7月21日,喀喇沁旗美林镇大营子村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林下,一蓬蓬松针落叶覆盖的泥土里,菌杆白色、菌帽褐色的赤松茸成群探出头来,看起来有几分萌态,散发出淡淡的菇香。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这种林下套种的菇又叫大球盖菇,营养丰富、口感极佳,是村里的致富‘新秀’。”村党支部书记刘小波拿着一朵又肥又大的赤松茸欣喜地介绍,美林镇气候环境特别适应赤松茸生长。今年,他率先在全村种植了100亩赤松茸,去除成本和损耗,每亩净利润能达到2万多元。
自己腰包鼓起来不说,刘小波的100亩赤松茸还带动本村40余名劳动力就业。“一天有100元的收入,离家近、不耽误种地,还能照顾家接送学生。”村民张树军高兴地说。
刘小波介绍,有底气种植这种稀有菌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去年,美林镇在小美林村、大店村林下实验种植赤松茸50亩,试种取得成功。此外,这种赤松茸今年种明年还能出,下种、管理和采收都非常简单,老的少的都能干。在销售方面,政府积极引进收购商,目前入驻美林镇各级收购商已达10余家,成熟后的赤松茸被销往全国各地,这让种植户更安心。“政府今年还出台了林下经济产业奖励补贴,林菌每亩补贴2000元,这更坚定了我们种植的信心!”刘小波说。
据了解,林下种植赤松茸,是充分利用林地腐殖质含量丰富、林下空气湿润等天然资源,以玉米秸秆、稻壳为主要种植原料,不仅实现变废为宝、绿色环保,而且出菇后的基料也可以反哺,促进林木生长,实现优势互补。
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如今,赤松茸已成为美林镇林下经济发展的“名片”。今年,美林镇发展林下种植5400亩,其中食用菌赤松茸2000亩。赤松茸亩产6000-8000斤,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
“接下来,美林镇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丰富种植品种,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增强人民群众满意感、幸福感。”美林镇党委书记齐学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