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说他不同,绝不能说他最差。和你相反,我就喜欢他的不同。
文 | 不小可
拜《白昼流星》所赐,陈凯歌这位近年来拍商业片票房干不过新贵导演,拍文艺片又总被群嘲的第五代,又被推上了键盘风口。
“《白昼流星》是《我和我的祖国》里最糟糕的一章。”——这种言论,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黑人问号,再次看到的时候葛优瘫,看到很多次以后,地铁,老人,手机。
有人说我是凯歌吹,其实我是凯歌黑。我能从《无极》里看出花来,也能从《霸王别姬》里挑出刺来,所以对凯歌,我是真的,理,客,中。
闲话不多说,就说《白昼流星》。这个故事不能说完美无缺,但是鉴于目前已经看到那么多批评嘲讽甚至侮辱谩骂,一气之下,我决定只说好的。
一好:高难度
大家都是半命题作文,好写的女排、奥运早早被人挑走,总导演凯歌自担难题——神舟着陆、精准扶贫。
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题目,难度就相当于我们在物理卷子里发现还得做个化学反应,或者鸡兔同笼的时候又塞进来N只三脚猫,有点超纲啊。高考要是碰上这样的作文题,半个小时都不够我晕的。
凯歌是怎么解题的呢?仅仅是创造了一个“白昼流星”的传说,就把着陆和扶贫无缝接轨了。这就好比你对着一道错综复杂的几何题束手无策,高手上来,一根辅助线一画,忽然通通透透。
考虑到难度系数,就算是落水的一刻水花溅出来一点点,也还是得打个高分嘛,更何况凯歌的水花压得也挺好。
二好:少年情怀总是诗
陈飞宇,刘昊然,戈壁滩上的邋遢兄弟:长发及腰,衣衫褴褛,体味赛马,饭量如牛,剪个指甲靠菜刀剁。一个内蒙古的朋友看完跟我说:真没想到内蒙古还有这么穷的地方。
我也是没想到,有人会盯着少年的长发质疑少管所怎么不剃头。
传说中,如果能在白昼看到流星,贫瘠的大地就会变成绿洲。但是戈壁滩上的少年,看不到白昼流星,也看不到出路,他们策马飞驰,自由如鸟,也寂寞如鸿。
羡慕他们,或者同情他们,向往,或者厌恶,都是人之常情。但为什么有人会在这个时候琢磨“家里有三匹骏马还掏不出5000块医疗费”?
“白昼流星”,只存在于传说,从未见于现实。久而久之,少年也只把它当作一个避世的借口、破罐破摔的理由,直到,神舟十一号航天员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那一刻,有如流星划过白昼。传说里看似违背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在现实里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了真。
要批评这个故事“不切实际”很容易,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写实,而是个寓言。
有人说,浪子回头哪里是看一眼飞船就够?对对对,浪子回头起码得拍40集才够铺陈大量潜移默化的细节才有说服力,先上个厨师培训班,再学点挖掘机,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大漠致富经,戈壁旅游大开发。且不说20分钟种棵树都来不及,就算来得及,凯歌会那么拍吗?想接地气想写实,请按遥控器快退两个episode,徐峥和宁浩在上海弄堂和北京胡同等着您,何必非要强求凯歌这么个诗性纵横的文人导演呢?
有人说,陈凯歌老爱装。也没错,装得好就是牛,咱喜欢看陈凯歌不就是为了看他又装又牛吗,就像咱喜欢看宁浩就因为草根接地气,爱吃鱼的时候吃鱼,爱吃肉的时候吃肉,非得要求每个人都是鱼香肉丝吗?
《白昼流星》说白了,就是一个醍醐灌顶的“顿悟”故事。说它难懂的我也是醉了,你们是不是70年就看这一部电影?除了新中国生日平时都没空进电影院?
举个最通俗的同类型例子,《老友记》第一集里,刚刚跟同妻离婚的Ross瘫在橙色沙发上,对着空气大吼一声:我想结婚!然后咖啡店门打开,穿着婚纱的Rachel冲了进来。想要一个媳妇,就有一个媳妇。看起来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的情况,就这么着在众目睽睽下发生,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刺激和鼓励——这还要怎么通俗易懂啊?
《白昼流星》看起来与其他六章貌似格格不入,也正因为其他都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而凯歌是魔幻现实主义。这种魔幻的寓言我们在南美文学里常见,而在国产电影里不常见,凯歌于是显得格格不入。今天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喜欢说梦想,但是电影里看到的梦想却往往是一路升级打怪跑跳喧闹,经常性纠结于一些“钱重要还是人品重要”的低级问题,主角们最终总会幡然醒悟,看起来好像视金钱如粪土,其实反而矮化了梦想对于人生价值的意义,理想主义的凯歌,于是显得不合时宜。
我身为凯歌黑,却始终为凯歌留一席位置,并不因为他牛,他曾经是爷,他至今还是金棕榈独一份——并不是,反而是因为他常常透出一丝不合时宜。
你可以说他不同,绝不能说他最差。
和你相反,我就喜欢他的不同。
三好:精父
《白昼流星》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陈凯歌故事”,故事里有他所有故事里都有的角色——精神上的父亲。
《孩子王》里的谢园就不用说了,《霸王别姬》里教会程蝶衣“做人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的关师父,《妖猫传》里让白居易一天暴走三万步的杨贵妃,那也都是精父的角色。
《白昼流星》里的田壮壮就是少年们的精父,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凯歌本人的精兄?两个少年,在叔叔眼里就像两只冥顽不灵的山羊,鞭子抽一抽才肯跑两步,直到碰见了精父田壮壮,才发现真正的爹不仅请你吃羊肉吃饺子,还教你“站起来得靠自己”。
少年强则国强,凯爷用了自己的儿子演戏,也被嘲。可是一个长着陈红颜值,举手投足又有凯爷天真与傲气的青年,为啥就不能出个道呢?的确有些星二代属于强推之耻,但是在150分钟的电影里演个10分钟的匹配角色,也不过分吧。
《白昼流星》像是凯歌写给祖国青少年的一封家书:贵人能给你机会,但成不成还看自己。讲真,就内容来说也是挺适合找自己儿子代言的。
凯歌的电影为啥总有少年气?可能就因为他的电影里同时存在“精父”,有爹的孩子才有少年气。
四好:老少边穷
这又是一个凯歌的格格不入故事。七十周年,七个篇章,好看固然重要,也不能忘了献礼。说实话,我看完电影的首次排位里,凯歌掉出前三甲,位列第四,前三在我这里是管虎《前夜》>徐峥《夺冠》>宁浩《你好北京》。
为什么这么排呢,因为管虎和徐峥拍出来的精气神最足——《前夜》拍出百废待兴之夜四万万人民众志成城的雀跃和憧憬,有四两拨千钧的巧力。《夺冠》拍出体育精神在一条市民弄堂的薪火相传,有孩子般的简单纯粹。而《你好北京》是仅有的一个“大强背后有大难”故事,让我看到导演的善意和悲悯。
如今再看,前三依然不变,只是觉得凯歌也可以并列第三,因为《白昼流星》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个“老少边穷”故事。
凯歌解释了为什么这么拍:“再贫困的地方也是中国的国土,再穷的孩子也是中华儿女。”道理大家都懂,但是70周年大喜的日子,多谈点高兴事少说点丧气话,也是人之常情,国之常情。如果说宁浩把汶川地震拍进去还是天灾,属于不可抗力,那么“老少边穷”这种纪录片都嫌弃的内容,放在贺岁片里,多少显得不合时宜。
相信导演此举背后必有坎坷,毕竟半命题作文里的“扶贫”本意很可能是想要展现一下扶贫成果的。
好不容易拍进去了,喷子的关注点居然是“正处级的旗长老李怎么以扶贫办主任的科级退休”“正处级怎么工资那么低”,我册那……替凯歌喷一口老血。
这种人不去广电审片实在是太浪费了,他要是去审片这段就可以直接删了——我国还有工资那么低的国家公务员吗?胡说!我国还有担任过处级干部却科级退休的吗?黑子!
我都懒得去想一万零一种解释,这种人只需要明白,《我和我的祖国》这种体量的片子,背后排队审片的有关部门能多到你崩溃,要是老李真的不能不领高饷银,不能不封高爵位,这些人早就下一道又一道修改意见了,轮得到你充内行?你是不是公务员考试行测满分必须露一手?
为了真实,这个段落里凯歌用了当年真实的返回舱降落伞、真实的当年穿过的航天服,甚至还有真实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本人,一比一还原。两孩子去抬航天员确实有点夸张,可是《前夜》的真实故事里也没有万磁王造小球啊,黄渤还夜闯天安门呢,怎么没见守卫把黄渤给枪毙了啊?细节真实和艺术加工并不是必须杀个你死我活的好不好。
我最在意的还不是一比一还原的真实,而是这个故事本身经得起推敲——因为神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变成一处著名景点,改善了当地的贫困状况,建起了神舟希望小学。那些孩子,现在人人都会画返回舱。
谁能说白昼的流星不曾划过他们的天空呢?
五好:小与微
最后再说说凯歌作为总导演的好。
献礼片怎么拍得喜闻乐见又卖座?首先得好看,有故事,有人物,人物带故事,故事带事件,再重大的历史落到具体人物头上,就比较不容易僵硬死板说教。这是常规套路,凯歌用了。
但他还有特别之处:人物也不选重要人物,选次一级,次两级,次好几级的,直至选到每一颗微尘。
你看,《前夜》不拍伟人元勋,拍旗杆设计师和一环老百姓;《相遇》的主角不是领导张嘉译,而是部下张译;《夺冠》连八级电工都没啥用武之地,主角是八级电工的儿子;《回归》里的升旗手,戏份还不如修表的瘸子任达华;《北京你好》萨马兰奇和张艺谋都只活在葛大爷的台词里,一口川普的孩子在意的也不是宏大的开幕式,而是鸟巢里那一排被人忽略的栏杆;《白昼流星》不多说了;《护航》明明能拍那么多又飒又美的女飞行员,偏偏重点是“备飞”的冷板凳。
选了小人物还嫌不够,要更小,更微,这是总导演凯歌和总制片黄建新的格局,欲拍强与大,先著小与微。
这么做其实是很聪明的,你看《护航》,拍个备飞,看起来偏题不?气势立马矮了一截?实际上呢,想想当年开国大典的阅兵式,只有一支17架飞机组成的飞行中队,飞机不够,周总理提议“再飞一次”。70年后,我们不再需要“再飞一次”的障眼法,飞行员多到备用,这不就是最大的气势?
但我相信列出“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12字拍摄方针的凯歌,此举不完全是因为聪明,更多还是这么多年思考累积下来的社会体认。第五代的好,技术只占10%。导演能力拼到最后,是拼彼此看待社会的角度。
70周年,我们拍出祖国的“强与大”。而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140周年的时候,我们的祖国更能强大到不需要强调强与大。
我还想看一部“失败者”的《我和我的祖国》,讲述每个时代里,没能跟上时代的小人物的无奈与悲情,以及无奈和悲情背后,身为一颗渺小的微尘依然拥有的尊严与骄傲。
本以为我这样的中年妇女应该是“活不久见”了,但是有一天忽然发现,原来我已经看过我想看到的无奈悲情和尊严骄傲了,他们在陈凯歌的电影里,在田壮壮的电影里,在第五代最好的时光里。
见过白昼流星的人,即使有一天满屏都是开心,都是麻花,我想也还是会站在凯歌的一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