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从一本没看懂的书开始财富传奇(2011.5.6)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种鸡场里老鼠多,可这件事情老板却很少过问。工人告诉记者,就算跟老板说了,老板也不会管的。
记者:如果你要是向他汇报,他会怎么回答你啊?
员工:那肯定说,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你想办法解决。
记者:那他会不会烦啊?
办公室主任张家莉:应该会。
记者:那他会怎么说?
办公室主任张家莉:那他会说,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你自己去解决。
出了问题老板不管,问多了还烦。那他们的老板都做什么呢?
这里是北京大学,这个人就是种鸡场的老板焦炳来,他最重要的事就是每个月都要抽出一周时间,从桂林来北京听课。但他学的可不是企业管理,他学的是跟养鸡扯不上的哲学。而且已经坚持了7年。
就算不去北京上课,在广西,焦炳来也不怎么管养鸡的事。他要么就是抱着一本书,一看就是一整天;偶尔去趟养殖户那里,他也跟郊游一样。
谁能想到,这个不懂养鸡技术,就喜欢躲在书房看闲书的焦炳来,鸡养的在桂林市数一数二,一年供应到全国市场上的三黄鸡超过1500万只。同行都对他十分佩服。
养殖企业副总:能走到今天,创造了奇迹了。所以说你们去调查一下,播出后,大家都学习一下吧。
在桂林,焦炳来被称为“草根创业的奇迹”。他的成功,是很多人的难解之谜。甚至雁山区的副区长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暗地里关注着他。
雁山区副区长赵塞经:我研究他比较多,可能他自己不知道。
桂林的媒体也对他颇为关注,《桂林日报》社的副总编辑还曾经借机专门到他的书房探秘。
《桂林日报》副总编辑:就觉得一个普通的养殖大户,怎么会去北京学国学、学哲学。
很多人之所以这么好奇,是因为1998年焦炳来在开始养鸡的时候,穷得兜里连100块钱都没有。
焦炳来:就孩子生病了,也没钱一百块钱用完了,打了一针30多,还剩60多块钱没钱。然后就买米的钱没了,就这样觉得挺没用的自己。
就是这个曾经觉得自己无能的焦炳来,到底做了什么,是怎样从一个兜里100块钱都凑不够的人,成为2010年桂林十大创业感动人物,许多人眼中的谜团呢?
1998年是焦炳来从河南逃难到桂林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他生命中最灰暗的时候。以前他一直靠卖鸡苗兽药混日子。到了1998年,穷得连100块钱都没有了。妻子与他离了婚,留下了两个不足三岁的女儿。
焦炳来:我想更多的是转移一下当时那种困顿的想法,可能找一个乐子我也没什么爱好主要是,闷到家里读书。我一直对书有特别的喜好,原来是看武侠小说,从小。
这是焦炳来1998时候住过的旧房子,在最困顿的日子里,他成天闷在这个房子里看书。初中文化,看书就是为了打发时光。1998年2月27号那天,武侠小说看得无聊了,焦炳来又找了一本书,那本书的书名叫《经济学》。
焦炳来:就觉得这个经济学是什么?就觉得挺神秘的,更多的是一种神秘。就硬着头皮往下看,以我的学识的根底,看这种书是相当困难的。
这本《经济学》焦炳来现在还收在书柜里,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塞缪尔森的经典著作。在全球销量已经超过400万册。书里是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曲线图,就连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读,都会觉得深奥。
当时焦炳来也不能完全看懂,但他看完之后却悟出了一个道理。
记者:后来你看了这些书以后,后来给你带来了很多财富是吗?
焦炳来:对,这应该,这个有很大的原因,因为这个给我建立了一个自信,因为原来我老是考虑说没钱,首先是看到了难,而没有看到里面的一个不难。
就是在人生最无奈的时候,靠着他从这本看不太懂的专业书籍中悟出的道理,焦炳来奠定了今天的财富基础。
焦炳来在桂林市卖了十多年鸡苗,他发现鸡在广西市场需求量很大,当地有无鸡不成宴的习俗。可雁山区的鸡都是零散地卖,养殖不成规模。他决定,就从养鸡做起,用经济学中的原理去实现他的财富。
1999年4月的一天,雁山区人民政府来了一个小伙子,这个人就是焦炳来。他找到副区长说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想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在当地养鸡。没想到他的这个想法一下就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庞铁坚前雁山区副区长:散户的养鸡基本还不太成气候,因为真正从桂林市的养殖业来讲还是这种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一个成本极大的降低,第二供应量极大的增加。
伍运英雁山区区长:我觉得他就是说,比较契合我们当时发展的一种需求,跟政府不谋而合。
雁山区正苦于没有企业带头发展养殖业。这是他们跟焦炳来签订的共同发展的协议书。但是当时焦炳来连100元本钱都没有,他到底要怎么做呢?没想到,6年之后,焦炳来建成了桂林数一数二的养鸡企业。而这一切都源于经济学原理中悟出的道理。
焦炳来:经济学就是整个社会资源的一个整合,因为搞公司加养殖户这个事情,你本身养殖户有些资金再加上一些社会资源,没有钱也可以干活。
虽然那本经济学焦炳来看的是似懂非懂,但他却从书中看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赚钱。得到政府的支持后,他把雁山区50家养殖散户组合成一个团体,向他们免费发放鸡苗和饲料,并承诺按保护价回收。
谭有连养殖户:药品和饲料就是按照我们所需,需要多少他就提供多少。
连本钱都没有焦炳来,又是怎么搞到这么多鸡苗和饲料的呢?
焦炳来:因为我原来我说过我贩鸡苗生意,卖鸡苗卖兽药,这方面还有一些途径,就打电话哪个客户让他送点鸡苗来,来了说多少天给钱给人家。
饲料厂供应商:我把原料支持给他,资金可以晚一点转给我,我觉得这个人还是比较讲信誉的。
一只鸡从鸡苗到出栏,焦炳来要负责16元的成本。为了保证鸡的成活率和质量,他每只向养殖户收取2元的抵押金。3个月后,手里不到100元钱的焦炳来,凭着对资源的组合和农户的自有资金,养出了第一批共20万只鸡。
焦炳来全部养殖从广东引进的三黄鸡,这在桂林还是独一户。三黄鸡黄嘴、黄脚,黄羽毛,肉质鲜嫩,第一批鸡很快就得到了桂林人的认可。直到今天,桂林市场的经销商已经销售焦炳来的三黄鸡十多年了。
经销商文征富:质量好,大众化,受欢迎,多卖三五毛(一斤)。
靠着从《经济学》中悟出的一个道理,焦炳来利用资源的整合,养殖户也迅速壮大起来。在桂林的成功,让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复制这种模式。到了2005年,他在广州、湖南、广西等地连开了5家分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集团公司。
庞铁坚前雁山区副区长:以前成一个产业了,我们从谷歌地图上看,那块全是鸡棚,规模挺大的了。
刘局长:养鸡他是第一的,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曾经落魄到100块钱都拿不出的焦炳来,看了《经济学》那本书后,开始整合资源,成了独领桂林三黄鸡市场的领军人物,也带动了雁山区养殖业的发展。他所得到的荣誉挂了满满一墙。
名利双收、春风得意,焦炳来决定给自己买一辆好车。
焦炳来:那时候我开一台车很牛的,我们雁山最好的车,那时候开了一台别克最好的,别克总共花了我43万,现金一把就拿出去。
开着最好的车,焦炳来更是成为了焦点。没想到他接下来做的事更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焦炳来要去北京大学读书了。
吴红亮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民营企业家成功了,来给自己镀点金,这个意思。
《桂林日报》副总编辑:是不是他在这个方面,给大家有那种出其不意的效果,是不是由这种效果来宣传自己。
2005年9月的一天,焦炳来无意中得知了一个北京大学董事长培训班招生的信息,学费3万。初中都没毕业,焦炳来对北大心生向往。可等一上课,却把他听迷糊了。董事长班居然在讲哲学,而且讲的是孟子。
焦炳来以前只听说过哲学,但却从来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他好奇地听了听,没想到一节课结束后,他却来了兴致。
焦炳来:《天龙八部》里面有些章节都是用孟子的,比如“虽万千人,我往也”,其实这句话本身就出自孟子,那慢慢就有兴趣了。
2005年,焦炳来全国的5家分公司全都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成熟模式,不用他再过多操心。他每个月都要叮嘱好女儿,然后坐着飞机跑到北大听一周的课。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北大学习,他的公司也开始出现危机。而他却用在北大课堂上悟出的一个方法解决了危机,这个方法,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2005年,焦炳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养鸡。为了提高积极性,他要求每个分公司独立核算财务。没想到,为了完成各自的业务量,分公司之间开始大打价格战。
员工:就是我们公司跟同一个公司都存在竞争。比如说我们永福公司跟雁山这边的这个公司。我们这边7块,他那边可能6块8,甚至6块7,可能都会卖一部分。
分公司之间开始互相竞争,而养殖户那里也出了问题。有些养殖户甚至在偷偷卖公司的鸡。
为了加速扩张,分公司在管理方面漏洞百出。焦炳来和员工们想了很多办法,一直没能解决。一年就亏了近百万元。
2006年,焦炳来从北大学习回来,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在所有人看来,是损失最大的一步棋。
焦炳来决定,只保留广州的一家分公司,其余四家全部关闭。这意味着,他放弃了补救的机会,之前的2000多万元投入都将血本无归。
这里是焦炳来关闭的第一家分公司,在桂林市的永福县。
焦炳来:这里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损失了800万。//致富经 //
另外3家分公司也相继关闭,轰轰烈烈的集团公司最终以失败收场。别人都以为焦炳来这次损失大了,可他却觉得这是他反败为胜的机会,而这全都是从北大哲学课上悟出的道理。
焦炳来:一直在读书吗,原来一直书本上说人是有局限性的,这样的实践让我更加深刻,让我更加深刻的说你没有那么厉害,不是你想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回过头来我们加强对种鸡场的建设,对品种的品质等等这些东西在做。
这次危机让焦炳来意识到,盲目扩张分身无术,不如踏踏实实把一个地方做好。为了提高三黄鸡的质量,他不再从广州进鸡苗。而是在2006年,又建立起自己的种鸡场、孵化场和饲料厂。
一年之后,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与上一年相比,像这种有质量问题的种鸡蛋数量减少了150万个。
焦炳来:这一下你可以节省一百四五十万块钱,这个数字是非常大的,原来就粗放就没有关注这个,现在我们关注以后这个东西事实上就显示出来了。
到了2007年,焦炳来的企业又稳坐到桂林市养鸡行业的前三甲。
最穷困的时候靠一本书发家,遇到危机时又是在北大学习哲学时的领悟,帮他走出困境。从此之后焦炳来对书更加着迷。一本书一壶茶,他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天。可就在2008年的一天,他却再也坐不住了。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让全国的养殖业遭到重创。焦炳来的公司也受到很大冲击。
员工:跌了将近一半了,那时候我们两个公司比这边公司一个月要亏损500多万。
焦炳来仍然按照保护价回收,这意味着每只鸡就要亏3块钱。好多人都劝他先缩减养殖户的数量。但焦炳来却认为,那样做只能是死路一条。
焦炳来:或者你减,比如说我们当初要减,我们这个亏损短时间我们是没办法拿回来的,因为你亏的时候数量大,你赚钱的时候数量少,你减量了,亏的时候加入是一百万只一个月的鸡,你现在假如你没有投,你变成20万了,或者30万了,你想想你怎么能拿得回来这个。
为了以后能翻本,焦炳来只能坚持。但巨大的亏损却快让他撑不住了。他必须要向银行寻求帮助追加贷款。
焦炳来:一直在亏损,想追加,追加的时候抵押物不足,还有一些资产手续的问题不够完善,就抵押不了。
焦炳来连续找了三家银行,都因为养殖风险大和抵押物不足遭到了拒绝。焦炳来快熬不住了,而就在他焦头烂额的时候,他的书房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2009年4月的一天,桂林银行的董事长竟然自己找上了门。
桂林银行:得到了信息,在公司现金流下滑的情况下,凭什么要资助他,这在当时还存在起分歧。
原来,焦炳来曾经联系过桂林银行,至于是否给他贷款,银行内部有很大争论,行长王能决定上门考察。走进焦炳来的书房,王能就有些吃惊。
银行行长:有点诧异,因为他的学历也不是很高,但是他能看那么多的书,在人的修养方面我觉得有点诧异。
两个小时的谈话,王能和焦炳来不仅谈到了企业,还有哲学、经济学。谈话结束后,王能回到银行,最终讨论的结果,银行同意为他贷款。
银行行长:他对问题的判断,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判断还是到位的。
焦炳来的思路得到了桂林银行的认可。最危急的时刻,桂林银行的2500万贷款到账,焦炳来用这笔钱迅速在桂林和广州扩大养殖户达到1200户。到了2011年,他的三黄鸡卖到湖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数量超过了1500万只。
雁山区区长:我感觉他还是有变化,最先来的时候,我感觉他还是比较浮躁一些的,处理出现问题容易比较急躁,给大家感觉不是那么成熟,考虑问题不是那么周全,就是通过特别是近几年,近三四年,我感觉确实是具有一个经营掌控一家企业的内在的控制,给我的一种感觉是这样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不管起点有多低,中庸有句话,虽柔必强,只要能努力肯定能成功。
十三年创业,十三年与读书相随相伴。焦炳来不仅积累了财富,也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就在记者去的时候,他正在给广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们讲课,讲的内容是国学。
而学生们不仅对他的国学演讲十分认同,对他这个人也充满了敬佩。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罗教授:没有学历、没有学位、甚至没有正式的学籍,在这种情况下,要尤其是难能可贵的。
面对这些赞扬,这个被别人尊称为老师的焦炳来却总是这样介绍自己——
焦炳来:我就是一个养鸡的。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