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等级的黄芪
“东北参,子洲芪。”这句话流传甚广,尤其在中医药界尽人皆知。顾名思义,东北的“人参”名贵,子洲的“黄芪”上好。之所以放在一起盛赞,是因为两者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黄芪则以补虚为主。
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该著集结整理于东汉时期,后成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子洲地域种植黄芪的历史亦悠久,已逾千年,只不过一直是民间散种,数量少、规模小,未成气候。
近年来,子洲县高度重视黄芪产业发展,统一规划种植区域,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打造地域品牌,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为基础、加工和营销为依托的黄芪产业体系,使这一传统中药材作物焕发出新活力,正日渐成为当地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种植条件优越——
在国家六大中药材基地中唯一符合出口标准
黄芪在我国有着广泛种植,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尤甚。而子洲黄芪,缘何“一枝独秀”?这得益于此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
子洲县处于中温带与暖温带之间的半干旱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9.2℃、降雨量427.5毫米、日照2543.3小时、无霜期170天。境内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其中黄土性土壤占县域土壤总面积的89.97%,有机质含量高,生产性能好,土壤中无重金属和工矿业污染。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子洲成为中药材生产的适优地区,尤其适合黄芪等根部入药的药材生长。
事实上,子洲就是陕北地区中药材种植规模最大的县,目前中药材种植保有面积22万亩,其中黄芪15万亩。除黄芪外,还人工种植黄芩、远志、甘草、柴胡、板蓝等中药材,再加上茵陈、苦菜、酸枣仁、蒲公英、五加皮、地骨皮、马齿笕、苦杏仁等野生中药材,境内拥有药材品种达百余种。
黄芪展示
黄芪片
黄芪籽
子洲黄芪素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色鲜、质优而著称,是国家六大中药材基地中唯一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2008年5月,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对子洲黄芪实施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保护。在全国黄芪产地中,子洲黄芪最早获此殊荣。
龙头企业带动——
全县年产黄芪8000吨、产值7.2亿元
较之传统农作物,黄芪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且销路好、收入高,农民更愿意种植。据了解,子洲黄芪在国内外市场均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药商销往河北、山西、山东、广东、福建等地的药材市场,以及香港、澳门、东南亚地区和韩国、日本等地。目前,全县年产黄芪8000吨,产值7.2亿元。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子洲县驼耳巷乡驼耳巷村村民马生忠就开始种植黄芪,是全县较早种植中药材的农民。随着收益的提高,他种植黄芪的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村里及周边村庄种植黄芪的农民也越来越多。2007年6月,马生忠带头成立了秦北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最初是自种黄芪等中药材,后来转型为收购、加工、销售,目前与320户农民签订了收购合同。
黄芪饮料生产线
黄芪高峰论坛
最近一段时间,61岁的马生忠天天忙着收购黄芪,虽说辛苦却也快乐。“我们两天向外发一车货,一车货是18吨,合作社2017年总收入上700万元是绝对没问题的。”马生忠欣喜地说。
除了秦北,子洲还有17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都以经营黄芪为主。而真正撑起子洲黄芪半壁江山的是天赐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鼎盛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富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户本土企业,它们均是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黄芪仅是其中一项业务,但其种植规模和销售数量最大。
一组组“大”数据即可看出这3家公司在推动子洲黄芪产业发展中的分量。天赐公司创建于2000年,下设黄芪加工、饮料加工两个分厂,年产珍芪饮料1万吨、珍芪纯净水1.5万吨、黄芪茶100吨,目前建成黄芪基地示范园3个,与300多户农民签订了种植合同,每年新增黄芪种植面积1500亩;鼎盛公司创建于1988年,2004年注册为现有名称,目前拥有黄芪基地面积8000多亩,计划种植面积3万亩,涉及苗家坪、淮宁湾、水地湾3个乡镇的33个村,年可加工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2800吨;富发公司创建于2015年,拥有黄芪种植基地6560亩,其中自建基地4060亩,与农户合作发展黄芪2500亩。
这3家企业的发展模式略有不同,天赐、富发为“公司+基地+农户”,鼎盛是“公司+合作社+农户”,但最终均离不开“农户”,呈现出双赢局面,一方面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当地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签订种植合同后,这些公司都会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信息等服务,解决种植、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难题,仅天赐公司,每年培训药材种植农户上千人次,目前帮助1.86万户农民脱贫、2500个种植大户致富。
大企业,素来重视新产品研发。经过3家龙头企业多年推动发展,子洲黄芪不再仅仅是原料初加工的“黄芪片”,还有了黄芪茶、黄芪饮料等新产品,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采收黄芪籽
黄芪基地
专业组织助力——
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子洲黄芪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很大关系,这从两个组织机构的成立即可看出。2015年8月11日,子洲县中药材产业协会揭牌成立,该协会是以中药材种植户、经销户及中药材加工企业为主体,同时吸纳与中药材产业相关部门参加的合作经济组织。2016年11月9日,子洲县政府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并督促落实,协调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我们协会主要是围绕全县中药材种植、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密切市场与产业的联系,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中药材加工企业发展。因黄芪占子洲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近70%,协会的重点工作就是怎样提高黄芪的产量和销量,使‘子洲黄芪’这一品牌更响。”子洲县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曹牛说。
政府加快推动——
投资70亿元建设黄芪产业融合项目
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子洲黄芪监测站项目的落户,使该县黄芪产业的发展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这是全省首个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监测站,于2017年6月19日开工建设,8月底建成投用。该项目充分利用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子洲黄芪的数据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标准化处理和可视化运用,通过在种植基地设置高清摄像头、温度传感器、雨量收集器、日照传感器等器材采集土壤水分、空气温湿度、光照浓度等数据,并以图像的方式直观反映子洲黄芪种植的分布现状,达到种植面积可控、产量可估、市场可调的目标。待黄芪采收后,由国家质量追溯平台统一生成二维码,实现子洲黄芪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质量可保证、风险可掌控。
黄芪种植规划图
投资70亿元启动建设黄芪产业融合项目是子洲县聚力发展黄芪产业的又一重大举措。该项目是2017丝博会暨第21届西洽会子洲县签约的重大招商项目,包括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健康养生基地、市场物流园区服务体系4个方面的建设,力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积累资本、集聚人才,利用优质中药材资源加大科技创新、拓展应用领域,将子洲建成陕北地区中药材交易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目前,该项目的部分工程已启动实施。
为进一步推动黄芪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卫计委扶贫办、中国中药协会、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的指导支持下,子洲县还于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举办了“中国·子洲黄芪高峰论坛”,来自全国中医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相关科研院校、制药企业负责人等参加盛会,共同探讨黄芪在中医药领域的作用价值及子洲黄芪产业的发展方向。专家们一致认为,子洲黄芪具有众多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建议,子洲要加大科技投入和种植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大型企业进行深加工,将黄芪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2016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发布《中医药白皮书》,将中医药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医药法》,也将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等写入法律条款中,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由此可见,中医药事业及黄芪产业将迎来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
内生动力强,外部环境优。子洲发展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正当其时,按照全县中药材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末,子洲中药材种植保有面积将达到30万亩,其中黄芪种植面积达20万亩,全县黄芪年收获面积5万亩,总产量达到1.5万吨。
文图/本报记者郝彦丰通讯员张生刚李涛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