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茬西瓜下茬菜 铺就增收致富路

————**市邯邰镇小流村农民增收纪实

**市邯邰镇是“**大棚西瓜之乡”,小流村是西瓜之乡发源地,现有农户500户,人口1960人,西瓜产业从业农户达460户,从业人员达1000人,耕地面积2600亩,大中棚西瓜种植面积达2300亩。该村素有“碧蔓凌霜卧软沙,小流西瓜名华夏”的美称,该村是“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大棚西瓜连续7年在邯邰镇保持了面积第一、单产第一、效益第一。西瓜在该村已经形成育秧、种植、销售、技术输出为一体的成熟的产业链,带动全市西瓜种植面积达5.8万亩,从事西瓜产业农户近20000户,农民增收6000万元。大棚西瓜真正成了当农民致富的一个“黄金产业”。小流村农民富而思进,勇于创新,在农业科技部门的帮扶下,从实践中又探索出了一条 “上瓜下菜”的 农民增收之路。

瓜菜一体增效益

近几年,小流村农民在实践中发现,春、夏两季西瓜收获结束后,大棚进行了闲置,个别户只种植了些低效益的秋季大白菜,为何不借助大棚西瓜现有设施,再种植一季高效益的棚室蔬菜呢?如捅破的窗户纸,瓜农思想的闸门豁然大开,在农业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瓜农纷纷选择上茬种西瓜、下茬种蔬菜,蔬菜品种也从最初的黄瓜发展到西红柿、茄子、尖椒、豆角等多种作物,经过近年发展,取得可喜成效,在此基础上瓜农们又开动脑筋,实验推广了“西瓜套种+蔬菜”一年三熟“立体种植”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瓜农在5月中旬西瓜上市前,在左右西瓜苗之间栽下或是甜瓜苗或是豆角秧等套种农作物,只留下肩宽的

“瓜道”,西瓜爬、甜瓜豆角吊,两种作物“秋毫不犯”。西瓜拉了秧,套种的甜瓜、豆角等农作物就开始上市。等立秋后甜瓜、豆角收完,瓜农们也就该忙着种其它蔬菜。如今,秋季大棚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年均达到2000亩,延秋蔬菜每年为当地瓜农增收500余万元。“上茬西瓜下茬菜,一年收入上万块”让农民赞不绝口。如:当地农民冯小玄,这两年一直用“西瓜套种+蔬菜”一年三熟种植模式,2012年老冯种了4亩半地,西瓜挣了3万多元,随后采摘的甜瓜又让他增收近万元,如果再算上延秋蔬菜,预计老冯每亩地收入突破了1.2万元。

专业合作拓市场

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07年以来,该村先后引导瓜农成立了“国锋西瓜专业合作社”,“裕昌西瓜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瓜菜农走上了合作发展的道路。对大棚西瓜的育种、销售、农资供应、技术引进、田间管理实施全方位服务的手段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证。

收获季节,当地的瓜菜批发价格比其他地方要贵上一些,但这里的瓜菜从来不愁卖,除了瓜菜品质以外,良好的信誉,文明的乡风为当地留住了大量的固定客商。“亲商、爱商、敬商、护商”成为小流村的习俗。农民从不在小事上跟客商较真,从不因挑拣瓜菜让客商挨骂、受气,换来的是从来不为瓜菜的销路犯愁,坐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瓜菜上市后,合作社与客商谈好价格,几个电话打完,一车车的茄子、尖椒、西红柿等蔬菜很快运到了。蔬菜卖了个好价钱,菜农开心,客商高兴。

技术服务促增收

在小流村上市的蔬菜水嫩新鲜、富有**,该村2600多亩耕地,大棚蔬菜1900多亩,在**市科技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下,该村引进了一系列优良的农业种植品种,先后实施了“大棚延秋辣椒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精品西瓜反季节栽培技术”等科技计划项目,进一步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等种植技术,使农产品上品质、上档次,增加了单产效益收入,也使**沙甜西瓜等优质农产品走出了**省,远销北京、**、辽宁和黑龙江等省市。同时,“为了帮助农民发展瓜菜种植,专门聘请山东专家、省市大专院校、农科院教授、研究员等,不定期举办西瓜种植培训班,还先后引进并培育了20余个新型品种,推广了微滴灌、增补二氧化碳、四棚五膜等先进生产技术。”如今,西瓜嫁接、温室、滴灌等技术已成为了农民的常规技术。

大棚西瓜与精细蔬菜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实现了产业健康发展。“上茬西瓜下茬菜”正成为小流村农民收入的新的主渠道,而科技在种植中的广泛运用,使昔日面朝黄土背**的“苦力型农民

”正向依靠科技致富的“智力型农民”转变。如今的小流村大街路灯亮了,环村路修好了,投资3000万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开工了,近80%的农户住上了2层小楼,全部农户有了电话或手机,小流村已成为依托产业增收,依靠勤劳致富,建设幸福乡村的典范。

(**市农工委)

2012年10月25日

- 1 -

本文来自香当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