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鳜鱼人工繁殖成功以来,其一直是我国淡水养殖主导品种之一,2015年全国鳜鱼养殖总产量为29.39万吨,经济产值超150亿元,而由其带动的饵料鱼培育等配套产业产值亦达百亿元。然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嗜水气单胞菌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病害问题却一直伴随着鳜鱼养殖产业,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鳜鱼食品安全事件,更是影响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健康养殖鳜鱼和生态防控病害的技术需求十分迫切。

针对我国鳜鱼养殖环境衰退、病害严重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高等产业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水生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研究团队从养殖水土环境多样性调控、生态繁育、苗种免疫等方面进行了集成与创新,构建了鳜鱼全生态繁养技术体系。该技术成果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和清远市科技进步奖各1项。该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休耕期池塘土壤修复技术 池塘休耕期间对土壤进行干塘、碱化、晒塘、施肥、翻耕等处理;所述的干塘为将休耕期池塘水排干,在池塘四周挖15厘米沟,并将池塘低洼处与四周沟联通,抽排沟内水以保持沟内水深低于5厘米;所述的碱化为使用生石灰将池塘底部表层土壤pH调节到7.5-8.0;晒塘时间持续1-2周,使土壤水分保持在12-20%;所述的施肥为每亩施鲜畜禽粪便1000-1500公斤;所述的翻耕为应用农用机械或人力将池塘底部表面10-15厘米土壤进行翻耙;所述的氧化为每亩使用0.5-1.5公斤土壤生物氧化剂。

养殖室内鳜鱼技术视频_室内养殖鳜鱼技术_室内鳜鱼养殖最新技术

图 休耕期池塘土壤修复技术

(2)养殖水质立体调控技术养殖期间要经常进行水质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群落的跟踪监测,一般情况下,透明度要求在30 左右,pH 要求在7.5~8.5,溶解氧要大于5.0mg/L;亚硝酸盐氮或氨氮高、氧化还原电位低时鳜易发生病害;浮游生物多样性越低,水质越差,鳜更容易发生病害。根据测定数据对池塘水体状况和鳜鱼健康状况作出预判,并采用相应措施:a)增氧机的使用,最好叶轮式增氧机和微孔增氧机配合使用,微孔增氧机全天使用,叶轮式增氧机从晚上9~10 时开启至第二天早上8 时,天气不良时白天应注意适当开启增氧机,天气晴朗时中午增开1~2 小时增氧机。b)水质立体调控,根据自身条件选用人工水草、微电解和碳源等产品或产品组合来调控养殖水质。人工水草按每亩安装100m2的生态基(专利号ZL200920193843.2)5-7 个,微电解每亩使用5kg铁碳电解粉末,每周补充一次人工碳源(专利号ZL 201310616432.0),用量按当日水体氨氮浓度20 倍添加,最好在鳜鱼苗种放养前就安装好人工水草和微电解装置。c)泥—水界面物质交换,每10~20 天在天气晴朗、池塘溶解氧高(表层水溶解氧饱和或接近饱和)的中午(11:00~15:00)用适当的工具(如铁链、改底机)将池塘底部表层污泥搅动一次,促进泥—水界面的物质交换。

养殖室内鳜鱼技术视频_室内鳜鱼养殖最新技术_室内养殖鳜鱼技术

图 生态基(专利号ZL200920193843.2)

(3)苗种免疫 孵出后25天以上的鳜鱼苗种可接种嗜水气单胞菌疫苗。苗种免疫在鳜鱼放养或过塘时使用较为方便,疫苗使用方法参照产品说明书。浸泡免疫接种方式为鳜鱼苗种免疫有效且较实用的途径。浸泡免疫时,在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浓度、鱼苗密度和充氧等条件下,观察在规定的浸泡时间内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如有异常,可使用加水稀释、缩短浸泡时间等措施。

(4)苗种繁育与培育 按“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ZL201210272062.91)和“一种鱼苗下塘管理方法”(申请号201510132694.9)进行鳜鱼生态繁育和培育。

a)鳜鱼生态繁育技术,按照“休耕期池塘土壤修复技术”对亲本培育池塘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在亲本培育期将亲本与其他鱼类混养。亲鱼培育期,将亲鱼按雌雄分塘饲养,每亩放养50-70公斤亲本,同时混养0.3-0.7公斤/尾的鲫鱼80-120尾、1.2-1.8公斤/尾的鲢鱼和鳙鱼各30-50尾、0.8-1.2公斤/尾草鱼80-120尾培育过程中,亲本培育池5-10日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苗种繁育用水进行生态处理。将繁育用水在使用前经过预处理池Ⅰ沉淀、过滤,再经预处理池Ⅱ人工水草和微生态制剂平衡生态处理。

b)鳜鱼鱼苗土池生态培育关键技术,放苗池塘大小在4~6亩为宜,水深1.5 米最宜。池塘对角各安装1 台水车式增氧机和1组微电水处理材料,池塘中间安装一台涡轮式增氧机。放养鱼花前使用茶饼和生石灰清塘消毒。清塘消毒第3天开始施肥培浮游动植物,加水深度1米左右即可,每亩施用发酵有机肥150 公斤~200 公斤。加水时要特别注意在进水口用细网布过滤,谨防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塘。到 8天~10 天轮虫高峰期并确认安全后就可以开垫底花。采取“冲水开花”,在鱼苗下塘时分多次注水,第一次1米,第二次注水至1.2米,第三次注水至1.5米,最终水深维持在1.5 米左右。每亩开麦鲮或者鳊鱼花400 万尾~500 万尾为好,2 天后再放第2 批垫底花300万尾~400 万尾。水花主要以浮游动植物为开口料,并在池塘周围投喂经芽孢杆菌或乳酸菌发酵的花生麸、玉糠等饵料,投喂量每亩水面一般每天投喂10 斤左右。开花5 天~7 天后就可以放桂花苗。苗种要选择离疫区较远的育苗场或者从良种场购买,且选择大小均一、健康活泼、反应灵敏的鳜鱼苗。有条件的要对虹彩病毒等特定病原进行检测。当饵料鱼苗全长1cm 左右,即可直接投放1.5cm~2cm 规格的桂花苗,每亩投放4.5 万尾~5 万尾。下塘时,桂花鱼要经过3%~5% 的食盐水浸泡5min~10min,下塘后全池泼洒一次葡萄糖+ 维生素C,减小应激反应。放苗后,每天保持微孔增氧机和一台水车式增氧机24小时运转,早晚各巡塘一次,并检查其生长情况和塘内是否有充足的饵料鱼,始终保证池塘内饵料鱼的数量是桂花鱼数量的4 倍以上,饵料鱼苗是桂花苗全长的40%~60% 最佳。每隔3 天随机检查一次鳜鱼体表和腮部,及时做好防寄生虫工作,同时检测水质常规指标是否超标并及时处理。每隔7~8养殖泼洒一次微生态制剂,并定期补充碳源,使水体中碳氮比在10 以上。

室内养殖鳜鱼技术_养殖室内鳜鱼技术视频_室内鳜鱼养殖最新技术

养殖室内鳜鱼技术视频_室内养殖鳜鱼技术_室内鳜鱼养殖最新技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