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徐燕考上大学,作为渠口镇铺溪村少有的大学生之一,她成了全家人的骄傲;大学毕业后,徐燕在重庆主城经营一家花店,经过数年打拼,在大城市里结婚且买房,算是彻底走出了大山。2015年,徐燕因父亲病重住院,放弃了打拼多年的事业,返乡务农。
徐燕顶住其他人的不理解,干起了传统产业,种植中药材枳壳,又根据自己所学,发展西瓜、玉米、土鸡等多个产业,硬是在大山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大学生返乡务农
徐燕家住渠口镇铺溪村9组,作为家中的小女儿受到父母偏爱,她打小成绩优异,父母一直很支持她读书,希望她走出农村。2008年,徐燕顺利考上大学,专业是艺术类设计,毕业后在江北区作为个体经营户开了一间花店,徐燕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梦想。
在大城市站稳脚根的徐燕,先后结了婚、买房,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对象,父母脸上也有了光彩。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徐燕的父亲病重住院,由于姐姐常年在沿海务工,母亲年事已高,徐燕与丈夫商量后,决定放弃奋斗多年的事业,回家照顾老人,挑起家庭的重担。
“相比事业,家人更重要。”回家后的徐燕看到农村荒芜的田地若有所思,她小时候就跟父母干农活,那时候人们对土地很爱惜,种植了各种农作物,看不到一块荒地。这些年地里的杂草灌木,长得比人都高。
铺溪村有种植中药材枳壳的传统,都是散户经营,一直不成气候,徐燕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发展家乡的特色产业。在铺溪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徐燕流转了33亩土地,请了六七个工人开荒,把荒芜的土地变成可耕作的田地,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徐燕返乡务农,不免遭人调侃:“你不是大学生嘛,怎么也跟我们一样挖地呢?看来读大学也没啥用啊!”
徐燕对别人的话语不理睬,干农活特辛苦,天天挖地、除草,似乎永远有干不完的活,母亲劝她回到重庆开花店,比在农村干活轻松。
徐燕坚信自己能干出名堂,她坚持在村里发展中药材产业。“铺溪村的土壤是红沙石风化而成,品质优良,政府大力支持发展主导产业,好好经营一定会做出成绩的。”自此,徐燕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务农生活。
多方发展生财有道
徐燕在创业过程中,铺溪村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协调了土地,修建了防旱池,还提供了农技知识培训。徐燕按照一亩50株标准,发展了33亩枳壳树。有徐燕领头,其他村民也陆续跟进,一时间,这一传统产业在铺溪村焕发出生机。
松土、除草、施肥、防病虫害……徐燕比以前更忙碌了,由于枳壳树三年才挂果,预计今年七八月采摘。
在此期间,头脑灵活的徐燕在枳壳树间隙间种植西瓜,在2016年种西瓜丰产,由于市场价格低,收入并不高。
不轻易言弃的徐燕凭借地理优势,养殖了跑山鸡。记者在现场看到,4000只农家土鸡,大山之间随处可见,吃的是玉米、杂草、虫子,跑山鸡每只卖到128元,颇受消费者青睐,鸡蛋通过电商平台以每个2.5元的价格,畅销全国各地。
为利用空地,同时也为节约养殖成本,徐燕又在枳壳树间隙种植了玉米,用薄膜覆盖。茂盛的枳壳树,整齐划一薄膜带,漫山遍野的土鸡,在徐燕的打理下,昔日的荒山成了一道人人称赞的风景。
“守护梦想,不辞辛劳坚持下去,总会成功的。”徐燕说。
展望未来共同致富
距离枳壳采摘大约还有半年左右,善于提前计划的徐燕已开始规划销售环节。在亲朋好友的引荐下,徐燕积极与成都中药材市场联系,推介自家产品,希望日后枳壳卖个好价钱。
徐燕告诉记者,中药材容易受市场影响,三年一个小波动,五年一个大波动,提前联系就是避免受市场波动影响,拉低售卖价格。
在走村访户中,徐燕发现由于种植枳壳门槛低,铺溪村很多农户都或多或少种植了枳壳。由于大家都零散售卖,总是被药材收购商拉低价格。为保护农户利益,徐燕提出了实行抱团发展,村里大户带头出面跟药材收购商谈价钱,然后全村统一售卖,避免对方压价,得到了村里人的赞同。
“今年八月采摘枳壳,晒干后争取卖个好价钱,增加大家种枳壳的信心,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徐燕说。
看着枳壳树日渐挂果、玉米种逐渐发芽,跑山鸡四处啄食……徐燕表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事业再次开花结果,更重要的是家人之间更亲近了,还能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这是在大城市里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 ◆◆
记者 向章
编辑 唐金英 实习生 苟源
审核: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