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植铁皮石斛技术要点_大棚种植铁皮石斛技术视频_铁皮石斛大棚种植技术

翠绿的螺丝椒挂满枝头,鲜红的草莓点缀在绿叶当中,枝蔓舒展的兰花香气四溢……隆冬时节,尽管寒气袭人,但在我市广阔的田野上,一个个温室大棚里却暖意融融、春意盎然。近年来,我市各地大力推进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发展规模化、智能化种植,有力地保障了“菜篮子”的稳定供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棚种植铁皮石斛技术视频_大棚种植铁皮石斛技术要点_铁皮石斛大棚种植技术

12月21日,望江县高士镇洗粉村温室大棚里,村民们将采摘的白菜苔清洗装袋,运往市场销售。

0 1

果蔬生长旺寒冬采摘忙

望江县高士镇黄河村90多个钢架大棚错落有致,十分壮观。虽然天气寒冷,棚里却温暖如春,成熟的螺丝椒挂满枝头,地上长满了莴笋和大蒜等,村民们忙着采摘、装箱、称重……

黄河村大棚占地97.76亩,规模化种植各种蔬菜。2017年,村里在这里建设产业园,发展大棚经济时,在村民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梦想变成了现实。”村民吴毛根说,该产业园2018年9月竣工投产,他便来此务工。“先后建起90多个大棚,我们在里面种植蔬菜,生产富硒木耳,不仅有务工收入,还学到了种植技术。在大棚里务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

黄河村党总支书记徐根南说,仅大棚经济一项,黄河村村集体收入就增加了25万元。目前有90多名村民长期在产业园务工。

宜秀区大桥街道办事处象山村蔬菜大棚里也十分繁忙,10多位村民忙着采摘黄瓜、装箱、外运。“蔬菜基地去年建成以来,我就在这务工,每天80元,一个月2000多元收入。”村民丁厚勤说。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村委会从村民手中流转了30多亩闲置土地,整合配套资金150多万元,建造高标准恒温蔬菜大棚5个,最大单个棚内长64米、宽56米,棚内面积2500平方米,仅种植辣椒就收入15万元。”象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徐典范说,象山村依托大棚种植各种蔬菜,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0 2

运用现代科技提高产出效益

凌晨时分,望江县高士镇洗粉村的温室大棚里就热闹起来。

“每天凌晨,将菠菜、白菜苔、小葱装车送到各大菜市场。上午要到香菜地除草,一天到晚,有的忙哟!”陶云一边麻利地将采摘好的菠菜打捆装车,一边向记者介绍。作为洗粉村村民,能在家门口务工,陶云十分满意。

2018年7月,高士镇整合项目资金,建设农业产业园,支持村民创业,发展设施农业。檀国宏说:“2018年,我回到家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园区共高标准建成新型日光连体温室大棚7座,占地140余亩,主要种植葡萄、草莓、菠菜、茼蒿、莴笋等数十种果蔬,现在已经实现了温室大棚四季有丰收,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带动了60多个农户增收。”

今年,檀国宏的大棚里面采用了不少新科技。“利用手机,随时能看到蔬菜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数据,还能用手机遥控浇水等。”手机已经成为檀国宏大棚种植蔬菜的新工具。

0 3

大棚种植花卉扮靓美丽乡村

12月25日,太湖县寺前镇乔木寨村控温大棚里,一株株兰花枝蔓舒展,馨香四溢。

村民张军霞扶着一棵才探出小花苞的兰花,细心修剪周边枝叶。“这株兰花开得可漂亮了,我要将枝叶修剪得更漂亮一些。我们做的是美丽的事业。”因为是双休日,大棚内有不少游客,有的在观赏兰花,有的在精心选购。

乔木寨村兰花基地占地5亩,投资50万元,按照技术要求建设控温棚、地垫,存盆2万余盆,已陆续对外销售,稳定后预计年收入20万元。基地常年需要进行兰花裁剪、栽培及管理维护,有12名村民长期务工。

村民殷秀娟说:“我平时就在兰花基地做事,修修枝、施施肥、浇浇水,一年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还能在家里带小孩,能照顾到家,感觉挺好的。”

“乔木寨村在生态田园中,打造集花卉种植、观光、销售为一体的兰花基地,培育兰花两万盆。”乔木寨村党总支书记章彩凤说,下一步乔木寨村将兰花观赏与农村旅游相结合,带动兰花展销,并以此为契机,宣传乔木寨村茶叶,带动花卉、旅游、餐饮等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新增长点。

在岚杆湖畔的望江县凉泉乡大棚里,村民们忙着给一盆盆铁皮石斛施肥,进行冬季养护。“每年春夏之季,是石斛花开的季节。180多亩大棚里,一盆盆盛开的鹅黄色石斛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凉泉乡工作人员唐璐说,石斛园由凉泉乡整合500万元项目资金建设,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获得的资产收益归太华村、凤林村、凉泉村、韩店村、泊湖村共同所有。项目由园区统一管理,每年按项目资金不低于6%的比例分红给各村,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石斛园负责人汪国金介绍,石斛园临近县城,景观优美,石斛产品好,假期到石斛园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带动周边农家乐经营户增收。

同样,在高士镇毛安村的铁皮石斛大棚里,村民檀臻利用手机遥控,给铁皮石斛浇水、施肥。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檀臻在村里建起了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几年下来,铁皮石斛种植规模和产量稳步提升,现建有石斛种植大棚60个,占地130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带动60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达8000元以上。(汪秀兵、黄佩佩)

官方望江之声

权威传播望江好声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