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杂蟹基地
雨后初晴,雾气慢慢散去,山坡上的花椒林下土鸡成群,山脚的水田里鱼虾腾跃,沉甸甸的高粱穗、丰收的辣椒一片火红……走进花园村,一幅长短结合的立体生态产业发展图次第展开,正朝着我们驻村扶贫攻坚队与村民的产业兴、村庄美、百姓富的“花园之约”发展。回首走来的路,一路艰辛,一路高歌,一路喜悦。
花园村曾是务川自治县最典型的贫困山区,山高沟深,交通闭塞,没有像样的产业,没有村集体经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全村8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多达160户。
条件恶劣并不可怕,怕的是群众没有发展信心。这是我驻村三年最深的体会。
初到花园村,村民抱怨最多的就是“没有来钱路子。”
收割高粱
如何帮助村民走出困境?是我们11名驻村扶贫攻坚队员急需破解的难题。我和队员们深入调研,发现了问题所在:花园村土地肥沃,水草丰茂,风景很美,但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是短板,产业发展滞后,关键是村民内生动力不足的硬伤严重。
找到了“病根”,我们对症下药,争取扶贫专项资金198万元,硬化产业路、完善通电等基础设施。规划全村产业布局,组织村民代表四处考察学习,引领有志青年回乡创业。采取院坝会、田梗会等方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李红星,在攻坚队和村支两委的感召下,回到寨子组,投资82万元,流转良田20亩,在养起了清水蟹,还注册成立了乡邻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为了帮助村民解决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我们多方协调联系,促成合作社与武隆县水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公司提供蟹苗和饵料,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技术,保底价回收。
产业有了保障,村民纷纷加入水产养殖致富行列,先后发展起了100多亩淡水鱼虾等特色水产。
村民干事创业的激情调动起来了,我们攻坚队和村支两委因势利导,采取“党建+产业”的发展模式,在全村范围内大兴产业革命,调优产业结构,先后发展起了特色水产200亩,花椒2406亩,辣椒300亩,高粱500亩,土鸡10000多羽……建起了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上的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多万元,全村689人贫困人口于2019年底全部清“零”。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我们还争取到大量的扶贫资金,架通了自来水、亮化美化了人居环境……一幢幢漂亮的黔北民居座落在青山绿水间,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的脸上幸福的微笑。
如今的花园村变成了真正的花园,山上,郁郁葱葱,山花烂漫,土鸡成群;山脚,波光潋滟,游鱼戏水。进村路、入组路、产业路、连户路,如玉带飞舞,吸引了重庆、道真等地的客人前来休闲娱乐。王宗党等几户人家办起了农家乐,吃起了旅游饭。
3年驻村扶贫攻坚证明,只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带领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就能创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文/彭飞整理 图/浞水镇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