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全国职业院校巩固扶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的经验与成效……2月18日,全国职业院校巩固扶贫成果赋能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长沙基地召开。会议由全国职业院校巩固扶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协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主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全国150多所职业院校的领导、专家等参加会议,围绕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深入交流探讨,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会上,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谢俐发表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的讲话。他强调,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努力提高做好职业教育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认识。做好职业教育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举措。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切实肩负起职业教育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肩负起服务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任务。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不断强化做好职业教育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举措。加强统筹规划,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多方联动工作格局;优化服务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校联动和跨域合作;创新推进机制,建立保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健全考核体系。
“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迈入了新征程。”谢俐希望,联盟各成员单位认真总结经验,相互交流学习,坚定信心,不懈努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职业教育的力量。
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崔书芳表示,湖南职教系统将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提升乡村振兴的文化品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联盟理事长余克泉从完善长效机制、打造交流平台、加强区域协作、深化理论研究、强化实践探索、推介先进典型等六个方面总结了联盟近两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联盟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巩固扶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协作联盟”,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发布联盟院校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通报、案例、经验总结等2800余篇,编辑发布《联盟快讯》34期,向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推荐典型院校、先进群体和个人事迹报道近400篇次,编写了《发挥职教优势 赋能乡村振兴——全国职业院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服务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秀案例集》。立项专项研究课题60项,在《光明日报》等媒体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论文,形成了一批有影响、有价值的理论成果。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培训,26所成员院校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评选优秀典型案例40个,多个案例被推介到《中国教育报》、教育部官网等媒体转载。他还提出了联盟2023年主要工作设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振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贡献的信心,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培育一批精品项目,创新一批理论成果,推出一批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
会上,通报表彰了一批优秀集体和个人,联盟副理事长、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杨翠明宣读了联盟优秀案例遴选结果、摄影暨短视频大赛评选结果的表彰通报。40个优秀案例报送单位受到表彰;10件摄影作品被评为“十佳摄影作品”,10件短视频作品被评为“十佳短视频作品”,5所成员单位获评“优秀组织奖”。
随后,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教授应邀作题为《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专题讲座,他深入解读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教育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剖析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的内在逻辑和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乡村与乡村教育问题,提出了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傅爱斌,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章,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锋,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胡俊鹏,洛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洛浦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余超,联盟秘书长、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校长夏能权等从实施服务乡村振兴“个十百千万”工程,创办“田间学院”助推乡村振兴,构建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打造涉农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高地,办好县域中职教育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作了经验交流,分享了职业教育巩固扶贫成果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做法与典型经验。
近年来,联盟积极开展职业院校巩固扶贫成果赋能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巩固扶贫成果赋能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宣传推介巩固扶贫成果赋能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切实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