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晋城市甘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12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晋城市甘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
为大力发展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一业一标杆、一业一链条”的发展格局,促进全市甘薯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为目标,以延长产业链条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甘薯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甘薯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着力补齐甘薯产业突出短板,加快打造“晋城红薯”品牌,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形成甘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为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导作用,不断探索甘薯产业发展壮大新路径。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我市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土壤类型和农民种植习惯,科学确定本地区甘薯种植的种类、规模。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示范引领,有序推进。在全市选择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庄或合作社,开展甘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脱毒甘薯的应用推广,逐步实现甘薯种植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
──健全机制,联农富农。加强和科研院校合作,建立脱毒种苗繁育基地,构建甘薯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甘薯加工龙头企业,健全市场营销网络,注重吸引各方参与,坚持为农、贴农、惠农宗旨,让农民享受到发展成果。
──全面布局,融合发展。市级统筹,县乡村合力推进,集中政策、项目、资金、技术,支持甘薯种植、加工、销售、康养全产业链发展。
二、实施目标
甘薯是粮食作物中的经济作物,亩均产值是粮食作物的3-5倍。近年来,“高山旱作富硒、甘甜绵润好吃”的“晋城红薯”受到市场青睐,甘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年均增长30%。通过三年行动,有效推动脱毒种苗全覆盖、贮藏延时增值和精深加工融合增效,提升产业增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具体目标是:建设标准化优质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新增3万亩,改造提升7万亩),建立脱毒种苗基地3000亩,脱毒种苗覆盖率达到100%,产量达到30万吨(新增10万吨),新建贮藏窖14万立方米(新增贮藏能力5万吨),新增精深加工产量6万吨,贮藏和精深加工能力均达到1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8亿元。建设3个甘薯文化生态园,形成“育、繁、推、种、加、销、游、康”全产业链条发展格局。
三、重点任务
围绕甘薯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以构建甘薯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为支撑,积极开展甘薯品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支持规模化、标准化优质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甘薯龙头企业贮藏及精深加工能力建设,支持甘薯全产业链发展。标准化优质生产基地全部实现五统一(统一供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平台销售)。
(一)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晋城市甘薯协会桥梁纽带和甘薯产业创新研究院科研力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1.制定《晋城市甘薯种植技术规程》,用于指导全市甘薯种植生产,推广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逐步实现全市甘薯种植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
2.针对我市主要种植的食用型和加工型甘薯,分别制定出台《晋城市食用型甘薯质量标准》和《晋城市加工型甘薯质量标准》,为我市生产的甘薯提供科学化、标准化依据。
3.到2024年,全市培养100名甘薯种植技术骨干。出台《晋城市甘薯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人员专项考核办法》,重点对全市培养的百名甘薯种植技术骨干进行专项考核。每名技术骨干服务面积不少于300亩,辐射带动1000名技术人员,实现万亩优质甘薯种植基地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
4.建设百亩甘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0个,每个试验点每年筛选品种不少于10个,展示品种不少于2个,为筛选适宜本地种植推广的甘薯品种提供科学准确依据。
5.积极开展甘薯专用肥、起垄覆膜、膜下滴灌、化学调控、机械收获等试验,探索农机、农艺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研究,不断提升全市甘薯种植生产管理技术水平。
(二)标准化育苗基地建设
鼓励县(市、区)、甘薯企业(合作社)和甘薯产业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深入合作,建立以三级扩繁应用为载体的脱毒甘薯种苗繁育体系,加快我市脱毒种苗覆盖率。
6.积极对本地品种进行系统选育、提纯复壮,在海南建立良种扩繁基地,进一步加快我市脱毒种苗供给率。
7.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我市甘薯主栽品种及新品种进行茎尖脱毒,开展脱毒试管苗组培快繁,温、网室微型种薯繁育及原原种、原种、生产种的各项低成本快速繁育技术研究,建立高效健康脱毒种苗(薯)繁育体系,
8.建设标准化甘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原则上单一实施主体建设面积不少于10亩。重点解决我市甘薯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商品率低的问题。
9.研发培育适合丘陵山区发展,具有晋城地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不断加强优质高淀粉型、食用型、水果型、蔬菜型等适宜品种的选育,实现脱毒品种良种化、用途专用化、技术现代化、质量标准化、基地规范化、生产商品化。
(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全市甘薯种植现状和生产加工情况,科学规划生产基地,有序推进种植规模,提升基地机械化水平,逐步实现集约化管理。
10.建设以泽州县北义城镇,高平市石末乡、河西镇,阳城县西河乡等乡镇为核心的食用型甘薯种植区,以高平市原村乡、北诗镇、陈区镇、神农镇,阳城县町店镇等乡镇为核心的加工型甘薯种植区。
11.支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甘薯企业(合作社)为主体,原则上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300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五统一管理(统一供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平台销售)。
12.引进、购置甘薯轻简化机械装备。针对旱塬地块,研发并改进适宜我市起垄覆膜、扦插、切蔓、收获、残膜回收等机械,推进甘薯机械化生产进程。
13.鼓励甘薯企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形式,联农带农,实现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化、集约化。
(四)贮藏设施建设
支持甘薯企业(合作社)加强贮藏设施建设,延长我市甘薯保鲜期和销售期,完善甘薯基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
14.支持甘薯企业(合作社)新(改、扩)建甘薯贮藏窖,原则上单个贮藏窖不小于1500m3。
15.支持新增甘薯冷冻、冷链及冻干设备,新(改、扩)建单个甘薯设施库容达到80m3以上。
16.支持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分拣中心及恒温恒湿存储中心,鼓励有条件的甘薯企业(合作社),针对农户生产的甘薯集中采购、存储。
(五)甘薯相关加工能力建设
加强甘薯产品加工能力建设,支持甘薯企业(合作社)开展甘薯相关产业的开发建设,推动科企对接,增强加工转化力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17.积极开发高淀粉甘薯、食用紫薯、食用蔬菜薯等产量更高、效益更好、品质更优的优良品种,加强冷冻产品、植物育苗、精制淀粉、有机粉条粉丝、方便休闲与膨化食品、保健食品、蔬菜类等甘薯产品的研发与加工。
18.在大力发展订单薯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扶持甘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升有机绿色食品生产能力,提高我市甘薯利用率。
19.支持甘薯企业开展甘薯专用肥的研发与生产。
(六)甘薯营销网络建设
建立健全甘薯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加强特色甘薯产品品牌申报、包装和宣传,培育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着力培塑“晋城红薯”品牌。
20.充分利用晋城原产地农产品旗舰店电商营销平台,宣传推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义城红薯”,积极推动“高平红薯”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推广“泽昱丰”“朱门红薯”“石末红薯”“晋宝绿珍”“水草庙”等地方品牌。
21.支持我市甘薯企业利用网络销售平台,积极开展线上销售,不断拓宽国内外市场。
22.在甘薯传统销售区建立固定交易场所,设置甘薯产品直销仓,开展甘薯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及交易活动基本设施设备建设。
(七)甘薯产业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晋城整市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丰富晋城甘薯文化内涵,形成晋城甘薯地域文化,不断提升晋城甘薯产业核心竞争力。
23.持续深入开展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山西农业大学、徐州甘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合作,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交流,组织国内外甘薯专家、企业家不定期汇聚晋城,专题研讨甘薯产业发展。
24.支持各县(市、区)政府、甘薯企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甘薯博览会、论坛、文化节等活动。
25.支持泽州县北义城镇,高平市原村乡、河西镇、石末乡,阳城县町店镇等“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集中补齐发展短板,推动产业园提档升级,促进甘薯产业融合发展。
26.分别在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甘薯优势区,建设1个甘薯文化生态园,积极探索甘薯产业旅游康养新路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府投入。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地甘薯产业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力度。建立健全甘薯产业发展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积极创新政府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甘薯产业建设。
(二)加强金融支持,推动项目建设。围绕甘薯育种、繁种、贮藏、加工、休闲康养五大方面进行建设,实现甘薯产业链的全面渗透发展。将“晋城红薯贷”纳入“农业特优贷”贷款产品,引入农业担保公司,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举措,进一步完善“政府+银行+农担+农业”四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农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扩大市级贷款贴息政策补贴范围,甘薯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全覆盖。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研究创新甘薯种植、贮藏、加工等环节的保险产品,降低产业的整体经营风险。利用市级乡村振兴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甘薯产业发展。鼓励甘薯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各类经营主体,积极申报甘薯产业升级项目,以项目建设持续推动产业发展。
(三)发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氛围。研究制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甘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甘薯产业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甘薯产业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互促互进。
(四)强化技术支撑,促进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门联合科技、金融等部门,制定专项技术培训办法,定期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甘薯专业种植技术人员、专业贮藏人员和专业经纪人队伍。不断深入和国家省甘薯权威机构、顶级专家的合作,不断完善甘薯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体系,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