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猪技术要点目前,养猪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一个主导性基础产业,规模化养猪已不断涌现,但很多场(户)养猪效益极不稳定,抗御市场和疫病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养猪生产仍受利益的驱动,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传统的认识和养殖方法对养猪生产还产生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从而形成养猪时间长、耗料多、发病率高、效益差。 科学养猪就是把养猪生产分为配种妊娠(16-17周),产仔哺乳(4-5周),断奶仔猪培育(5-6周),育肥(15周)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相互联系,形成一套固定的生产模式,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影响生产的运转和效益。因此,它的技术措施就是合理的生产规模、优良的品种、适宜的环境条{牛、质优的营养条件、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严格的防疫保健管护、生产成本的科学管理等成套技术的正确应用。其饲养效果为肉猪从出生到90公斤出栏在165天左右,料重比在3:1以下,病死率在2%以下。母猪的配种率和分娩率分别在85%和95%以上,母猪年产2.2胎,生产存活仔猪20头,仔猪病死率控制在10%以下的较高生产水平。 一、生产规模的确定 科学的设计和控制养猪生产经营规模,是确保养猪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农产究竟养多少合适?应根据市场行情,全面权衡自己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而定,一般以养3-5头母猪,实行自繁自养或市购猪苗育肥,全进全出,可实现年出栏商品猪50头左右的生产规模,这种规模投资少,圈舍占地不多,环境污染不大,技术强度适中,投入一个劳动力即可,年盈利可保证在3000--5000元。
如果赶上猪市价高,则利润可翻1-3倍,加之它规模小,批饲养量只有10--20头,每批育肥出栏时间只有120天左右,其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大,也有利于实现猪--草,猪--粮,猪--沼的结合,因而饲养效益不但显著,而且稳定可靠。二、猪舍建设 (一)猪舍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远离住宅区,距离村庄在500米以上,交通便利,地势高燥,排水便利,水源充足,通风良好,无污染源的地方。 (二)猪饲养期的环境条件 猪饲养期的环境条件见下表猪饲养期的环境条件猪的类型 体重 (公斤)每头猪所需面积(平方米适宜温度(℃)料槽宽度(cm)离 前 小猪 l一7 28——30 保育猪 7一15 0.4 22——2b 20生长猪15——30 0.8 18——22 25育肥猪30——100 1.2 18 30 种母猪100——·150 1.6 16——18 35 母猪带 个猪 3.3 16——22 35 (三)确定面积和合理布局 按每头猪所需面积和养殖数量确定所建面积。养猪场按生活区和生产区合理布局。新建猪场要考虑扩建问题,每栋猪舍间距在8米以上,建围墙和绿化带,修排污渠,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猪舍建筑的要求 猪舍要求能够保温隔热,具有适宜的降温系统,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施,要有适宜的排污系统,有良好的饮水设施,从而满足猪正常生长的环境条件。
(五)猪舍建筑 猪舍建筑应按照既符合上述要求,又经济实用的原则,利用当地建筑材料,灵活运用。新建猪舍一般应建为全封闭式猪舍,又可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宽在5.5米左右,双列式宽为9米以上。屋檐高2.5米,在距地面2.2米用木板,秸杆等铺设暖天棚。距地面1.2米按每栏留一个窗户,每3--4米隔一个猪栏,双列式中间留1米宽走道,水泥地面(有条件的建U型火道用于冬季供暖),向两侧倾斜,坡降为3%,在远离走道一侧修漏缝沟,漏缝沟沿宽50cm,沟宽40cm,沿高5cm,沟底部呈U形,坡降6%。每栏漏缝沟一角安装饮水器,近临走道外建食槽。有条件的可修建正大标准化猪舍。 对现有简易猪舍也可增加内舍高度(2米以上),修建漏缝排污渠,活动场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建隔离围墙,安装自动饮水器等设施改建,达到建筑要求。 三、优良品种的选择及杂交利用 品种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优良的品种具有生长快、瘦肉率高、成本低、收益大等优点。因此,发展养猪,选好良种和最佳杂交组合是前提。 (一) 几个常见的瘦肉型猪种 1、长白猪:原产于丹麦,全身白色、头小、嘴直、耳长大向前倾、后躯发达、腿臀丰满、身躯长。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64%)、繁殖力(12头)高等优点。
2、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毛色全白,头较长,面微凹,耳中等大小,薄而向前立,后躯、胸、背腰宽且稍呈弓形,是理想的瘦肉型杂交父本品种。 3、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棕红色、背略呈弓形,是典型的瘦肉型猪种,作终端父本。 (二)猪的杂交优势利用 试验与实践证明,多种杂种一代猪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一般比纯种繁殖提高产仔数8%和12%,断奶仔猪数18%和29%,断奶日增重10%和13%,瘦肉率8%和15%左右。这一优势,被养猪生产广泛应用。 1、二元杂交:就是两个品种杂交。用不同品种的纯种公猪和纯种母猪进行配种,所产的后代就是二元杂交猪。我县从九十年代建立人工授精站,引进大约克公猪,和当地品种杂交,实现了二元杂交,但由于母猪品种不纯,杂交母猪留种又用原品种配种造成了品种退化。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 2、三元杂交:就是三个品种间的杂交。是从二元杂交的一代杂交猪中选留优良母猪再用第三品种的公猪配种,所生的后代为三元杂交猪,全部为育肥商品猪。 实验研究表明,用大约克作父本与长白母猪杂交所产的优秀二元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配种所生三元杂交仔猪为商品育肥猪是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 3、繁育体系的建立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加快了生猪杂交改良步伏,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不用质疑,在我县已推广了多年,一些乡镇站已把种公猪由大约克更换成杜洛克,但品种繁育改良仍未走上正轨化,其原因就是一个繁育体系问题。
繁育体系的建立就是建立原种场与供精中心,二元母猪繁育场与人工授精站,三元商品仔猪繁殖的三级繁育网络。这一体系的建立必须由政府、协会等部门依法行政干预,组织实施才能保证品种质量。 四、猪的饲料 饲料占养猪成本70%以上。饲料与日粮配制应用是否得当,是控制养猪成本的关键。猪的生长与繁殖所需营养物质达40多种,可分为六大类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与水。猪的饲料按来源--般分为精饲料、青绿多汁饲料、粗饲料、矿物质饲料与添加剂五大类。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业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在养猪中一般选用饲料企业生产的商品系列饲料。 (一)商品料的种类与使用 1、饲料添加剂:指日粮配合中需加入少量或微量的物质,一般有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组成的营养添加剂和抗生素,驱虫、保健、防霉、抗氧化,增进食欲等组成的生长促进剂。一般为散养户混合饲料使用。 2、添加剂预混料:将上述所需各类添加剂和常量矿物质饲料配合在一起。一般占日粮的2--4%,使用中需添加蛋白质和能量饲料。也就是说养猪户有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来源的就选购添加剂预混料。 3、浓缩饲料:是用添加剂预混料与蛋白质饲料混合而成。
使用中只需添加玉米和麸皮为主的能量饲料。如希望189奶猪浓缩料,188和186猪浓缩料分别用以10和15公斤以上的猪。浓缩料是养殖户常用的饲料类型。 4、全价饲料:上述浓缩料与能量饲料配合而成。不同阶段用料不同,采用"套餐"模式,如使用希望饲料养肉猪为0号(仔猪开食)+1号(7日龄一15公斤)+2号(15-30公斤)+4号(60公斤以上)。 (二)充分利用资源,降低养殖成本 1、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农村产品。大力推行种植高产玉米、豆类作物,红苕、南瓜、胡萝卜等高产多汁饲料,利用好饼类、渣类等农村产品,节约养猪成本。 2、 推行人工种草。利用一部分好田好地,田头、地角、场舍周围,退耕还林地种植聚合草、籽粒苋、串叶松香苹、鲁梅克斯、紫花苜蓿等优质高产草。利用冬闲地种植黑麦草,可代替精饲料10-20%。 3、大力推广青贮饲料制作技术。青贮是青饲料的保存方法。就是将青饲料切碎,装入密闭的青贮容器内,踩实密封,经乳酸菌厌氧发酵而制成的黄绿色,呈酸香味的多汁饲料。 五、生猪饲养管理要点(一)一般饲养管理要点公猪、母猪、仔猪、肉猪在饲养管理上有不同特点要求,但必须掌握以下共同的基本技术。1、日粮搭配多样化和全价化。
达到营养互补、满足营养需求。2、改熟饲料为生饲料喂猪。一般采用颗粒料、干粉料、湿拌料直接饲喂。3、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器自由饮水。 4、定时、定量、定质饲喂。定时就是每天饲喂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定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不可忽多忽少;定质,不要经常变换饲料品种,换料时要逐渐过渡。 5、合理分群。公、母猪多采取单圈饲养。断奶仔猪、肉猪必须按品种、性别、大小和吃食情况合理分群。;-般采用"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等方法。 6、 调教与卫生。分群后,即时训练猪"吃、睡、拉"三角定位,保持圈舍卫生。 7、防寒与防暑。夏季防暑,一般在猪场内多种树和蔓生植物,喷水,增加通风,猪舍房顶循环流水,降低密度等措施。冬季防寒采用覆盖薄膜,供暖,勤垫干草,饮温水,增加饲养密度,多喂能量饲料等措施。 (二)不同生产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①必须经常注意公猪的营养状况,加强运动,使其终年保持肌肉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发现过肥或过瘦必须立即调整日粮,减少或增加喂量。 ②要求每半个月检查公猪精液晶质一次,保证配种效果。 ③公猪每周配种或采精4天,每天1-2次,然后休息,并做好配种记录。
2、空怀和妊娠母猪的管理要点。 ①后备母猪的培育:二元母猪应在8-10月龄,体重达到90公斤初配,满足营养,保持中等膘情。 ②空怀母猪:经产母猪哺乳后膘情差,应加料饲喂增膘复壮,达到早发情多排卵。每天早晚巡回检查或用公猪试情母猪的发情情况。 ③发情母猪:母猪行动不安、减食、外阴部红肿初步说明已发情,要求配2次,在母猪发情的16-24小时配第一次,隔9-14小时再配一次。也可用手按压发情母猪的背部,母猪呆立不动时为交配适期。 ④妊娠母猪:已配母猪在配后18-24天不再发情且食量增大和贪睡,初步确定已怀孕。在114天的怀孕期内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饲喂。 ⑤分娩母猪:按顿产期,观察妊娠母猪动态,准备接产,产前五天逐渐减料,清扫消毒圈舍,垫以柔软干草,临产时注意接产,仔猪出生后用干净布片擦净口、鼻及全身粘液,防止感冒,仔猪全部产出后,排出的胎盘要立即清除,给母猪喂些温麸皮盐水,不喂料,产后逐渐加料。 ⑥哺乳母猪:哺乳母猪的喂给量以不剩料为准,尽量多给青绿多汁饲料,母猪产后缺奶,可以注射催产素,喂豆浆、催乳中药等。 3、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仔猪哺乳期间,除了喂好哺乳母猪外,要过好"三关",做好"三防"。
①"初生关":即时吃上初乳,固定乳头(强猪在后,弱猪在前)。温度在25-30度,防冻防压,细心护理,搞好寄养。 ②"补料关":7日龄采用各种方法训练仔猪吃料,训练早,开食快,采食量大,日增重就越大。 ③"断奶关":做到断奶、圈舍、饲料成份、饲喂次数逐渐过渡。 ④预防下痢:防止和治疗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⑤预防注射: 出生后3日龄肌内注射铁制剂,防止缺铁性贫血。20日龄首免猪瘟。 ⑥预防僵猪: 采用综合措施防止僵猪发生。 4、异地购仔猪的管理要点 ①运输前的准备:了解产地的疫病流行情况,防疫情况,索要相关证明。购买少量饲喂的饲料,汽车提前消毒,安装笼子或制作层架,降低运输密度。 ②运输途中:一般48小时内能到达的途中不要喂食,夏天防暑、冬季防寒,备好防雨布。 ③运到目的地后:给糖盐水,不要饮的太足,再少喂点易消化饲料,第二天饮用0.1%的高锰酸钾水,清理胃肠,喂料量为常量的三分之二,第三天给正常量。隔离观察一周,若正常后进行预;防接种,14天后并入场内大群。 ④搞好预防:运前或运后要给以防感冒、防应激、防不痢、防消化不良的药物,饲喂由原料逐渐过渡到新料。 5、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①每头猪出栏后,对空圈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间隔一周以上。
②去势和驱虫:在28日龄去势,并驱虫两次。 ③不同体重阶段更换饲料要逐渐过渡,体重达90公斤即可出栏。 六、猪病控制技术 疾病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环境、卫生、防疫、营养、管理和猪群保健等方面,一个养猪场,最重要的应该是疾病问题。控制疾病就是要处理好病源、宿主和环境的关系,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加强免疫,提高猪只的抗病力。 1、建立猪群的安全体系。①场区的环境和布局合理是前提;②慎引种,建立健康猪群是关键;③封闭性生产管理是保证;④生产区要有围墙;⑤门口要有消毒设施,禁止外人参观;⑥生产人员不要从事屠宰贩卖工作;⑦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实行标准化饲养;防暑降温,圈舍卫生清洁。 2、定期消毒,净化环境。每周带猪消毒一次,每月一次全场卫生清洁和消毒,车辆、人员、用具、鞋、工作服也要定期消毒。 3、定期免疫,增强猪只抗病力。应根据本地区疾病流行情况,猪群的健康状况等决定免疫种类。恶性传染病强制免疫。常见病免疫参考程序:母猪:①产仔后25天左右,免疫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②配种前和产后30天各免疫猪链球菌苗;③怀孕90天免疫大肠杆菌苗。肉猪:25日龄和60日龄左右免疫猪瘟、猪肺疫、丹毒三联苗,链球菌苗,仔猪付伤寒苗。感染猪瘟病史的场户应在初生、20日龄和60日龄用猪瘟单苗加强免疫。 4、定期药物预防,控制和杀灭病源。在季节变换、气候变化较大时,应给以抗菌药拌料或饮水7天以上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而不是发病一头治疗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