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程亚龙 实习生 郝楠楠

去年7月,河南商报记者深入扶贫一线,与驻村第一书记同吃、住半个月,记录并见证了焦作修武县东北部一个省级贫困村的脱贫故事。

如今,一年过去了,村里发展如何?贫困户有无返贫?24日,河南商报记者再访南庄村,又听到了不少喜人的消息。

“造血器官”

蔬菜大棚已建了起来

农业公司签署承包协议

一个村子要脱贫致富,除了让村民自个儿有“造血”能力外,村集体也得有自己的“造血器官”。

2017年7月,河南商报报道了集体经济薄弱的南庄村,流转65亩土地,筹措资金260万元,建设蔬菜大棚,打造生态农业园区的事儿。

如今蔬菜大棚建设得如何了?驻南庄村的第一书记李良勇向河南商报记者介绍称,蔬菜大棚早已建好,今年4月份,就与河南瓜宝宝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承包经营协议,“承包费是一年20万元”,农忙时,蔬菜大棚还能为贫困户和其他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有了蔬菜大棚这个“造血器官”,南庄村却并未停下脱贫致富的步伐。

村支书王小军介绍,有了蔬菜大棚,肯定就少不了冷库,去年8月,他与李良勇又争取了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建起了冷库,每年还能增加一些稳定的收入。

“造血能力”

南庄村27户贫困户

如今26户已脱贫

村里有了“造血器官”,村民的造血能力如今咋样?

李良勇挨个儿介绍起了南庄村贫困户这一年的变化,以及扶贫工作队及村里所做的脱贫帮扶工作。南庄村27户贫困户中,如今26户已脱贫,且无一户返贫。

第一书记与村支书搭帮,南庄村的变化越来越大。村里的水泥路一直通到了地头,“几年来,南庄村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都通起了水泥路,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能更好更快地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也得到了乡党委的高度认可。”王小军介绍。

王小军称,如今村里有了蔬菜大棚和冷库这两项集体收入,他打算把一部分收入用于帮助贫困户和困难群众,另一部分则用作村集体建设的投入,不仅要脱贫,还要把南庄打造成美丽乡村。上一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