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3、4万多元收入,自家也能吃上新鲜蔬菜,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凤阳县大庙镇东陵村东圩村民小组贫困户王才妹乐呵呵地说。

王才妹今年39岁,全家4口人。儿子陈洋在合肥读大学,女儿陈果在大庙中学读初中。丈夫比她大20多岁,且长期慢性病,加之两个孩子读书,近年生活越来越困难,成了东陵村典型的贫困户。为改变家庭状况,2015年春,她和丈夫商量,要搞1亩大棚蔬菜来增加收入。可建1亩大棚可对于一个贫困户来说,资金来源是最大的问题,加上供两个孩子上学,这些费用加起来对她王才妹家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好在王才妹一贯的勤劳善良和踏实肯干深得亲戚朋友信赖。一听说她要建大棚,纷纷慷慨解囊,给予帮助。凑够启动资金,大棚很快建起来了。凭自己以往有种菜的经验,生产较为顺利,可是产出的蔬菜销路成了问题。“刚开始时,蔬菜不好卖。”她灰心过、沮丧过,但王才妹很快就调整了精神状态,她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勤劳一定能致富”。凭着这份执着,她赶大庙、跑凤阳,边销售、边了解行情、边调整思路,大棚蔬菜销路渐渐好转了,收入开始不断增加。“在大棚里种蔬菜不仅要播种、间苗、除草,还要时刻注意大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比在大田里干活还累,但看到收入不断增加,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王才妹神情坚定地说。

2016年春4月,县里出台对贫困户的扶持政策后,王才妹又把大棚的总面积扩大到2亩,另外还种植荸荠1.5亩、莲藕2亩、西瓜3亩。到2016年底,仅种植业收入已达4万元。 王才妹还抓住机遇增加蛋鸡饲养。她搭建了简易鸡舍,购买300只鸡苗。为了快速掌握养鸡技术,她买了养鸡技术图书认真钻心学习,及时向当地养鸡专业户请教。她现学现用,每天仔细观察,认真搞好疫病防治和鸡舍消毒。经过3个月的精心饲养,苗鸡长大了,成活率达到了95%。5个月后,鸡开始产蛋了,王才妹每天都能从鸡笼里收获200枚左右的鸡蛋,产蛋率达到了80%。为提高经济效益,王才妹又向养鸡大户学习人工授精技术,回来后反复实践,很快练就一手过硬的人工授精技术,从此她家的种蛋有色率提高到90%,出壳率达到80%,高出一般养殖户多个百分点。经过半年的养殖,王才妹积累了许多养殖经验,按一般的养殖情况,一年能卖上4个月种蛋,其余时间出售食品蛋,这又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到2016年底,王才妹家彻底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实现了致富目标。现在,虽然她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忙着喂鸡、捡鸡蛋,还和丈夫一起兼顾搞好蔬菜大棚,经常忙的不可开交,但她心里感到很踏实。她说,只要肯吃苦耐劳,就能发家致富,好吃懒做的人是很难致富的。王才妹越干越起劲,对曾经帮助她的亲戚朋友,她都记在心上,只要自己能帮得上的就热心帮助,“以前是别人帮助我。现在我致富了,日子过得好了,我也要帮助更多的人。”王才妹的言语间尽显纯朴善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