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一早,伴着清脆蝉鸣,刚给贫困户送完鸡苗的涟源市龙塘镇马头新村脱贫户张佑军驾车回到家中。人还没下车,手机就响了:“老张,你这两三个月的架子鸡还有没有?送点给我。”

“架子鸡的话,再过10多天就可以送来了。”挂断电话,张佑军麻利地将车厢里的鸡篮摞在地上。鸡篮空荡荡的,张佑军心里却满满当当。

“以前一天难得接到一个客户电话,现在觉得每天时间都不够用。”张佑军说,“为了节省时间,我在手机背面贴了微信收款码,方便送货收款。”

张佑军曾是马头新村深度贫困户,住在矿山塌陷区,一个人拉扯4个孩子,日子过得艰辛。2017年,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帮助下,他从采空沉陷的矿山搬进了整洁方便的新家,4个孩子也享受教育补贴。“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房!”感动之余,张佑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

当过兽医的张佑军,瞄准养鸡业。帮扶工作队推荐他参加湖南农业大学技能培训,并为他申请5万元小额信贷。他主动与邻村养殖大户合作,成立绿兴养殖专业合作社,仅去年一年就出栏架子鸡10万羽,交易额突破100万元,纯利润18万元。养鸡产业越做越大,张佑军采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村里10余户贫困户养鸡,将自己的“致富经”分享给大家。

村民刘志勇家的鸡苗就是从张佑军那里进的。“跟张老板合作很放心,鸡苗都是先赊给我们,鸡长大后还可以保底收购,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刘志勇说。

以前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的刘志勇,一家四口住在上世纪80年代的破旧房屋内。通过危房改造,他不仅住上了安心房,还跟着张佑军养鸡,闲时酿酒,一年收入6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甜。

“帮助贫困户找到希望和方向,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合作共赢,走向幸福小康生活。”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凌华介绍。

马头新村原有贫困户189户570余人,现在仅有8户15人未脱贫。2016年以来,涟源市纪委监委驻村帮扶工作队发动干部、村民一起想法子,修路铺桥、组建合作社、发展光伏发电等村集体产业,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9000元。

现在,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串联全村,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如珍珠般排列。村道旁的腾祥种养专业合作社30亩荷花基地时,正在采莲的贫困户村民张教平笑着说:“村里有了合作社,在家门口务工120元一天,生活没有问题。”

“我们采用‘稻田+’模式,流转土地近400亩,吸纳23名贫困村民务工。”合作社负责人刘交生介绍,合作社计划流转对面山上的地,建经果林,并打造集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增加就业岗位,拓宽致富途径。

“脱贫,形成合力是关键,需要大家拧成一股绳。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干劲足,日子越过越好!”张凌华说。

(文/龚雅丽 彭竞兰 吴新贤)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