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记者 张定有 魏广宝 萌友 杨振辉/文图

致富经软籽石榴视频_石榴软籽多少钱一斤_软籽石榴致富经

“你们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示范点,哪个方面最有特色?”

“那还得数咱们的软籽石榴啊!”

12月2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相邻的武店村,晒着太阳、唠着嗑的老人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淅川县九重镇武店村共有696户28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42人,2016年底退出贫困村行列。由于这个村位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这里“有山不能牧,有水不能渔”。

“虽然村里已经脱贫了,但是仍旧面临着发展产业、稳定脱贫的压力和瓶颈制约,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产业兴村富民。”省委组织部派驻武店村第一书记刘峰介绍,突尼斯软籽石榴品质好、市场前景好,在气候上特别适合淅川种植,而且渠首一带山好、水好、生态好,孕育出的软籽石榴一定能闯出市场品牌!

致富经软籽石榴视频_软籽石榴致富经_石榴软籽多少钱一斤

村“两委”班子带着村民到相邻的九重镇张河村“取经”、“解疑”、“去心病”。

“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三权分治、利益共享’,按照‘三权分置’模式发展软籽石榴种植业,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龙头企业。政府负责顶层设计,购买公共服务,落实基础配套和产业扶持政策、金融扶贫资金等,龙头企业负责承贷、担保、使用和偿还产业贷款,流转农户土地,规模化发展产业。”

“采取‘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委会、公司和农户按1:4:5的比例分红净利润。50%归农户,作为看护果园的劳务报酬。瞧,咱农户得大头儿!”

“只要不下雨,见天都有活,除草、施肥、浇水、剪枝,每年能干十来个月。务工、地租、分红,一年收入近2万块,可比以前强多了”……

观摩现场,乡亲们的心热腾腾的,武店村的软籽石榴产业也顺势起航。当年,流转土地1800亩,整片整片的石榴秧苗,给大家带来了太多的期许和希望……

在发展高效生态产业中,“我们更注重创新科技思维,建设‘智慧果园’。”刘峰说。武店村积极承接“百千万科普工程”项目,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进田间、进果园、进市场,让“黑科技”成为软籽石榴产业化发展的“新引擎”。

田间管理是个大学问,光是实用操作《科技手册》就有300多页。驻村工作队长李俊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他经常跟村干部说,“村里一定要积极配合龙头企业,实施好智能化管理”。利用豫广网络平台,在软籽石榴产业基地同步规划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对种植、施肥、管护、采摘等实施全过程监控,让消费者一清二楚。利用农用飞机、无人机植保替代人工施肥,使用遥感监控技术实时监测果园温度湿度,主动进行灾情预报和信息提醒,打造新型农业种植的“千里眼”、“顺风耳”。

软籽石榴致富经_致富经软籽石榴视频_石榴软籽多少钱一斤

“黑科技”为武店村的软籽石榴植入“真硬核”,“渠首软籽石榴”逐渐“红”起来、“火”起来。

团省委选派驻武店村第一团支书王伟超说:“咱这石榴‘喝’的是丹江天然矿泉水,‘吃’的是生物有机肥,‘贴’的是质量可追溯的绿色认证品牌,这都是生态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目前,该村的软籽石榴顺利通过国家绿色认证,正在申请国家有机认证。

借助京东、淘宝、抖音等电商和融媒体平台,采取“线上”“线下”双线营销模式,淅川“渠首软籽石榴”走向全国;借助朝阳区与淅川对口协作机遇,推进软籽石榴等农副产品进北京;借助第三届中国石榴博览会在淅川举办的契机,开展特色农产品专场销售,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60多岁的贫困户沙聚忠患有轻度脑梗。他家的5.4亩地每亩800元地租流转给公司,年租金收入4320元;沙聚忠又“返租倒包”40亩果园,年管护费收入2.4万元;他还以贫困户到户增收资金,按照一定比例享受软籽石榴基地的入股分红分股金。“这一年下来,光是软籽石榴这一项,就能增加收入3万多元。”沙聚忠的老伴儿乔玉良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之情,她开心地说:“我患癌症做手术已经四年了,常常在石榴基地除除草、浇浇水,因为整天劳动心情好,身体变好了!还能去村部广场上跳跳舞,可开心了!”

王伟超介绍,在村里的组织安排下,武店村所有贫困户全部参与软籽石榴产业发展,有剩余劳动力的贫困户对果园返租倒包,人均1.5亩果园,户均年收益3000元左右,进入盛果期户均年收益将突破1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唱脱贫歌圆梦奔小康”沙聚忠家门上的对联,道出了所有武店人的心声。

软籽石榴致富经_石榴软籽多少钱一斤_致富经软籽石榴视频

“黑科技”助力,武店村扶贫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围绕短线抓“现钱”。建成300千瓦时光伏电站、温室大棚(42个分棚),发展香菇6.8万多袋、蔬菜120多亩,黄粉虫扶贫车间年产干品50吨,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围绕中线谋“致富”。在发展软籽石榴种植业的同时,还新建扶贫车间,引进澳门风味食品“凤凰卷”饼干加工项目,吸纳贫困户及村民就近就业,广开了致富门路。

围绕长线造“恒业”。依托南水北调干部学院、渠首北京小镇及文化和民俗一条街、丹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重点打造武店农庄,努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新疆务工四年多的武店村民沙喜峰今年国庆回到老家,他感慨地说:“4年没见,家乡有‘四变’:荒山变绿了,乡亲变富了,农村变美了,乡风变淳了。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有奔头!”“你瞧那里——”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村里的许多乡亲在“野狼disco”的伴奏下,正在村部广场跳舞、打球、健身……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