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经提返乡养蜂记:要是乡亲都比我养得好,致富路就更宽了

杨经提(中)向村民传授养蜂技术。记者 叶义斌摄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天气好的时候,就可以割蜜了!”连日来,永泰县洑口乡吉坑村村民杨经提马不停蹄穿梭在群山密林间,为当地蜂农义务进行技术指导。蜂农陈振添说:“有小杨在,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杨经提是土生土长的永泰人,“北漂”闯出一番天地后,毅然放弃高薪工作,返乡跟着养蜂人摸爬滚打学技术,从养蜂“小白”逐渐变成养蜂“能手”。他不忘反哺乡亲,开设培训班、收购销售土特产、成立专业合作社、开拓电商平台,带领乡亲共“酿”甜蜜事业,共同致富。近日,他被中央文明办等推荐为4月“中国好人”候选人。

始终铭记百家情

杨经提是“80后”,他6岁时,母亲不幸患病,重压之下父亲无暇顾及孩子。乡邻纷纷伸出援手,东家一口汤,西家一口饭,让他在关爱中长大。

上中学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学习成绩不错的杨经提决定辍学打工。

经过几年历练,杨经提来到北京闯生活。勤快、刻苦、学习能力强,他很快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被单位送去浙江台州学技术。回北京后,他从技术骨干迅速成长为管理骨干,接着转型成为销售骨干。2014年,他的年薪就接近20万元。

“尽管在北京发展不错,但我总是难忘家乡的山山水水,难忘在我困难的时候无私帮助我的乡亲,这份百家情我始终铭记在心,一直盼望回报乡亲!”25日,杨经提动情地对记者说。

笃定返乡养蜜蜂

2018年,杨经提婉拒老板的挽留,带着妻儿返乡创业。他说,洑口是永泰最偏远的山乡,青山绿水,山高林密无污染,是养蜂酿蜜的理想场所,加上养蜂投资相对较少,所以他选择了这一行。

返乡养蜂的方向落实了,问题又来了——他是养蜂“小白”。没有基础,那就赶紧学习!后来,他结识了广东一户祖辈三代养蜂的人家,并专程跑到广东,跟着这户养蜂人的车队不断迁徙。“他们干活我就搭把手,我还买来快餐请他们一起吃。看多了就学了不少知识,他们也会主动告诉我一些养蜂的门道。”杨经提说,他还不忘从网上、书海中恶补养蜂知识。掌握养蜂门道后,他创办了福建小杨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当然,养蜂初期我没少吃苦头,常被蜜蜂蜇得脸上、手上、腿上都是包,有一回脸被蜜蜂蜇后肿得变了形,差点家人都认不得我了。”杨经提说。

携手“酿出”新生活

返乡养蜂成功,“小杨家”蜂蜜也打响了名气,但杨经提并未搞直播赚快钱,而是自掏腰包给村民办培训班,还提供听课人一餐饭,帮他们添置蜂箱。乡亲们尝到了甜头,两年间,洑口乡有数十户农户跟着他干,蜜蜂达到七八百群。

蜂农陈振添跟着杨经提养蜂,养殖了15群蜜蜂,仅半年就收获100公斤冬蜜,增收约1万元。去年他又收获250公斤春蜜,增收约3万元。

“很多人笑我傻,说我教会了别人,自己怎么赚钱。”面对质疑,杨经提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地倾囊相授。他说:“要是乡亲都比我养得好,致富路就更宽了!”

不久前,杨经提组织乡亲入伙,成立“小杨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依靠展会、电商和政府助农举措,杨经提为全村人的土特产“带货”。今年“5·18”,他带着家乡的蜂蜜、竹笋、李干、山茶油等特产上展会“吆喝”,销售一空。

杨经提说,如何让家乡土特产与城市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是他正在做和未来努力的方向,“我希望继续和乡亲共‘酿’甜蜜事业,让乡亲们的日子和蜜一样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