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进行乡村空间布局及土地利用规划

1. 优化空间布局:村庄规划应在详细梳理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生产、居住、商业、休闲、行政五大功能,并在科学进行交通规划的基础上,延续村庄传统空间格局、街巷肌理和建筑布局。

2. 明晰土地用途:村庄规划应将土地的用途明晰、重点突出,将上位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规模和布局安排落实到地块,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尽量做到生活生产相对分离。

(二)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定位,并给予产业用地支持

1. 把控产业发展方向:在梳理产业现状、调查村民发展意愿的基础上,结合上位规划,从村庄所处的地理区位、村庄拥有的资源禀赋两个角度统筹考虑,确定产业发展方向。

2. 促进三产联动融合: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

3. 保障产业用地支持:清理违法建设用地,改善待腾退低效产业用地,优先利用存量用地,以适度集中为原则,根据产业发展逻辑,提出新的产业用地布局及发展策略。

(三)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1. 乡村公共服务:把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分为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业生产服务、社会管理七个类别,形成具体内容,并划分为政府、村自治组织、市场三个供给主体,同时明确组织实施办法。

2.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致可分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类,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标准,切实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四)营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1.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为建设活动应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空间布局应尊重山形水势,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2. 建设宜人的景观环境:营造整洁的街巷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3. 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以规模化、生态化为方向,建设规模化生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积极开发生物质能资源,认真执行环保和渔业法律法规。

4. 加强垃圾及污染处理: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垃圾清运率和处置率达到90%以上,公厕普及率达到100%等。

(五)构建“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

1. 在法治框架内创新自治制度:村民自治要有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制定村规民约是对传统农耕社会制度遗产的扬弃和继承,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乡村基层制度安排。

2. 夯实乡村治理的道德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