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2日讯 近日,八月的建宁烈日炎炎,但当走进建宁县公安局老党员调解工作室时,明亮干净的调解室、耐心细致的调解员,让原来怒气冲冲的当事人平复了心情,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幕在这个调解工作室常常出现。
“基层群众发生的纠纷,小到邻里口角,大至民事纠纷,都有我们调解员的身影。做好调解工作,让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我们的目的和宗旨。”调解员吴裕庆如是说。
建宁县公安局老党员调解工作室,在建宁县公安局党委等多部门的关心下于2019年成立,三名专职调解员戴建清、余支荣和吴裕庆的倾心守候让这个工作室焕发着生机和活力。上半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有57起,调解率达100%。
建宁县公安局退休人员,调解专干余支荣告诉记者,他们经常采用一线工作法,结合“三心四勤”工作法,三心就是工作有热心、耐心、细心,四勤就是调解要勤走访、勤调解、勤为民、勤宣传,以法为据,以理服人,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最终解民忧、化民怨。
今年5月,在建宁县濉溪镇石砌筑工程项目承包人王某,将工程转包给张某,张某雇用旷某等18名农民工进行施工。可到工程完工结算工资时,张某却跑了,农民工们无法拿到工资,只好向工程项目承包人王某讨要,王某却以工程转包给张某为由,不予理会,拒不支付。
得知情况后,建宁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老党员调解室介入调解处理。调解员们深入工地查看工人提供的记工簿、图纸,结算核实帐目,并对实际工作量反复计算,确认实际工作量后,召集双方当事人到调解室调解。调解人员对工程承包人王某耐心说服,讲明法律政策,商讨欠薪解决方案。双方当事人被调解人员的真诚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打动,最终达成协商解决协议,工程承包人王某一次性付清农民工工资64184元,农民工终于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
在基层,群众发生的矛盾纠纷,很多都是随时随意,说吵就吵,说闹就闹。为了确保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调解室采取“随手调、随时调、反复调”相结合,坚持做到随时随地,随叫随到,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矛盾。
濉溪镇的菜农杨某和聂某是邻居,双方的菜地相邻,却因聂某买了一颗桃树种在菜地旁,杨某认为树以后长大后会遮挡阳光,影响蔬菜生长,双方十年来一直摩擦不断。一天,杨某怀恨在心,用农药浇在果树根部,导致树根烂掉,桃树被推倒。事发后,聂某十分生气,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调解员戴建清得知情况后,和民警严建良赶到现场,将双方带到老党员调解室里进行调解。经过情理法教育,杨某主动提出,赔偿果树款二百元,并向聂某赔礼道歉。双方握手言和,本次矛盾得以化解。“人民调解室为群众提供了一个矛盾冲突的缓冲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案件通常不留‘后遗症’,案件结果基本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戴建清说道。
如今,建宁县公安局老党员工作室借力有力,积极作为,联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方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打造调解“1+N”模式,切实维护辖区平安和谐。
“我们将进一步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精髓,充分发挥老党员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打造人民调解优质品牌。”余支荣说。老党员调解工作室在莲乡落地生根,用他们一点一滴的努力,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司法的力量,维护着他们实实在在的利益。
(本报记者 黄丽青 三明长安网记者 林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