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废弃玉米秸秆、砻糠种植的赤松茸,品质好,产量高,一上市就深受市场欢迎。”近日下午,记者来到姚庄镇清凉村食用菌菌包专业化生产和示范基地的赤松茸研发种植基地大棚里,看见工人们将一株株色泽艳丽的赤松茸采摘装箱,负责人张加飞高兴地说。

大棚里,一行行拌以腐土和玉米秸秆或者砻糠的赤松茸生长在基床上,密密麻麻点缀其中的鲜嫩赤松茸,工人们小心翼翼操作,生怕损坏了这些蕴含着财富的“宝贝”。

赤松茸,俗称益肾菇、粗腿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据介绍,赤松茸原本是生长在赤松林树根部,与树根共生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特点是子实体寄生在松树根上,和周围的腐殖层形成菌丝网,松茸菌丝一般在枯枝落叶层下面3~5厘米的深处土壤中活动,并进入松树的细根中与之共生形成外生菌根。

“之所以引进赤松茸种植纯属偶然,前年我受朋友邀请,前往他在河南的一处种植基地参观,看到了赤松茸,这个‘小家伙’令我眼前一亮,双孢菇、杏鲍菇见多了,赤松茸这样的食用菌还是第一次见。”朋友处参观完回家后,张加飞对赤松茸念念不忘。“我想引到嘉善来种植,朋友帮我在河南找到了一个种植赤松茸方面的专家张建兵,他负责种植,我则负责销售。”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再请教我县当地的农技专家,张加飞所在的食用菌菌包专业化生产和示范基地研发出了新的种植方式,那就是利用玉米秸秆、砻糠外加土壤培育。

引种试验证明,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种植原料,配以适当辅料种植生产的赤松茸,菌朵硕大,色泽艳丽,肉质细嫩,清香可口,具有色美、味鲜、嫩滑、爽脆、口感好等特点,品质和野生相比毫不逊色。而且这种植模式既能大量回收利用秸秆,保护生态环境,也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项目。

“在嘉善,成功培育赤松茸,我们基地还是第一家。”说起赤松茸,张加飞自信又自豪。他向记者坦言,用玉米秸秆种植赤松茸,成本低,工序简单,所需无外乎菌袋、秸秆、腐质土、农家肥等,只要看住水和温度,3个月就能收获五六茬,而且因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销售不成问题,现在他生产的赤松茸供不应求。

“我们现有研发种植基地80亩左右,该菌种亩产可达1500公斤,以2.5公斤为一箱销售,每公斤18元,每天可采摘80至100箱左右。”张加飞说。

作为姚庄镇食用菌种植上的产业带头人,张加飞想通过发展多种菌类种植,改变姚庄菌菇品种单一、销路不旺的状况,试种了杏鲍菇、草菇等食用菌。去年为提高菌菇的品质,提高操作人员对菌菇无公害种植的认识以及种植水平,张加飞还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并到上海青浦、嘉定等地参观学习种植技术。“这次试种成功将带动更多农民加入到种植队伍,大家共同致富。”张加飞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