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里,小柴油机轰鸣不停,村民在水中摸索着锁定莲藕位置,一手拿着高压水泵在水下冲刷,一手不停地捡拾莲藕。采藕、清洗、晾干、过秤、装箱……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话语间似乎都带着莲藕的清香。
这金秋九月的喜人一幕,定格在湛江经开区东海岛东山街道文参村。走进今日文参村,街头巷尾干净整洁,农贸市场宽敞明亮,夜里太阳能路灯照亮村道,休闲小公园里绿树成荫,更有那一方方荷塘在月色下传来阵阵泥鳅共鸣曲……作为经开区党政办公室结对帮扶的村庄,文参村在短短几年里“大变身”,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展。
村民走上“荷花经济”致富路
“听说今天采藕,我早早就来了,来看看这些莲藕有多大,能收获多少。”在采藕现场,贫困户林丽英站在田埂上,目不转睛盯着荷塘。
采藕当天,像林丽英这样的村民不少,这毕竟是村里第一次种植莲藕,大家都争着来观看,分享这份收获的喜悦。
“我们引导村民平整土地,挖莲池、开鱼塘,将丢荒的农田改成浅水荷塘,引进优良品种分片种植莲花。”文参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合除介绍。
今年3月,“无花一号”“新一号”“花奇莲”等新品种莲藕在文参村扎了根,顺利种植了60亩,草鱼养殖面积50亩。
“荷花开的时候很漂亮,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赏花拍照。看着这些花,心情都会变好。”管理藕塘的茅良来回忆起花开时节,嘴角都带着笑。
两个多月的荷花观赏期,扮靓了文参村,也吸引了游客前来观光。下一步,村里将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综合产业帮扶项目,带村民走“荷花经济”致富路。
文参村莲藕藕节肥大、外表细嫩光滑、脆嫩多汁,经湛江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取样检测,系优质九孔莲藕。
据估算,每亩莲藕产量可达4000斤,附加养殖鱼类收入,剔除开始种植投资的35万元、生产性成本9万元,年利润可达22万元。种藕带来了脱贫新希望,截至2019年6月,文参村共脱贫93户,共223人,脱贫户率为97.8%,人数率为96.9%。
藕鳅共生 绿色循环农业
种藕致富,绝非“偶然”。过去,一次次走在田埂上,望着一块块丢荒的水田,结对帮扶单位经开区党政办主任吉崇明与驻村工作队队长吴志鹏陷入深思: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经深入调研,原来大部分被丢荒的土地,是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引发海水倒灌,导致农田盐碱化。
这样的土地怎样才能“绝处逢生”?扶贫工作队摸着石头过河,在文参村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产业脱贫新蓝图:实施浅水莲藕种植项目——绿荷美村貌,结藕富村民。
文参村位于湛江港湾之畔,全村共有926户4561人,却仅有900亩农田。村民多以捕鱼和养殖为生,部分人生活困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230人。由于缺资金、缺技术,要贫困户自谋致富路很难。于是,村委会当起项目组织实施单位,用省、市、区专项扶贫资金共31万元,外加村委会自筹的十几万元,租用自然村130亩土地种植莲藕、开挖鱼塘养鱼。
为增加效益,工作队谋划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在荷塘里养泥鳅,藕鳅共生增效,藕塘效益大增。工作队还邀请坡头区乾塘莲藕专业合作社、粤海饲料专业人员给予技术指导。藕塘的施肥、除草等杂工,则聘请村里的贫困户,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工作赚钱。
党旗高扬 打造“火车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文参村之所以能唱响“荷花经济”,首先得益于党建引领。
经开区党政办驻文参村工作队进驻后,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扶贫攻坚战的第一目标,以“党建+N”的方式推动扶贫工作。
经过一番整治,如今的文参村委会会议室内党旗高高悬挂,政治理论学习、“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在外务工的党员请假回来参加党组织生活,村“两委”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讲党课。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文参村现有党总支一个,文参上村、文参下村、文参后村、调埠村等4个党支部,有党员136人;而村里共有精准扶贫鱼塘5口——党总支与每个党支部正好各责任承包一口鱼塘,负责日常的跟踪管理。
为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驻村工作队制定“一户一策”,动员有劳动能力的60多名贫困人员外出务工,其他的则帮助他们在家发展种养业。如今,已有28户贫困户和湛江市东海雷东种养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种植水稻番薯产销协议,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种养模式,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另外,党员还会结对挂点帮扶村里每个贫困户,听诉求,察实情,及时将贫困户所想所需所求反馈给驻村工作队及村委会,大家再一起想办法解决。
党旗在文参村高高飘扬。村党总支、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和党员都成了贫困村民的贴心人,成了脱贫致富的“火车头”。
等级激励 乡风更文明
“没事,我也有错,我们是邻居,不计较这些。”面对邻居的道歉,贫困户苏海亚温和地回应。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苏海亚为人勤恳,但脾气倔。自从该村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行信用等级评定及奖补工作机制之后,他改变了许多。
工作队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解释信用等级的好处,引导他与人为善。在过去一年里,苏海亚和左邻右舍的关系融洽了许多。在年终考核时,他拿了全村最高的87分,获评“优秀”,喜获5000元奖励。
《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信用等级评定及奖补工作实施方案》是我市的扶贫新举措,经开区以文参村作为试点。《方案》列出打分标准,包括了“遵纪守法、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参与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事业积极性”等,街道办、村两级行政机关及驻村工作队结合《方案》对贫困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每年评定一次。
自信用等级评定实施以来,贫困户的家庭、邻里关系改善明显,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贫困户王亚蝶,因患病让家庭债台高筑,且小儿子身体有恙,她一度产生轻生念头。工作队获悉后,为她一家申请了低保补助。在众人帮助下,她丈夫在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找到了工作。大家的帮助温暖了王亚蝶的心,她虽不能干重活,但每天清晨或傍晚都会拎起袋子到路上捡垃圾,默默为文明村庄出一份力。年终考核时,王亚蝶也被评为“优秀”。
看到变化,村里的非贫困户也不甘落后。如今的文参村乡风更文明、更和谐了。
治理有效 展现新面貌
走进今日的文参村,文明和谐气息扑面而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贫政策等宣传牌随处可见,成了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文化楼前的树荫下,村民三五成群,摇着蒲葵扇,聊着家常;休闲小公园里,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成了村民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改变不只一隅,全村处处可见——
路通了,文参下村东南面塘沟路长达1.2公里的泥路硬底化了,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灯亮了,全村主道路全部安装太阳能路灯,共150盏,照明里程4.5公里,夜幕降临路灯亮起,村民在灯下悠然散步;树绿了,文参上、下村各建一个小公园,一步一景,村民健身休闲有了好去处;安居了,22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如期全部完成,贫困户有了安全住房;整洁了,全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村主干道、公路两侧、店铺面、地坪等,公共地段卫生“三堆”及“脏、乱、差”进行全面整治,建起了12处垃圾收集站,告别了“垃圾围村”现象。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工作队为文参小学购置新课桌椅260套,每位学生都坐上新椅子,用上新课桌;改造教学楼窗户、门、防盗网,大大改善了学校教学及生活环境。
建章立制,方能确保长效。扶贫工作队对各项工作进行具体分工,对4条自然村执行包干制,更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行贫困户信用等级评定及奖补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了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设施、垃圾清理制度等等,村民有章可循,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文参村宜居生态环境有了制度保障。
【记者】路玉萍
【通讯员】林春梅 唐少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