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敖镇地处西北部,距城区8公里,区位优势显著,接壤四川、联接潼南,大安、大潼公路穿境而过,高龙路建设完成,大安高速建设、大安公路扩建列入计划。中敖镇辖区面积12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4万人,常住人口3.6万人。作为大足母亲河濑溪河的发源地,中敖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山水田园秀丽,耕地、林地各8万亩,素有濑溪之源、上游之滨、鱼米之乡等美誉。
中敖镇的历史十分悠久。因地形犹如鳌鱼,史无地震之灾,宋朝宁宗皇帝特赐地名“永安里鳌鱼场”。又因鳌鱼场盛产“棕靛”,俗名“棕靛场”,后易名“中店场”。满清时,中鳌贤达建言,将鳌鱼场、中店场合二为一并称“中鳌场”。上世纪,”中鳌“逐渐演变成”中敖“,经过多轮合并调整,最终在90年代设立为中敖镇。
中敖镇的人文底蕴深厚。既有舒成岩、板昌沟摩崖造像、永兴寺等人文古迹,又有中敖火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中敖火龙的由来与宋朝一位忠臣的故事息息相关。《宋史》记载,中敖籍的宋朝忠臣赵昴发,字汉卿,德祐元年(1275)二月就义于池州(今安徽贵池县)太守(代理知州)任上,家乡人民为纪念赵昴发的忠孝,自1275年以后,每年春节元宵都要舞龙、烧龙。而随着岁月变迁,经历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后,火龙逐渐由最初的“忠孝”文化活动演变为一种全民性的祈福求吉祥的民俗文化活动,一直持续至今,并在2011年被列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敖镇的产业发展独具特色。中敖镇农业结构主要包括蚕桑、柑橘、柠檬、黑山羊四大支柱产业。围绕四大产业,中敖镇积极建设产业基地,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帮助老百姓脱贫、增收,并研发出多种口碑上佳的中敖特色产品。
智慧蚕桑——数字赋能 驱动创新
蚕桑是中敖镇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依托数字赋能,中敖的埂生基(重庆)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智慧蚕桑产业园、建设蚕桑及蚕桑衍生品加工集群”,利用5G技术,覆盖智慧蚕桑指挥中心,实现远程自动化灌溉、远程可视移动对讲、蚕房智能化环境控制,信息自动化收集、传输,和自动化办公调度,实现智慧化养殖技术的规模运用。同时,为了造福百姓,共同致富,该司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参与、社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新型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桑蔬产业联合体,已经发展成员企业23家,覆盖大足区中敖、国梁、珠溪、宝兴等9个镇23个村。 已经建成标准化、集约化桑蔬间作基地18000亩。目前中敖镇蚕桑产业特色产品有:6A级白厂丝、蚕茧、桑叶茶、蚕丝被、桑葚酒和榨菜、冬菜等。
桑叶茶选用上等优质嫩芽,天然有机,无污染,无添加,经全手工精心筛选,采用科学及传统工艺相结合的烘炒方式,成就高品质的生态健康饮品,去除了桑叶中有机酸的苦味、涩味,以保证春秋茶的口味甘醇、茶汤清幽、清香溢人。丝竹之音系列蚕丝被主题为:丝丝轻柔传温暖,缕缕舒滑显真情。全系列产品选用6A级白厂丝,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使用体验非常舒适。桑葚酒名为“桑葚红”,选用优质新鲜桑果为原材料,采用现代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的酿造工艺,经鲜榨、冷冻、浓缩、低温发酵和陈酿等工艺精心酿造而成。
中敖镇在蚕桑产业的建设中,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按照“先行试点、重点突破、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带动周边2000多户参与,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并力争经过5年努力,到2027年,“桑+”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30亿元;打造辐射成渝两地的高标准产业联合体。
柠檬产业——因地制宜 农旅融合
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使各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最大化,采用整体发展的思路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达到集体效应最大化,这是一种经济“共赢”的表现。以重庆邦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敖柠檬产业,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致力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通过统一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的方式,总规划分为两期实施,第一期占地为4155亩、第二期占地为2313亩,产业园主要以柠檬产业为主,果蔬为辅的发展路线,以科学技术种植。充分发挥中敖地区的小川东道的地理优势,让当地农户有事做,加上土地承包农户有了双收入、让当地农业经济活跃起来,大力发展特色农旅产业,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回归自然的环境。自公司成立以来,现已流转土地2700余亩,集中做好重庆市大足区柠檬集群项目,现已带动居家闲置人员200余人就业。
说起中敖的柠檬,加福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建彬介绍说,中敖种植的柠檬品种是尤力克黄柠檬,这种柠檬相较于普通柠檬来说,果色鲜黄,汁多肉脆,出油量高,果实中丰富的维生素,对改善高血压、缓和神经、帮助消化和分解体内毒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它也是鲜食和加工的首选品种,日常可作用于西餐配菜、海鲜等,也可加工制作成各种饮品,味道非常清新爽口。
柑橘产业——果香景靓 丰收悦心
柑橘产业是中敖镇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以现场采摘和电商销售两种模式打开销路、扩大规模。中敖镇现有柠香果业、博客园等企业及大自然等水果合作社柑橘类企业8个,主要种植品种包括杂柑、脐橙等优质品种。现有种植面积5000亩,其中龙头企业柠香果业、博客园、大自然合作社等种植面积2500亩。主要栽种品种有大雅、春见、爱媛、不知火等,现已投产面积超过3000亩,全镇柑橘总产量达到5000吨,年采摘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打造出“最忆小橘”“济华杂柑”“中敖脐橙”等绿色柑橘品牌,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柑橘产业提质增效。
而在中敖的柠檬产业里有一位致富带头人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他就是柠香果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峰钻。刘峰钻是前国家能源集团工程师、碳资产管理师、团委书记,始终心系家乡的他,多年前毅然从央企辞职返乡创业,成立了重庆市柠香果业有限公司,创建“最忆小橘”品牌,种植柑橘1500亩,带领624户老百姓增收致富,获得重庆市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的称号。
据刘峰钻介绍,柠香果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中敖镇加福社区流转土地1010亩,以高标准规范化建园,种植优质新品晚熟杂交柑橘,主栽品种为大雅、爱媛、沃柑等。其中,公司种植的大雅柑橘是全国规模化种植面积最大、上市最早的一家。在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的指导下,公司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生态种植技术体系。
黑山羊产业——流动“黑金” 致富“宝物”
大足黑山羊的饲养历史已超过百年,是肉皮兼用型地方优良山羊品种。中敖镇同样以发展大足黑山羊为重点,通过种羊示范户建设和带动,现已发展大足黑山羊规模养殖户11户,大足黑山羊种羊4233只,牧草种植4106亩,壮大了种羊基地。
中敖镇规划黑山羊种羊基地6个,建成后存栏达2万头,一是引进腾达牧业出资建设核心育种场3个,存栏大足黑山羊种羊5000只;二是积极引导中敖镇有发展意向的养殖业主从事核心育种场建设,规划在麻杨村(可用地80亩)、观寺村(20亩)、明月村(30亩)新建核心育种场3个,存栏大足黑山羊种羊1.5万只,在东林、九石、加福新建扩繁场5个,存栏大足黑山羊种羊5000只。通过种羊场示范带动,中敖镇计划年出栏商品肉羊6000只。三是利用中敖镇的蚕桑产业、有机肥厂等优势,充分整合资源,做大做强黑山羊产业,成为中敖镇乡村振兴、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
特色美食——佳肴满席 唇齿留香
中敖镇的小吃、美食,也是别具一格。基于中敖镇的特色农业产业,老百姓制作出了多种色香味俱全的特色食物,都十分值得品尝。
桑叶面:采用基地种植的新鲜桑叶,经处理后,加入到面粉中制得营养丰富的绿色面制品,口感细腻、味道清香、劲道爽滑,营养美味。
白糕:将洗净的大米浸泡6到10小时,再经过打浆和10小时的发酵,最后大火蒸制半小时完成制作,做好的白糕,绵软Q弹,回味清甜。
火锅鱼:取材于原生态白鲢,采集食疗配方,醇香厚道,辣感柔和,真正做到了食不上火,并且融入十多种名贵滋补中药材,鲜鱼久煮不老,香味浓郁,男女老少四季皆宜,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土黄鳝江湖菜:土黄鳝属江湖菜中的一道经典菜肴,色香味俱全,选用天然生黄鳝,经过泡、烫、炸、煸炒等工序制作而成,口感麻辣鲜香,独特具重庆菜的特点。
中敖镇以努力建设川渝融合发展示范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镇、宜居宜业中心镇为总体目标,将中敖建设成为城乡融合新支点、非遗文化传承地、数字果桑特色镇,以党建引领、文化提升、产业集聚、 生态修复、乡村治理、城镇建管为六大抓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干出特色、干出地位,开创中敖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