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籽什么时候种下去最好_人参籽几月份种植技术_人参籽的种植技术

人参自古以来名字就多,人衔、鬼盖、神草、土精、血参、人微、黄参、地精、皱面还丹、海腴等;以地名区域命名的,有上党人参、潞州人参、上党参、潞州参、辽东参、高丽参、东洋参等等;一些产地的俗称,老山参、大山参、棒槌、秧参、山趴、小捻子等等;以加工方式或者部位命名的名称,鲜参、生晒参、保鲜参、糖参、红参、黑参、参艼、参须、参片、人参粉、山参粉等等。

到了现代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又出了很多新的名称,野生人参、野籽、飞籽、野山参林下参、林下山参、林下籽参、籽海、林下池床籽、基地籽、池底籽、林下趴、林下觅、移山参、山趴、大栽子上山、小栽子上山、园趴、趴货、池床趴、野山参移栽、园参移栽、老池底、大池底、小池底、秧子漏、货漏、籽漏、籽趴等等,这些名称分别属于不同版本药典定义的名称、野山参鉴定国标中定义的名称、产地的俗称。

未来我会出一系列的文章,逐一理清这些混乱的名称,一是可以帮助消费者减少选购的迷惑,二是可以帮助从业者规避一些法律风险,这一篇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主要是理清林下参、林下山参、野山参、林下山参、林下籽参、籽海、基地籽,因为这几个名称不同,但是从栽培方式和生长环境来看,基本属于一个品类,我们分别从《中国药典》、《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国标、《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产地俗称这四个方面进行梳理。

(1)林下参:

《中国药典》2005版: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又称“林下参”,习称“籽海”。

《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2015年版:林下参,是指播种或者移栽在山林中自然生长的人参,产品包括野山参和移山参;

产地俗称:产地把林下参当做一个人参总称处理,啥都能叫林下参,并且主要用于代指移山参和园参趴货。

在药典的定义中,林下参指的人工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强调了野生和自然,那说明不允许起床,不允许人工管理,不允许移栽。符合这个条件的,可以称为林下参。但是在《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中,又指出林下参包含播种或者移栽在山林中的人参。这就出现矛盾了,同一个名称,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内涵,按理说《中国药典》属于全国性的法规,地方法规应该符合《中国药典》,不过这种应该并没有出现,也可能《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是一个地方性保护性法规,为了让参商参农合理使用林下参这个名称。

那么在现实中就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吉林省内林下参可以包含籽播人参或者移山参,不属于违规和欺诈,但是出了吉林省的范围,如果把移山参叫做林下参,就属于消费欺诈了。

还有在《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中,林下参包含移栽在山林中自然生长的人参,也就是移山参。那么很多卖家现在用林下参代指趴货,就存在了消费欺诈。因为园参趴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移山参。

所以这同一个名称,不同的内涵,其实是给参行从业者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在区域上使用不当,就有消费欺诈的法律风险,作为一个明智的从业者,必须要了解人参各个名称在法规中的定义,才能更好更顺利的开展商业销售,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以上搞明白了矛盾的林下参,下面看看林下山参。

(2)林下山参:

《中国药典》2010版,2015版: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在《中国药典》2010,2015两个版本中,林下参修正为林下山参,加了一个山字,突出了山野的特征。那么林下山参的本质还是:人工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

(3)野山参:

《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GB/T 18765 2015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在里面定义了野山参。

野山参:播种后,自然生长于山参密林15年以上的人参。

从栽培方式和生长环境来说,《中国药典》2005版中的林下参、《中国药典》2010版2015版中的林下山参与《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中的野山参是属于一个品种,只不过野山参规定了人参的生长年龄要15年以上。低于15年的不是野山参。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定义,类似于15岁以上的才能是人,15岁以下的不允许你是人。年龄不应该成为一个人参品类定义的界线,年龄应该是分等质量的标准之一,并且年龄应该是分等质量的重要标准,在《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2015版标准中,并没有体现出年龄分等的作用,例如15-20年之间的参,都有可能检二等或者一等,或者检不上等级,那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要种20年呢?或者为什么要种25年呢?。

当然一个标准的落地,需要考虑的方面太多,并不能面面俱到,做到所有人都满意,期待以后的新版本。

(4)林下籽参、基地籽:

林下籽参:这是产地俗称,指的是把人参种子播种在山林里,不移栽,不起床,在山林环境生长出来的人参。

基地籽:指的也是林下籽参,只不过播种后的这片山林,可以称为一个基地,所以也可以称为基地籽。

从栽培方式和生长环境来说,林下籽参也是通过人工播种,在山林里生长。

(5)籽海:

《中国药典》: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产地俗称:放山人在山里发现结籽的野生人参,将一些参籽收走,另一些参籽就近种在山林里,这样可以让子子辈辈一直有野生人参采挖,这种人参俗称籽海。

从栽培方式和生长环境来说:药典的籽海和俗称的籽海,本质也差不多,区别在于俗称的籽海,栽种的是野生人参的种子。另外这种传统的以野生人参籽播种的籽海,现在基本也没了,因为野生人参不多见了,另外也没人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了,自己吃饱就行,也不管子孙有没有人参采挖了。

以上介绍了林下参、林下山参、野山参、林下籽参、基地籽、籽海在法规中和俗称中的定义,其实从栽培方式和生长环境来看,《中国药典》2005版中的林下参、《中国药典》2015版中的林下山参、国标中野山参、林下籽参、基地籽和籽海都属于一个品类,从栽培方式来看,都是人工播种。从生长环境来看,都是生长在野外山林中。从管理方式看,不移栽,不起床,原地生长不移动。尽量的模拟野生人参的生长环境,在整个栽培人参的大类里面,这个品种是最接近野生人参的,整体品质最高。

不过既然是人工栽培,国标检测主要以重量分等,所以在实际的栽培中,大部分追求重量的,追求产量的,逐渐增加了人工管理,导致产量增加,品质降低。少部分还在坚持纯自然的生长方式,恪守质量和品质,所以在实际中,虽然本质相同,但是同一个品类又存在着品质优劣的差异,这个就需要消费者仔细甄别了。

通过今天的文章,我们基本理顺了这几个名称概念的来源和定义,主要就是林下参有个分歧,因为在《中国药典》2005版中和《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中对林下参定义了不同的内涵,所以这个不同会给部分人钻空子的机会,看似机会,其实是一个法律风险,注重品质的肯定会在以上各个名称中寻到符合自己产品的名称,喜欢浑水摸鱼,以次充好的暂时也能钻钻空子,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追求,长久来看,必然导致不容的结果。

今日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顺这些概念,也欢迎关注朱洪达人参之道,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