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农优品夏天高温池塘养殖泥鳅的管理

养殖泥鳅 增收致富_养殖泥鳅挣钱吗_泥鳅养殖户抱团致富

进入夏天,气温逐渐升高,池水蒸发量加大,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浓度升高会导致水质恶化概率增大。因此,高温期养泥鳅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一、加强水质管理,改善生态环境

定期测量水质状况,控制理化指标。池水要保持在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5~8.5,透明度20~30厘米,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理化指标也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及时注换水,保持最高水位。保持最高水位,可缩小或避免昼夜、阴雨天水温差。如水源水质较好,10~15天注换水1次即可,每次换水15~20厘米。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如发现水源水质较差,但无法换水,可以选择晴天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每15~20天用1次。每隔15~20天施用1次生石灰,每亩(水深1米)水面用生石灰20~25千克,用水溶解后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使池水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池内应有一定量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为泥鳅提供饵料。水生植物面积一般控制在水面的40%以内,过多的水生植物要及时清除,以免影响饵料投喂和观察泥鳅的活动。养鳅池水生植物尽量选择水葫芦,以方便生长过旺时清除,没有水葫芦的地区可以用个体较大的浮萍或水浮莲等漂浮植物代替。施肥要有针对性。水质瘦时要施肥,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

二、加强投饵管理,增强鱼体抗病力

投饵管理要实行“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饵料要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新鲜。根据食台上残饵量、天气、水质及泥鳅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饵量。一般晴天可多投,阴天可少投,天气闷热雷雨到来之前应停止投饵。水色淡时可增加投饵量,水色过浓则应减少投饵量。根据水温确定投饵率。泥鳅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水温在20℃以下时,日投喂量为其体重的2%~3%;水温为20~25℃时,日投喂量为其体重的3%~5%;水温为25~30℃时,日投喂量为其体重的5%~8%。泥鳅摄食旺季控制摄食量。泥鳅贪食,吃得太多肠道过度充塞,会影响肠的呼吸,所以高温期要控制泥鳅摄食量。

三、加强病害防治,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夏季是泥鳅发病高峰期,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具体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池水消毒。水体消毒可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全池泼洒,杀灭水中的病原菌,以预防细菌性鱼病。漂白粉每半个月使用1次,用量为1克/米3;定期用1%聚维酮碘全池泼洒,用量为0.5克/米3;每半个月用溴氯海因0.2克/米3或生石灰20克/米3全池泼洒1次。预防寄生虫性鱼病如车轮虫病、中华鳋病等,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克/米3全池泼洒,连用2天,每1~2个月用药1次;90%晶体敌百虫0.2~0.5克/米3全池泼洒,对指环虫、中华鳋、锚头鳋的幼虫有杀灭作用。食场(台)消毒。食场内常有残饵,腐败后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因此,食场及其周围环境要定期消毒。食场每个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时间为每天下午14~15时,在投喂饵料前进行,一般连用3~4天。食场周围采用挂袋(篓)进行消毒,防治寄生虫。进入7月份后,食场周围每个月挂袋(篓)消毒1次,每次每个食场挂袋3~6只,连用3~4天,每天下午换药1次。消毒药物可用漂白粉、硫酸铜加硫酸亚铁等,每天用量为漂白粉150克或硫酸铜100克加硫酸亚铁40克,上述两种方法在高温期每个月轮换使用1次。定期投喂药饵。内服药物主要采用土霉素、大蒜素、复方新诺明等,按常规用量连喂3天,每月1~2次。发现泥鳅摄食和活动异常,及时诊疗,对症下药,防止疫情扩大蔓延。死鱼一定要深埋,池水要消毒后排放。几种典型药饵配方如下:①土霉素药饵。每天用药量为每100千克饵料拌药100~150克;②新诺明药饵。每天用药量为每100千克饵料拌药100~150克;③大蒜素药饵。可按说明书配方,或每100千克饵料加大蒜头500克、食盐500克,粉碎制成浆糊状后再拌入饵料中。投喂药饵前先停食1天,药饵连续投喂3~6天。

四、勤巡塘

坚持每天巡塘,特别是早上巡塘,比较容易发现泥鳅疾病和早期症状,对及时治疗大有好处。巡塘时要观察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以及有无病情;检查堤坝有无漏洞,防逃网是否完整,防止泥鳅逃逸。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