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种的是什么了。坐标河北农村,三口之家。我家承包了100多亩地,收成还是不错的,差的年头10w以下甚至可能赔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12年,发大水所有的作物都淹了,那是我们家唯一有时间出去旅游的一年),一般年头10-20w,好的年头20w-30w,如果主要经济作物行情特别好的话甚至能达到50w+(比如今年),平均来讲大约20w吧。

这里的收入是指可支配收入,即销售收入减去各种成本【承包土地(土地承包了110亩左右,大约花费8w每年)、种子农药化肥水电(这部分估计5w每年吧)、雇工(开支最大的一块儿,大约20w每年)】,但是这个收入包括了父母的劳动力,父母大约每天种地九小时,全年无休,经常早上四五点就要摸黑下地,春节期间拜完年照样要回家摘草莓。就按照市面上标准的30元/小时的工时来算,一年工作3000小时以上,差不多种地也就是相当于自己的一份工钱,但自己种地是要比打工累很多的。

这20w每年的收入是建立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如果是种粮食作物,基本没啥收入。因为粮食的产量和价格都不高,刨去人工成本基本剩不下什么钱,一般都是地实在没东西种了才种玉米之类的,省得空着地浪费。

目前农村出现了“土地兼并”的趋势,种自己家一亩三分地的人家越来越少,相替代的是出现了越来越多承包几百亩土地的种地大户,剩下的人则是以雇工的形式领取自己的一份固定工资。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种自己家的那一点儿地只能勉强糊口,攒不下什么钱的,自己家一亩三分地的活儿很快就能干完,而空闲的时间如果不利用起来,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打工的形式可以保证自己总能够有事可做,自然经济收入更高,并且也能够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城市化建设之中,农民工正是由此形成。农村低端劳动力大致分为两波儿,年轻力壮的一波儿到城市打工,支援城市建设的同时赚取一份相对较高的工资;年龄稍大的一些则留在家乡打零工,赚取一份糊口的工资(女工大约80-120每天,男工200左右),少花点儿也能攒下一部分钱。我们家的雇工,年轻的也得60岁以上了,都到了城市里退休的年纪了,但是农村毕竟没多少养老金,大家本着挣点儿是点儿的原则,多数还是会出来做零工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爷爷奶奶,爷爷74岁仍然愿意干点儿零工挣点儿钱(家里人劝也劝不住),奶奶也70岁了,今年身体不太好了,才同意不再去下地干活的,但同样还是待不住,没事儿还会去我家和叔叔家地里去承担点儿轻松的农活儿。爷爷奶奶真心不易,单凭借自己种地打工一点点攒下来的钱,先是唐山地震后盖了自己的房子,又是在九几年盖了两套给我爸还有我叔结婚的婚房,又在一零年在农村盖了自己居住的新房,最近两年还给了我家和叔叔家一家十几万,留给我和堂弟在城里安家用,同时还预留了自己养老的一份钱。这正是印证了那句话,“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努力生活已成为了他们的习惯,就是过得太辛苦了。

接着说回农村“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是封建王朝无法解决的制度性顽疾,是导致封建王朝覆灭的根源,那是因为封建王朝的经济基础就是围绕着小农经济展开的,失去了土地,农民没地方去,也没有收入来源,成为了流民,自然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潜在因素。古代农民也深知土地的重要性,但是往往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以把土地卖给大户,自己则成为佃农,受着地主高额的地租剥削。我在此文中提到的“土地兼并”,只是为了描述形象借用了广为人知的词汇,但其于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有着本质的不同,是一种进步的、良性的生产方式,不必谈虎色变。一是现代的土地兼并是农民自愿的,而古代是被迫的。古代农民卖地,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没有通过卖地换来的粮钱,就无法存活;现在农民转包土地,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主动为之,是农民有了更好的去处。二是现代的“土地兼并”,只涉及到使用权的变动,不涉及到所有权的变更,农村土地始终归集体所有。现代这种种地大户雇佣小工的模式其实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之所以会选择承包经营就是是因为成规模种地能比单纯打工多出一部分钱,这部分钱就是剩余价值。但其实这部分剩余价值也没多少,而且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天灾人祸、农产品价格过低),这部分风险则是完全由种地大户承担了。

回到题干。一亩地能赚多少钱?100亩地赚20w左右,一亩地赚2000。年头好菜价高的时候,一亩地能赚5000。今年是我们家收入最高的一年了,种了草莓、桃树苗、卷心菜、香菜等多种经济作物。上半年的草莓有四个棚,也就占地五亩左右,但今年草莓价格高,大约能卖20w,能赚10w。十几亩地的香菜和桃树苗估计能赚个五六万吧。卷心菜今年最赚钱了,90亩地,现在价格8毛,最近每天产出两万斤,一天就能卖一万六,而且还有涨价的趋势。按照成本3毛算,每亩产量8000斤,90亩地7万斤左右,每斤赚5毛,大约赚35万。当然这只是上半年,下半年还有另外的作物,今年五十万以上是可以达到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