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80小伙2万元2亩地_致富经穷小伙花掉2000元_致富小伙万元地摊视频

合作社种植基地里,菜农正在大棚里采摘辣椒

“辣椒价格经常‘跳水’,由2.8元/斤降到1.6元/斤。这蔬菜价格波动太大,有时候,一天内的市场价都可能差出去两倍。”年仅25岁的蒋力伟说话老练,办事周到,“我搞这个合作社已两年了,从最初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120余亩,路越走越顺畅。下一步,我准备再流转100亩土地,将周围种辣椒的散户都吸收到合作社里,将辣椒这个行业做深做强,并创立自己的绿色品牌。 ”

回乡创业小伙建起辣椒大棚

1993年出生的蒋力伟大学学的是养殖专业,受家庭影响,在大学里他就做好回乡创业的打算。毕业后,他考入哈市农牧集团工作。一年的时间里,他从基层养殖干起,组长、课长、队长,晋升格外顺利。不菲的收入,对口的专业,这些并未消磨掉他心中创业的激情。2013年,双城区启动“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蒋力伟毅然辞掉这份同龄人都羡慕的工作,投身于创业的热潮中。

现实的残酷给了这个年仅20岁的小伙子当头一棒。无项目、无资金、无市场、无场地、无人才,还没学会“游泳”的蒋力伟呛了好大一口水。迷茫之际,在县农业局上班的同学给他出了一个点子,种辣椒。当时辣椒的行情不错,更关键的是,辣椒种植成本较低,刚刚创业的他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支撑起这个致富项目。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蒋力伟在老家永胜乡乐乡村流转了50亩土地,建起40余个辣椒种植大棚,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型种植专业合作社,产品供销两旺,覆盖了周边市场,为了实现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梦想,他筹划着实施“合作社+散户”的经营管理模式。

遭遇挫折政府扶持挺过难关

创业总是伴随着风险,2014年,蒋力伟的创业梦差点破灭。“那时赚了点钱,头脑发热,盲目上马新产品。结果引进的新品种不服水土,全死了。”蒋力伟蹲下身摸着大棚里绿油油的线椒,“不但把赚的钱全贴进去,还借了外债,场子都快撑不下去了。是政府拉了我一把,乡里的干部帮我跑贷款。如果没有政府扶持,也就没有现在的规模了。”解决了资金问题,蒋力伟开始稳扎稳打,并与双城区农业局的专家建立联系,引进的种植品种全部经过科学验证,产量和质量都有保证。在专家指导下,蒋力伟的种植基地开始扩大规模,并吸收周围20户种植散户,创立了双城区腾翔种植专业合作社,产品也由单一的辣椒发展到西瓜、葡萄、黄瓜等果蔬品种。“现在平均亩产果蔬5000斤,年景好的话,一年净利润能达80万元。”蒋力伟说。

回报家乡致富不忘带动村民

富了不忘乡亲。每年种苗、采摘的4个多月时间,蒋力伟的合作社种植基地里挤满了周围乡村的农民。“6月到10月都是采摘旺季,那时合作社要雇30个人,每人每天的工资是40-50元。离家近、工作时间不长、工资又高,大家都愿意来我这里干。”蒋力伟指着大棚里劳作的农民说。

如今,蒋力伟的合作社种植的辣椒、西瓜等产品已经在双城区和哈市城区建立了自己的代销点。“现在我的营销网络多采用代销+零销的模式,将产品直接铺货到大型农贸市场,缴纳代卖费、行用费和入场费后,由市场统一代销,将款直接划到合作社账上,既方便又省事。另外,在双城区和哈市城区我又发展了5-10个零销商,由他们上门取货,钱货两清,这样既避免纠纷,又节省了不小的开支,尽管价格有点低,但利润还是很大的。”他指着临时拉起的保温棚说,“这是今天我刚摘的果,已经约好了,晚上一个客户来拉走。仅这一个客户就走货4000斤。我要抓紧时间,趁着旺季多销点货,这样明年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现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年轻人回乡村创业。”蒋力伟兴奋地说,“其实,我们大学生除了进城工作外,也可以在农村发挥自身优势,帮乡亲们致富。”目前,蒋力伟正在筹划注册自己的果蔬公司,将创建自己的品牌,带动周边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