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虾蛄池塘育苗及立体养殖技术
文/宋晓阳
口虾蛄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海水池塘生态育苗技术,实现了口虾蛄人工繁育,并结合大连当地实际,开展口虾蛄、日本对虾和刺参网箱育苗相结合的立体综合养殖,取得了良好效果。
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俗称虾爬子、螳螂虾等,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口足目、虾蛄科、口虾蛄属,是一种多年生的海水经济甲壳类动物,在中国、日本和朝鲜沿海广泛分布,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产品。口虾蛄常穴居于海底泥沙砺的洞中,其中以泥穴生活最多,每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洞穴,洞穴常呈“U”形。
口虾蛄肉质鲜美,尤其性成熟个体腹部充满了营养丰富的生殖腺,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大。据调查,目前,辽宁省大连市的口虾蛄全部来源于自然海区,且捕捞集中于产卵季,长此以往,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种质资源衰退。因此,开展口虾蛄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研究将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口虾蛄池塘育苗
(一)池塘的选择
口虾蛄育苗池宜选择面积5亩~10亩,水深1.5m以上,不渗漏的软泥底质池塘,具备自然纳潮条件和增氧设施。在育苗前20d~30d,尽量排干池水,挖除池底淤泥后暴晒至底泥干裂,进水20cm~30cm,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50kg/亩。7d后反复进排水2次~3次冲洗,然后向塘内注水(需经20目筛绢网过滤)至120cm。育苗前应使用茶酵素或茶籽饼杀清除野杂鱼。用法与用量:茶酵素0.25kg/(亩•m),直接全池泼洒;茶籽饼2.5kg/(亩•m)淡水浸泡24h,过滤渣滓后将浸出液全池泼洒。
(二)肥水
育苗前4d~7d,按照25kg/亩用量全池泼洒发酵鸡粪进行肥水,用来培养中小型浮游动物,丰富口虾蛄幼体饵料。
(三)亲本的选择与培育
口虾蛄亲本选择已交配过、卵巢发育成熟的雌性个体,体表无损伤,体重30g/尾以上、体长13cm以上。虾蛄亲本运到后,选择水温20℃以上的无风夜晚进行投放,投放密度为200只/亩,产卵期间不投喂,以池中培育的糠虾等中小型浮游动物为天然饵料。每日测量水温,适合水温为20℃~26℃。早晚开动增氧机0.5h。
(四)幼体培育
采用原池孵化、原池培育的方式,培育期间一般不投饵。一般前期少换水或不换水,后期适当换水,注意观察水色和浮游动物密度,适时加水和施肥,调整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在10cm左右,如果浮游动物密度小可投喂冰鲜卤虫,但需观察残饵情况防止水质变坏。每日凌晨和傍晚开增氧机1h~2h,遇到天气闷热或气压低时可增加次数和时间。
(五)出苗和运输
当口虾蛄幼体进入Ⅲ期蚤状幼体时收苗。收苗方法分为诱捕法和排水法两种,诱捕法是指天黑后利用幼体趋光性的习性在池塘四周设点进行捕捞。排水法是指在大潮期间排水并用60目筛绢网进行收集,但需注意控制流速和网内幼体密度,避免因水流过急或密度过大对幼体造成损伤。
幼体可采用尼龙袋充氧包装运输,内装新鲜海水1/3,充氧2/3,10L尼龙袋可装幼体2000尾~3000尾,沿途避光和高温。
二、口虾蛄立体养殖
(一)池塘的选择
应选择面积40亩~60亩,水深1.5m以上,不渗漏的软泥底质池塘,具备自然纳潮条件和增氧设施,养殖前消毒、清除野杂鱼、肥水,以培育小型浮游动物和糠虾、钩虾等中小型甲壳动物。在池塘内铺设网箱,网箱常用规格为长3m~4m×宽1m~2m×高1m~1.5m,网衣为18目~24目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内设网片等附着基。网箱绳缆框架方向应与进排水方向一致。网箱上口用竹竿等材料搭成框架固定于缆绳框架上,一般采用遮阳网等设施进行遮阳,遮阳网搭建应在放苗前3d~5d进行。网箱上面四角用浮球吊住,下面四角用沙袋垂张。网箱架设于绳缆框架之上,为一个养殖单元,单元间距5m~10m,网箱密度为10个/亩~15个/亩为宜。
(二)苗种的投放
刺参苗规格2000头/kg~4000头/kg,按100g/m3均匀投放于网箱内;日本对虾苗规格2cm/只以上,按5000尾/亩投放于池塘内;口虾蛄幼体按2000尾/亩投放于池塘内。投苗时需选择健康无疾病、体表无损伤个体,时间最好为晴天无风的清晨或傍晚,尽量避开太阳暴晒和大雨等极端天气。
三、养殖期间管理
(一)水质管理
水 质 管 理 要 注 重 保 持 水 质 的“肥、活、嫩、爽”,首先,凌晨傍晚开动增氧机保持溶解氧在5mg/L以上;其次,根据水色变化合理使用经审批的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调控水色和底质,水色以黄绿色或嫩绿色为最佳;第三,通过泼洒或者挂袋的方式适时补充营养元素,保证水体中饵料生物的数量,也可通过换水补充饵料生物。进入6月中旬以后,随着水温的升高,池塘水位保持在1.5m以上,根据潮汐和外海的水质情况进行换水,每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20cm~30cm。应遵循暴雨后不换水,池内水质适宜时少换水,池内赤潮、透明度突变、水体理化因子不合理大换水的原则调控水质。需要留意大型藻类生长情况,防止因池塘藻类死亡腐败,造成池底发黑发臭,影响养殖生物生长。
(二)投饵管理
口虾蛄是凶猛的甲壳动物,具有较广的食谱,其食物组成包括小型甲壳类、双壳类、桡足类等,食性与日本对虾类似,养殖期间以天然饵料为主,搭配投喂低值贝类。投饵量应根据两者的摄食情况、饵料质量、残饵数量、活动情况以及水温、潮汐、水质、天气情况等而定。若投喂海瓜子,由于其能在海区中自然生活和生长,可适当多投。网箱刺参则根据池塘饵料情况及水质肥沃程度进行投喂。附着藻泥较多、浮游植物丰富的网箱无须投喂,否则按参苗体重的2%~5%比例投喂,3d~5d投喂一次,并根据残饵及粪便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三)日常监测
定时巡塘,观察刺参的生长、摄食、排便、活动及死亡状况,发现伤残或病参及时捞出;清除网箱内蟹类、杂鱼等敌害生物。及时清除网箱与缆绳等设施上的污损物;及时修补、更换损坏的网箱与浮球等设施;养殖期间应避免网箱污堵,可采用机械冲洗等方法进行处理,污堵严重的网箱应及时替换。口虾蛄和日本对虾的日常观测应在傍晚或夜间进行。观察其活动、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收获
日本对虾的收获在9月下旬进行,一般可采用定置网或地笼收虾。刺参长至500头/kg~1000头/kg即可收捕,用于销售或池塘底播等后续养成。口虾蛄收获可在11月中下旬进行,捕捞方法一般在闸门或收集坑中固定网笼袋,在大汛潮期间利用退潮放水,口虾蛄随水流进入网笼袋内捕捞。通过几次涨潮的捕捞,基本上可起捕80%~90%的口虾蛄。按试验池塘60亩计算,收获日本对虾1500kg,刺参3800kg,口虾蛄2400kg,扣除饵料、人工等成本,亩收益可达1.6万元。
五、小结与讨论
随着自然保护地、水资源保护区、禁养禁捕区等区域划定,渔业将陆续退出这些重点保护水域。与此同时,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扩张,养殖水域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产业发展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为充分利用养殖水域空间,实现养殖收益最大化,养殖池塘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技术模式应运而生。此种立体养殖模式中,日本对虾4月下旬投苗,口虾蛄5月下旬投苗,刺参6月中旬投苗,有效地减少了由于个体差异带来的种间摄食。养殖过程中刺参居于水体上层,日本对虾居于中下层,口虾蛄居于池底,合理使用了养殖水域空间,并且通过利用口虾蛄病害少、可食死饵的特点,有效减少日本对虾病虾、死虾数量,避免疾病传染造成大批量养殖对象死亡现象出现,提高了养殖效益,值得相关从业者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