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初秋时节,在汾西县永安镇南沟底村见到刘强强时,他正与该村“第一书记”胡涛立在山坡地上察看他的红薯试验田。这块广受全村人关注的试验田,正等待着“验收”。
丰收在望的试验田
深绿色的红薯叶子遮住了肥沃的土地,黑色覆膜下的红薯正不断汲取着养分。刘强强与胡涛立在试验田里清理杂草,挖开覆膜察看土壤墒情、松软情况、生长情况等。这块倾注了他们大量心血的试验田,寄托着广大乡亲的增收致富梦。
西瓜红、龙九26、紫薯……刘强强的试验田里种着好几个红薯品种,有的适合蒸、有的适合烤、有的适合加工粉条。一块5亩地的实验田,也寄托着刘强强对南沟底村发展红薯种植的信心和梦想。
“近段时间雨水充足,土壤墒情还不错。”“嗯,杂草还需要再清理一下。”“这个品种是龙九吧,长得还可以,收获的时候会更大。”“今年收获了,群众的信心就更足了。”……
在试验田里,刘强强与胡涛立交流着红薯的生长情况。在确立了依托红薯种植优势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后,南沟底村掀起了红薯种植热潮,不少村民扩大了红薯种植面积。为了保证新品种的抗旱强、产量高等特点,刘强强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种植了5亩地的红薯试验田,想通过实际成效,带动群众发展红薯种植。
刘强强是山西交控集团临汾南高速管理公司派驻汾西县永安镇南沟底村的帮扶工作队队长,也是大力开展红薯经济和红薯产业种植的发起者。2019年初,刘强强结合南沟底村民世代种植红薯的传统,提前谋划,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后,申请资金邀请省农科院专家组织村民开展红薯栽培技术培训,并购买了一台红薯起垄覆膜机和一台红薯收获机,极大方便了群众种植。2019年,由于天气异常干旱,不少村民种植的玉米收成不好,但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种植的红薯却喜获丰收,这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发展红薯种植的积极性。
“老百姓都相信眼见为实,看着别人丰收了,自己就会去种植。”刘强强说,“2019年丰收后,我就开始联系红薯种植专家,琢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一心想发展南沟底红薯种植的刘强强,萌发了“种试验田看成效,以试验田促推广”的想法。
远道取来的“红薯经”
种试验田并非想得那么容易,试种什么品种,利用什么技术,从哪里选红薯苗,在哪里种红薯,管护中遇到问题如何处理……产生种试验田的想法后,刘强强想到了红薯种植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家人和朋友都劝我,在现有基础上总结提升就行,为什么还要自己去种呢,你的经验能比得上祖祖辈辈种植红薯的乡亲们吗?”谈到种试验田的想法时,刘强强这样说,“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种试验田,要用实干和成绩给百姓做个榜样。”
笃定信念的刘强强义无反顾地开始了他的试验田种植。他联系省农科院专家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雇用村民一起翻地、栽苗,与此同时,他还联系与红薯有关的企业,商量红薯的收购、加工等事宜。
刘强强种试验田的想法得到了南沟底村后南沟底自然村村民组长任兵杰的支持,他把自家的5亩荒坡地给刘强强做实验田,希望这块试验田能给后南沟底自然村的红薯种植带来新变化。
“今年种植红薯时,我按照一天80元的工钱聘用了本村20余位村民,我和他们一起在试验田里栽红薯苗。”刘强强说,“之所以雇用本村村民,一是他们有传统种植技术,二是可以增加群众的劳动收入,此外也希望让这些红薯种植户参与进来,共同见证这块试验田的收成,让试验田更有说服力。”
红薯“唱响”致富歌
在南沟底村行走,处处可见村民种植的红薯地。在秋天的希冀里,村民也关心着刘强强那块能否给村民带来希望的试验田。
“你种的红薯怎么样呢?”这是村民问刘强强最多的一句话。村里的红薯种植大户刘文彦也同样关心着那块试验田。去年,由于天气大旱,刘文彦用传统方式种植的3亩红薯收获不足3000公斤,用机械试种的2亩地收获了近5000公斤。尝到科学种植的甜头后,刘文彦希望刘强强的试验田能给今后的红薯种植带来新气象。
南沟底村由前南沟底、后南沟底、蔡家庄和郭家庄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639户1530余人,原来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极为不便。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下,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村民依靠红薯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等到红薯丰收的时候,我们计划筹办一个红薯节,创建南沟底村特色红薯品牌,扩大南沟底红薯种植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刘强强介绍,“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延伸红薯片、烤红薯条、红薯粉条等红薯加工链,进一步丰富红薯产品,增加红薯附加值,让这一传承了上千年的红薯种植传统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新作用,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奔小康。”
记者 张春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