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在这个基础上,下面就是我这次的逐字稿了。

第一步:定目标

解决心态问题,制定一个可实现的目标。

关键点——

不需要总是同时追求两个指标:

实际上就是写了很久知乎的资深答主都很难同时做到这一点,所以你很难发现高粉(20w粉以上)的账号同时带货数据也很好看的,同时也有很多你根本不知道的账号(1-3w粉之间),他默默达成的带货数据相当好。

因为这两个目标常常相悖,因为大家对于带货内容有天然的排斥感,而如果你是很有趣有用的内容,一旦插入好物卡片,就似乎在提醒人们,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卖货,很难有人把两个目标一致起来,做到让读者心甘情愿接受你的安利。

这个悖论能不能破?

可以的,但是需要非常深厚的专业和写作功底,写到人们心坎里,让大家觉得你的内容有趣或者有用到足够抵消他们对带货这件事的排斥,更需要你的写作功能能够顺水推舟的植入商品,这对你的专业知识和写作功底都有很高的要求。

这个很难,更不是新手一上来就能掌握的,实际上,就算我本人,我是有7年半的广告人工作经验,主要负责策划和文案、还附带商务沟通,又做了2年的内容运营后,才能偶尔写出这样一篇稿子,在座的很多人,应该没有几个比我更“专业对口”的了,我在现在这个阶段都很难做到兼顾,就更不推荐大家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这么高。

我建议的第一步目标是“择其一”:

要么从“有转化的好物内容”做起,要么从“大家爱看的好物内容”做起。

第二步:选题

找准方向,出发方向正确才会到达目的地。

上一步,我提到的两者都是好物内容,它们有什么区别?

简单分下:

○ 解决问题型赞评藏数据未必高,但是非常精准。

我就见过一个才百赞的文章带出去大几十万的GMV的,也见过才十几赞的回答做到了上千佣金的。

因为这类问题,大多都是用户带着目的来的,比如他会直接去搜“双十一有什么好的空气炸锅值得下单”,去找推荐类的回答去看,看完了觉得你写的有道理,就跳去下单了,至于你的回答他可能根本就忘了点赞。

选择技巧:

避免:

○ 引起兴趣型的赞评藏数据可能会很好,但未必下单。

这类问题有没有必要去回答?一定有的,因为可以涨明面上的数据,尤其能涨粉,这直接决定了你一个答案的初始阶段的观看人数。

这就是很多人疑惑的,大V随便水一个几十字的答案怎么就比你好好写了上千字的答案赞多,就是因为人家粉丝送达多,基数大。你也不要不服气觉得不公平,他们也是一点点积累的粉丝量。

而且这类问题可以直接体现你的文风和账号性格,是非常好的练手机会,你大可以忘记kpi放松点写。

比如“有哪些挑战味蕾极限的零食”,可能你出于内容需求,写了个很猎奇的食品,比如魔鬼辣薯片,比如鲱鱼罐头,大家会觉得很有趣很开眼界,纷纷点赞,但并不会下单,因为大家来看就是抱着猎奇心态,而不是购物心态。

但是这类问题有助于你立人设啊,大家认可了你是这个领域值得看的答主,以后你再去回答第一类问题就自带流量了。

选择技巧:

可以直接看热榜上生活类、分享类的问题,只要你的内容足够有用有趣,都能获得比平时更好的流量;

不要局限于只看知乎,实际上每天发生的事儿有限,热点有限,但每个平台的热点响应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微博的响应度就明显快于知乎,因为微博不需要提问,而且热搜不间歇滚动,你看到你能发挥的热点,准备一下回知乎搜相关问题,基本都会有不错的热度,比如之前的肯德基使用过期食材问题,几乎每个平台都上热榜了,微博可能更倾向于吐槽或者经历分享,知乎会更倾向于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如何规避这类干货上。

如果你真的有非常特别的购物体验,非常小众的使用体验,不妨直接去搜答案,因为你体验的稀缺性可以带动阅读量,哪怕这个问题的热度并不高,但也许因为有你的高质量答案,回答就会越来越高,甚至被编辑注意到给你推荐。比如我用的方太烹饪中心2.0,因为偏贵,真的用的人会非常少,我就会去直接写小众问题,照样会成为这个问题下的优秀答案,因为竞争小么。

避免:

没有目的的输出,蹭热点,一定要切题。

第三步:写作

我一直反对好内容是“写”出来的这个说法,好内容一定是“积累”出来的。

好的文学家能写好小说、剧本甚至诗歌,但它未必能卖货。我以前做创意总监去招聘文案的时候,我会格外避免去招一些沉迷于自己文字构造的世界的人,因为ta往往会忽略和真实世界的链接,无法很好地将客户想表达的目的甚至是销售目标结合到自己的文字里,这种人甚至比小白更难以纠正,因为ta已经形成了不带枷锁的创作,你要把ta拉到现实中来很难。

所以你问我文笔好重不重要?

我说重要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

实际上只要你的写作能力能够达到准确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的标准就可以了,剩下的靠什么?

靠积累。

很多人问我吃到一款零食,觉得好吃,但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只会说太好吃了,所以现在yyds、绝了、超顶这种词特别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表达。

这个问题不要从表达上去解决,要从数据量上去解决。

比如你吃辣条,你只吃1-2种,你只会觉得它好吃或者不好吃;

但是当你吃30种辣条之后,如果其中有一款很特别,你会马上吃出来区别,比如:

这都是你尝试了很多款之后对比得出的结论,这些问题都不需要你有多好的文笔就能写明白,但是读者一看就能很清楚地接收到你描述的细节。

这看上去非常非常费时间,但实际上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信息量的要求是对干货内容的最基本要求。

当然还有个不依靠信息量的方向是观点类,但这个在美食好物领域不适用,实际上,它也不适用于绝大多数品牌投放。

但其实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也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相较而言,你只是做一个简单的选购试吃,你的时间门槛要低得多。

这个过程不是每次都需要你占用大量时间的,而是随着你对美食认知的深入,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

最近知乎搞的50个大V的众测活动,要求每个人测评至少15款以上的美食,我们这个领域非常卷,我心想我搞17个品牌60个口味不丢人了吧,结果一看人家测螺蛳粉的、咖啡的、自热火锅的,各个都比我测的数量更多,都是60款品牌打底。

你猜他们花了多久?

没有超过2周的,我是最慢的。

是的,我不排除他们很多人有团队可以帮忙,但是现在给你一个团队,给你100样同质化美食,你能不能两周时间搞出来详细的测评报告,从采购到建档到测评到形成文字甚至视频?

你很难的,因为你无从下手,光听你就吓坏了。

那么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接触的美食类型太多了。比如我测试速食面,我第一步思路就是把速食面横向、纵向做了几个维度的分类;

然后我再看题目需要,比如我选的题目是“适合日常囤”的,那么ok,我直接可以决定这个选题,口味和类型一定是核心内容,偏向于实用;产地和价格可以当做辅助内容,开拓眼界用。

这样判定后,你的测评工作就非常好划分时间重点,再进一步去测评时候,你再去划分几个大家关注的重点:

这两大部分,都是不需要你真的张嘴去吃的,都属于前期准备工作,但是两轮筛选下来,你就知道哪些是值得你去认真测评的了。

比如你已经吃过很多种粗面了,你已经知道粗面大题都是什么口感了,那你只需要去尝试粗面里特别的口感就好,比如汤达人的罗宋汤风味。

比如煮面你也见过很多了,但你发现拉面说的汤包格外硕大,还带了单独包装的肉,那你就去尝试这一款,十之八九口味就是特别的。

这就是我那个回答,时间仓促我还没有最终补充完,但大体差不多如此:

以上不是让你投机取巧,而是说你以前的积累已经让你具备了对大多数食物的基本味觉判断,你不需要每一次都去全部重新尝试,你只需要挑在你以往积累范围之外的食物去测评,不断地丰富你的食品库储备就好了。

平时的积累从哪里来?

以上每一件都不是那么容易最到的事儿,但你要相信,难做的事儿你做到了,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你花了,你就建立了你的信息壁垒,就不是别人轻易能超过你的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是个咖啡重度饮用者,我每天的咖啡饮用量是2-3杯,维持了小十年,我喝过不下40多个品牌,但这次众测我根本不敢去选咖啡品牌,因为我知道有非常专业的咖啡师参与其中,我知道以我的积累量我根本不可能出比人家更专业的测评。

这就是人家的信息壁垒让我望而却步的例子。

但你让我推荐零食我很在行,几乎每年的新品饮料、雪糕、零食、巧克力我都尝试过,别的不说,我住三里屯,我家楼下就是很大的一家国外商品超市,每年的新品基本都会送来上架销售,我随便去逛个街就能买回来一堆好玩的食物,加上我今年之前就不怎么关心减肥的事儿,就是满足口腹之欲,日积月累,我的新品零食品尝量就是比普通人多很多。

相反,我今年开始减肥了,体重掉了10来公斤,但是代价就是新品品尝量和做饭次数直线下降,新品推荐没有以前做的多了;不过对于代糖食品和半成品又有了新的心得,写了不少这方面的评测,所以你看你的写作内容反映出来的就是你的生活,没有太多捷径可走的。

第四步:流量

内容是1,流量是0,你要确定你的1准备好了,咱们再来谈谈加几个0的事儿。

我在知乎开过3-4场直播,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大家对流量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经常是一上来就问我怎么能流量更好,拿到高赞。

我说你不要急,凡事都有个过程,但很多人就说,我看很多人答案也写的普普通通,甚至也就是罗列商品,他为啥出货那么好,那么多赞。

朋友们不要忘记,看事情不要看表面啊。

你看到的很多新账号的好数据,绝大多数都是团队作业或者去买知+做起来的,你看到的是他一天GMV过十万,但你没看到的是它推广花了多少钱?

你有没有这个资金用这个方式去做账号冷启动?

Ok就算你有,这个方式是极度依赖资金的,一天推广费用断了你的流量就马上跌下来,我相信,如果你具备这么做账号的实力和路径的话,你也不会来听这堂课。

因为你想解决的是内容和运营问题,用好的内容和有效的运营带流量,对不对?

关于流量如何变好,两个点,一是内容、二是运营,其实这两点上面都讲过了,选题就是运营类的,写作就是内容类的,这两个基本点你都做到了,你就是在正确的道路上了。

这里再讲一个个人心得吧,不然让你漫无目的的产出内容,各位很难能有坚持三个月以上的。

我把做内容分为三层:

○ 第一层,写给自己看,是说你写的东西能不能过自己这关?

比如写完后你自己有没有再次阅读的欲望?有没有达到你给自己定的质量目标?

如果你担心你自己无法客观评价自己,那就找个对标的,我一般回答一个新问题之前,我会去浏览这个问题下的前10-20个高赞答案,主要看:

这些我都有了肯定答案,我才回去回答,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过了我自己这关。如果你觉得这个目标太高,你就找一个你能看得下去的答案,你至少要写的跟他一样有吸引力,才算过关。

这一步之所以是写给自己看,是因为这是个树立你产出底线的过程,你要指定自己的及格线,保证每个答案都是及格线以上再去回答;

○ 第二层,写给运营看,是说你写的东西能不能丰富平台的空缺?

讲的就是顺势而为。

大家都在训练营里,其实起点已经比普通创作者高了,因为你们有被运营关注到。

运营是保证一个平台内容数量和质量的关键,他们很清楚一个周期内,平台将要主推的内容或者紧缺的内容是什么,运营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告知和征集,很简单的例子,知乎生活、知乎美食、知乎母婴、知乎好物推荐,都是指南星一般的存在,你去看呀,看他们近期的动态,都关注了什么问题,都点赞了什么回答,都发起了什么活动,都是康庄大道,跟着走不亏。

很多创作者的思维很有意思,觉得运营就是压榨大家内容,让大家免费打工,所以有抵触心理,说实话我刚开始玩微博时候我也很反感微博运营跟我说今天的热点是什么,我觉得我是个工具人,我就要有自己的灵魂。

所以很多创作者扶持群一个月以后就会有人抱怨甚至撕逼了。

但是你想想我说的运营的作用,你就明白自己的理解没到位。

肯定是运营知道这个内容有人看才会鼓励你往这个方向创作啊,没人看的内容创作再多对平台而言有什么用呢?

你按照运营给的方向走,一来流量肯定比你自己摸索多,二来运营会发现配合度更高,质量更好的创作者,一旦有什么流量倾斜甚至推荐名额,肯定是选最眼熟的啊。

这两点对你而言有什么坏处呢?有什么好撕逼的,运营就算再有私心,也不会扔着自己的kpi不管专门把你往沟里带啊。

举个竞品平台的例子吧,我因为知乎早就很多粉丝了,就多多少少有点飘了,去年我在进行跨平台拓展的时候吗,先去了微博,其实很早就被运营注意到了,他们给了我很多创作方向,但我倔啊,我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写,成绩就是一年涨了2000粉.

今年开始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我开始积极配合运营,实际上我没觉得我自己的质量相比去年有什么飞升,但今年的成绩就是半年涨了快20w粉。

所以跟着写一段时间后还没有起色的话,多反思自己的节奏是不是跟平台相悖,少撕逼。

这个就是我说的,你写的东西要让运营看到。

○ 第三层,写给读者看,是你真正可以放飞自己的时候了。

前两步完成后,你的个人风格已经形成,写作习惯、输出频次基本成型,拥有了一定量的粉丝,你就可以实现选题自由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不太看热榜的原因,因为我的个人风格基本已经形成,我不太需要去靠运营给予的流量去拿高赞,我只要写出来我自己满意的内容,数据基本都不会太差。

但这个的前提是你通过第一步达到质量的高度,通过第二步实现答案冷启动的基础数据。

这也是为啥你们会觉得很多大V回答啥都有人赞,因为大家认可这个人的程度已经打消了对ta观点或者推荐可信度的疑虑,ta已经有个人风格和专业度做背书了。

当然,到了这一步后,你差不多账号已经能变现了,那么你就会有新的烦恼,就是如何在保持个人风格的基础上实现变现和个人风格的平衡,你变现内容太多,大家会觉得你“变了”、“不是从前那个小桌子了”,而就算你不变现,也会开始有表达上的包袱,会反复斟酌一句话的用词是否严谨,避免被攻击。

也会失去很多创作和分享的乐趣,我跟很多个大V聊过天,大家统一的感受都是“我变强了,但我的快乐也消失了”,等你的创作成为你的主要工作时,你是靠着职业精神去完成的内容输出,而且要不断补充信息,才能持续不断的输出,大家的压力都明显大于以前随心所欲写的时候。

你还会面临着账号衰退期的问题,因为账号价值是有个曲线的,个人账号到了一定程度,如果不转型,不破圈,是必然会面临衰退的,哪有什么真正的常青树自媒体。

放平心态,你羡慕的那些人,他们的烦恼一点都不比你们少。

(关于这个阶段的账号问题,我在12月上旬会应官方邀请做个关于“品牌商单”的分享,目前已知是小范围分享,不知道是否对外,如果对外的话,我也会让知乎的运营小姐姐帮忙告知大家的。)

第五步:还是心态

放低预期,把创作这件事变成一个长期的习惯。

很多人问我要不要做全职自媒体的时候,角度都是,我做全职自媒体能不能保证每个月挣多少多少钱?或者我实在不想上班了,我就像自在点。

我都会告诉他们,自媒体不是世外桃源。

如果你在本职工作上都无法做到自律、优秀和专业的话,很难通过转换行业脱胎换骨。如果内容输出对你而言不是一种习惯甚至解压方式,而单纯是一个变现渠道的话,那就不要全职,很难的。

所以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烦恼,我觉得工作之余来知乎答答题,感受一下额外的成就感挺好的,你的工作还能为你的创作提供素材,千万不要早早就把社会工作和文字工作割裂开,很容易耗干的。

你可以去看下现在做得成功的自媒体,他们基本都有个共性:

要么天赋异禀特别能写,要么是某个专业研究了很多年,要么是团队作业,要么起步特别早吃了流量红利,就算我这种根本不算什么成功的账号,也是建立在我7年文案策划写作、2年美食平台内容运营、多年的商务BD工作基础上的,都是积累来的。

当然也不排除有那种平地一声雷起来的号子,但一般生命周期都极其短。或者你是个天才,那就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内了,你要是个天才的话,你才没兴趣听我逼叨叨到现在呢。

明白了这个背景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再降低一下预期:

我现在的预期管理就放的很低,比如上半年,我花半年时间收集我觉得值得推荐的半成品,费了很大精力写出来,也就100多个赞,可能在你们看来100来个赞不算少了,但是要知道我万赞千赞答案都非常多,花的精力可比这个答案少多了,但是我也没有太气馁,因为那个内容放在那里,我测评的真实感受放在那里,那都是我的财富了,哪天我换个角度再去补充回答下,有可能就爆了;

或者说哪天我遇到一个个很热门的问题与之相关,我可以迅速调动起我所有的信息量和图文素材,快速完成,这些都是这篇没有爆的答案带给我的。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我写这个答案一定要爆,那你一定是失望的,因为你的答案发出去之后,要经历很多随机的因素影响,尤其知乎这种选题决定一大半答案命运的平台,你答案一写完,命运的一大半就不在自己手里了。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越写越强的人,那就平常心,我这个答案冷掉了,但这个答案里的内容是属于你的,你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数据和写作经验,这都不会被浪费,一旦有一天你选对了题,就能体现出来。

写在最后:

其实我的成就本来是很不够资格来做这个培训,知乎站内做好物做的比我牛逼的太多了,内容做的比我专业的也太多了,我其实很不习惯以一个导师的身份来教大家点什么。但是运营小姐姐跟我说有很多人想听我讲课,那我就真的是敞开心扉的跟大家聊聊,你要是细细听的话,会发现我其实没有太局限于美食创作方面的分享,而是扩大到了整个内容创作的范畴。

这次的准备,不比我接一个站外推广花费的时间短,课时费可能只是个零头,但我还是决定来分享,是因为我对知乎虽然还有一些小意见但整体我是非常感恩的,所以我能做到的回报,就是来毫无保留的聊聊,也是为了感谢咱们的运营小姐姐以往对我的帮助

我也不会开什么培训班,志不在此,更不担心你们学到后会超过我,因为一方面就像我刚才说的,我这么多年树立的专业壁垒,根本不是这一节课你听完就能打破的;

另一方面,做了快3年自媒体,我深知竞争是无可避免的,回避不了不如就积极点应对,至少你们认可我的内容的话,将来做大做强对我而言只能是个良性竞争,会逼着我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格,我很欢迎这样的挑战。

今天的内容,跟之前我在知乎分享的3-4节课内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我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对比各个平台,不断总结,所以可以说这一次的内容,时效性更强一些,通用性更强一些,就希望无论从技巧还是心态上,能够帮助到各位吧。

优质课经验交流材料_优质课经验分享稿件_优质课投稿

结尾晒个猫,拜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