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又是一年重逢时节,回家的期许随着假期的将至越来越浓,看到工位旁边的同事们一聊起回家过年,一个个眼睛都能往外冒光一样满心欢喜。在一起讨论最多不是抢没抢到回家的火车票就是提前多少天去请假?还有一些人抱怨着没有抢到回家的火车票啊,有的人还很早就商量着父母来他这里过年啦!
我是一个不太恋家的人,没有那种古诗词中描述的归乡心切的心情,和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影响吧,小时候性格内向,害怕与陌生人接触,父母也对我是极其宠溺,按照我妈妈的讲的话就是“不出头”老家在东北农村,不是东北地区的朋友们或者没在那块黑土地生活的朋友们可能不知道东北的日常生活作息场景,我给大家讲讲,东北的生活很简单,很模式话,甚至是很规律,受地域气候的影响而导致了东北一年有近半的时间都是冬季,气候寒冷,导致了当地的农民都是很标准的春耕秋收,一年收一季的习惯。同时也间接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性,冬天漫长大家都喜欢呆在自己家里召集亲朋好友一起聚聚,俗话称“猫冬”东北人喜好热闹,人聚堆,大家一起打打牌,赶在了饭时,大家都很好客,主人家就会用好酒好菜招待一下亲朋好友。一起喝喝白酒,唠唠嗑,老爷们们相互扯扯淡吹吹水,妇女们围在一桌也唠唠孩子和家长里短的闲碎事,东北人同样热情好客。一般作为一个陌生人你要在东北问个路 或是寻求着帮个忙,推个车,去店里喝点热水啥的都能答应你。天生的淳朴耿直,对外人的警惕性很低,典型的外冷内热型人格,在寒冷的冬天也雪藏不了东北汉子那颗乐于助人的心。其实也挺有意思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也要学会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平日里也看到一些网络上对于东北人的评价,有好的,有坏的,我想说的是,好的我们会继续发扬光大,坏的点评,我们认真反思,虚心检讨,对于那种无脑黑的我真是没法理解,在没有深入了解不加自己思想一味的盲目跟风评论,这样真得没有意义。有些人说东北人都是“假仗义”“小心眼”“虚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地区发展落后”“关系社会”“懒惰不思进取”“办事到处吃拿卡要”等等关键词,无形中戴上了各种有色标签。对于这种评价,作为一个东北人也是怀揣着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有一些内容我是认可的。 但是咱们都要理性对待,不能一棒子把人都打死,更不能把所有人都一概而论。人终究是个具有独立思维不可复制且具有唯一性独立个体,任何地方都有好人坏人吧之分吧,就像一个城市也有穷有富的,很显然这种以偏概全的定义我是不认可的。东北还是好人多!《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一不留神就大家做了个东北人人设的延展,咱们接上主题,在了解东北习性后,也就不难看出人们就是比较安逸甚至很懂得享受生活,每个东北人身上都自带着喜剧基因,爱好折腾,不甘于寂寞,一些二人转,扭秧歌等经典具有代表意义的民间艺术都是东北人闲着无聊的时候发明出来解闷的,说到这里喜剧基因很是强大,出来了好多名人,谁都可以不认识,就是不能不记得小品王,赵本山吧,和他带领的赵家班人员常年占据春晚节目组C位的喜剧大师。还有很多代表喜剧人物,范伟“彪哥”载妹妹过河的潘长江、一锤子80的黄宏、队长别开枪的陈佩斯、郝建扮演者沈腾,黄金搭档的马丽,宋小宝小沈阳孙红雷贾乃亮等等,是不是发现特别有画面感,一幅幅的场景回映在脑海,是不是觉得你身边的东北人包括你的同学,朋友,同事多多少少的很幽默。这些能上的了台面的明星咱们暂且不管,就说说咱们小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东北人还有一个特性就是爱吹牛(要面子)、还特别恋酒,什么事情都喜好在酒桌上解决,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范讲究排面,这从褒义层面来理解就是“讲究”“社会人”但是从贬义层面来分析就是“活的虚伪”“自视清高”往往过于自信或是由于热心不好拒绝而酿成了“打肿脸充胖子”的尴尬局面。喝高了忘了自己承诺过啥事情了,或者延误了朋友交代的事情,往往正是这样而丢了诚信,所以才会这么招黑。所以我的妈妈也就是咱家你阿姨从小就告诉我,“没有那金刚转就别揽那瓷器活”我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东北的美食,大家都不会太陌生吧,东北人因为东北经济下滑影响开始先全国各地进军驻扎,每一个有东北人群的地区,不免延伸出来了一种饭馆,名曰“东北家常菜”“人民公社大食堂”“东北大馅饺子王”“金手勺”您晓得吧,或许你带着亲朋好友光临过吧,这个真不是啥新鲜的,东北菜由于量大实惠,菜品分明且具特色,擅长以煮炖方法烹调的东北美食也会征服了你的味蕾。你还别说总有一样对您的胃口,代表菜品有 东北乱炖,猪肉炖粉条、小野鸡炖蘑菇、锅包肉、大拌菜、酸菜血肠汆白肉等等,光是想想就会流口水。当然谁家都不是地主,正常人家家里没矿的都不能这么吃,平日里多半是老三样对付一下,茄子、土豆、大白菜。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肥沃的黑土地还是能种出不少蔬菜瓜果供自己家来食用。东北农村一般都会置办开荒出个菜园子,用于种植平日里吃的食材,就地解决,也不用去菜市场,方便的很。且自己种植的绿色无污染没有添加剂吃的也健康。这就是随着生活条件越辣越好老人们也不肯去儿女的楼房去住的原因。一来是不喜欢城镇里的生活节奏,二来是因为不能自给自足吃啥都得去粮油蔬菜店去买,三来自己在村子里有熟人多半都是好友交流方便,没啥事约打牌不显寂寞。再者当父母的都不想给自己的儿女增添麻烦。要不是帮忙照顾孙男外女的指定不爱动地方,这就是老一辈东北人的恋家情节。
东北过年吃啥呢?说到这也就那几道家常不能在家常的饭菜,但是你还是你怎么吃都吃不腻的存在,有时候出门在外有时候就是很惦记老家妈妈做的菜,那种味道是外卖和外边饭店给予不了的,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咱们看看过年都吃啥给朋友们晒一晒。图片
饺子,饺子当之无愧的成为东北年夜饭饭桌上的必备项目,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包饺子是一年当中最快乐的时光。记得爸爸帮忙揪几子,妈妈用擀面杖擀面皮,我在一旁打打下手,可惜的是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学会包饺子。忙活完了,妈妈去后厨准备炒菜,爸爸在拾柴火烧火,我还是在一旁打打下手,家里就我一个儿,特别受宠基本上都不让我插手,愧疚啊。大家守着电视机前看春晚,每年除夕零点的时候,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着饺子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饺子的馅也大有讲究,许多人家会包饺子会放一些硬币,讨一个来年抓钱的好彩头。吃到硬币的人会被赋予幸运的祝福。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指定是我爸会吃到,没错他就是那个蝉联了好多年的幸运儿。而事实证明,我们家的经济来源果真是我爸占大头。特神奇儿
除夕夜放鞭炮这事说起来还真是逗,记得小时候年夜饭开席前 我都会躲在家门后 看着爸爸燃放鞭炮,而现在随着我长大了,还是得躲在屋里透过窗户看着 爸爸放鞭炮。虽然每年鞭炮的种类在变,而负责“放炮”的那人却总是老爸。没办法我从小就怕炮仗,或许我喜欢的是在父母面前扮演一个小孩子,不舍的青春,不舍的童年回忆。在父母笑容的褶皱里被堆砌重现,画面感动温暖。
随着年龄变大,春节过节也越来越无味,有时候想想甚至还不如上班的时候开心,起码还有的工资拿,“回家”后,不是吃就是睡,然后就是索然无味的看电视,几乎毫无年味可言。从小时候我期待着过年穿新衣吃好吃的,到后来我惧怕着过春节,开始为社交忧虑着,思索着怎么回答这老婶儿二舅妈三姨夫四大娘的盘根问底,和狂轰乱炸。我真的怕了,往年落在身上的问题毫无新意的重复在自己身上。一遍遍循环着,每个人对你的“关爱”都是那些个老套路。有没有对象啊?在北京工作咋样啊?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啊?啥时候结婚啊?对象啥时候领回来看看啊?在哪里买房啊?一个个问题压得我不堪重负,让本该轻松的聊天变得一点都不轻松。我们90后都已经晚婚的节奏了?着实让我很慌张。每次感觉都在渡劫,每次都在接受人生的升华!
看着小时候的玩伴一个个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可爱的娃娃们满地跑,我实在说不出的感觉,是落差感,是自卑感,更多是对自己未来的迷惑和不确定的紧张感,有时候想想自己若不是出去打工躲在自己的小城市里是不是也会变得和他们一样早早的结了婚生了娃完成了所谓的使命?看到家里的同学朋友混的风生水起都会使我自我怀疑,是不是只有我自己过得不太好?习惯了在外边报喜不报忧,不让父母担心,然而我在回到了起点的时候,起码在这座小城市里我发现我过得不是很好。我焦虑着我一直在外务工,将来会不会回到这个小城市?我想回来吗?我回去了能做什么呢?是不是被迫无奈的接受了眼前的现实。
过年对于个人而言,感觉整个人没有灵魂一样,做什么都毫无精力。不习惯东北那老一套的打牌喝酒聚会那一套,又显得自己不合群,有很无聊。在家听到的最多的就是亲戚之间矛盾、蝇头小利,不和谐,每当我听到这些,心情很沉重,感叹着这世道真的变了,生活好了 ,人情薄了,利益多了交心少了,感受不到那种年味了。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有遗憾的才叫完美,失去了的才叫永恒。感恩所有!你们那的春节怎么过的啊?顺便问一下我的朋友你的春节过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