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稻田里养鸭也很常见,但多数是以稻后养鸭为主,秋鸭居多。稻田养鸭中,真正稻-鸭共栖的情况并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是农民怕鸭子下田后践踏秧苗。至于稻-鸭-鱼共栖立体种养,人们认为凸显的矛盾更多,既害怕鸭子下田践踏秧苗,又担心鸭吃鱼,还有就是担心水稻需要浅灌而养鱼需要深水之间的矛盾等。但随着现代化稻田养鱼模式的发展,尤其是科学化稻田改造后,这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近年来,根据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在稻-鱼模式基础上加入鸭,形成稻-鸭-鱼共生模式,能进一步利用土地空间,为种养殖户带来额外的收益。
一 ,鸭-鱼稻田养殖的优势
稻-鸭-鱼综合种养技术是在传统稻田养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天然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能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表现出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节能等多方面的作用,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效。鸭-鱼稻田养殖系统可以一田多用,在同一块土地上既提供水稻又提供鱼肉和鸭肉。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下列几种优势。
1、有效控制病虫草害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但是在鸭-鱼稻田养殖系统中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水稻单作田。同时,鸭-鱼稻田养殖系统中鱼、鸭通过捕食稻纵卷叶螟和落水的稻飞虱,大大减轻了害虫的危害。此外,鱼和鸭的干扰与摄食使得鸭-鱼稻田养殖系统中杂草的密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水稻生长期,鸭-鱼稻田养殖系统中杂草的数量明显低于水稻单作田。
2、增加土壤肥力
在鸭-鱼稻田养殖系统中,鱼和鸭的存在可改善土壤的养分、结构和通气条件。鱼、鸭吃掉杂草可作为粪便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鱼、鸭的翻土打破了土壤胶质层的覆盖封固,增大了土壤孔隙度,有利于肥料和氧气渗入土壤深层,起到了深施化肥提高肥效的作用。而鱼、鸭的活动也搅动田水,增加了水面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改变了水中的气体结构,改善了气体的物理属性和化学成分。
3、储水和灌溉
鸭-鱼稻田养殖系统中鱼只有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生存,该系统通过雨季储存大量水在稻田中,一方面可供鱼生存、鸭有水喝,另一方面到旱季缺水时,保证水稻生长有足够的水分。通过改造后的稻田具有巨大的水资源储备能力,具有蓄洪和储水的双重功效。而在持续干旱季节,这些稻田又能通过地下水渠道和直接排放的方式,为周边田土提供一定的灌溉水。
4、减少甲烷的排放
在稻田里养鱼和鸭可以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通量的高峰值,使得甲烷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趋于平缓。这是因为在鸭-鱼稻田养殖系统中,鱼、鸭能够消灭杂草和水稻脚下叶,从而影响了甲烷菌的生存环境,间接地减少了甲烷的产生。最重要的是鱼、鸭的活动增加了稻田水体和土层的溶解氧,改善了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加快了甲烷的再氧化,从而降低了甲烷的排放通量和排放总量,尤其是对稻田甲烷排放高峰期的控制效果最为明显。
5、保护生态环境
鸭-鱼稻田养殖系统中,由于利用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很好地控制了病虫草害的影响,因此外部投入大大减少,也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避免施用化肥、农药时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窍门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综合资源,较单纯种稻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平均亩产鲤鱼等水产品75千克,成品鸭20千克,亩产稻谷500千克以上,亩均利润达2000元左右。
二, 田间工程
二, 田间工程
一、田间工程建设
鸭-鱼稻田养殖的田间工程建设与稻田养鱼一致,通常以机械挖方为主,人工修整为辅助,主要是修建环沟和暂养池,整个环沟和暂养池面积不超过整块田面积的10%,田埂夯实不漏水,田块平整,其他田块可参照执行。应选择相对集中连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旱涝危险的田块进行平整。田块形状及面积因地制宜,尽量改造为规则形状,弯埂改直,小田改大,丘陵地区坡地可用推土机推成台地。稻田的基本建设参不人发表的(稻渔田综合种养,稻田工程建设及配套设施)。
二、鸭舍搭建
稻田与池塘相接处搭建鸭舍:鸭舍一般四周用竹、木围筑,用石棉瓦盖顶,外围再用网围起,防止天敌入侵,并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条件,鸭舍地面垫上塑料薄膜。每个鸭舍建有通往规定稻田和养殖池塘的鸭群专用通道,上午和下午将鸭群赶往稻田活动,中午和傍晚用特定信号唤回鸭群摄食,夜晚赶入鸭舍休息。配套的鸭舍应选择搭建在稻田和池塘相邻的位置,要求地势较高、阳光充足,远离污染源、居民区和村庄。冬季能密封保温,夏季能通风降温,雨季排洪排水良好。
鸭舍是鸭栖息的重要场所,鸭舍的面积一般以每平方米养殖8只来计算。需主要预防的天敌有黄鼠狼、猫、犬等。
三, 苗种放养
一、前期准备
1.清理消毒
稻田清除杂物并清整环沟,多余的淤泥要清整还田用于水稻栽培。环沟挖成或清整后,在苗种投放前10~15天,用生石灰45~75克/米2带水消毒,以杀灭沟内敌害生物和致病菌,防止鱼病发生。苗种放养前,对环沟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0克或漂白粉10克,兑水均匀泼洒,7~10天后放鱼。
注意
消毒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消毒时间要恰当,不要太早也不能太迟,一般在鱼苗下塘前10~15天进行比较合适;二是鱼苗下塘前必须进行试水,确认无毒后才能投放鱼苗;三是为了提高药物消毒的效果,建议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药物消毒。
2.施用底肥
稻田底肥的施用要根据土壤肥力酌情考虑,它的原则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要少量多次。一般施用有机肥450~600克/米2或腐熟粪肥600~900克/米2培肥水质,4~5天后可投放鱼种。稻田养鱼后,因为鱼类排泄物可起到增肥作用,所以稻田的追肥用量应相应减少,一般掌握在总施肥量的30%即可。施追肥前最好先把鱼赶至环沟或暂养池中。
施用生物肥料必须腐熟,防止生物肥发酵消耗稻田中的氧气。同时需注意施用的生物肥不能将额外的病原带入稻田中。
二、苗种来源与运输
根据稻田养殖品种不同,“苗种来源与运输”详细内容参见其他章节相关内容。
三、苗种投放
1.养殖品种选择与投放密度选择适应性好、营养丰富的品种,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等,建议可选择乌鳢等名特优品种。可选择放养规格为5克/尾的红田鱼300尾/亩、5克/尾的建鲤300尾/亩、50克/尾的鲫鱼400尾/亩或100克/尾的乌鳢250尾/亩,均搭配200~250克/尾的草鱼10尾/亩、鲢鱼和鳙鱼共20尾/亩(图1-1)。
图1-1 苗种投放
稻田的水面积总体有限,肆意增大放养密度,在气温较高时很容易造成鱼类缺氧死亡,而且大大提高了疾病发生的概率。
2.苗种投放时间和要求
苗种于秧苗返青后放入大田中,投放的苗种应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符合有关标准。
一定要待秧苗返青后再放鱼苗,防止鱼类破坏稚嫩的秧苗,造成水稻减产。
3.苗种消毒
用3%~5%食盐水浸泡鱼种5~10分钟或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彩图13),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投放时要细致、快速、不伤鱼体。秧苗返青后,将暂养池中的鱼苗放入稻田开始成鱼养殖。
鱼苗下塘前的消毒需重视,防止病原由鱼体带入到稻田中,无鳞鱼慎用消毒剂。
4.鱼苗运输
运鱼水温和田水水温温差不大于3℃,否则要调节水温。用充氧袋运输的鱼苗,可将充氧袋放入环沟中10~30分钟调节水温;用鱼罐车运输的鱼苗,可用稻田中的水慢慢更换罐车中的水,待水温调节好后放养,要细致、快速、不伤鱼体。
提示
运输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水温的变化和水体溶氧量,运输时间不宜过长。
四、鸭品种筛选和放养
1.鸭品种筛选
稻田中养鸭,因体型较大的鸭品种易践踏秧苗,且行动迟钝、抗逆性不强,在稻田中觅食和适应性差,较难适应稻田环境,不宜选用。应选择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命力强、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嗜食野生生物等役鸭型品种。
鸭的品种可选择本地适宜养殖的经济品种,若期望当年达到上市规格,可放养规格较大的鸭种。
2.鸭放养前驯养
鸭在放入稻田之前,应有意识地进行采食训练,以便放入稻田中能迅速采食各种野生饲料。鸭的听觉较为灵敏,可以在喂食时进行固定的口令或音乐训练,使鸭群建立听从指挥的条件反射,便于规范化管理。
有效地驯养鸭可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同时减少鸭对田中水稻和鱼的损害。
3.放养规格及密度
待秧苗返青后,选择晴天的中午,把清晨空腹不喂的雏鸭运到所选固定宿营的田埂上,放上饲料,饲喂后任其自由入田活动和觅食。其饲槽不动,过1~2小时在此再边唤边喂,到傍晚再边唤边喂1次。雏鸭经连续几天唤喂,便驯食成功,使其在此固定宿营,不用人工看管,也不用喂食了。鸭子育雏20日龄以上,水稻栽后15天左右,及时放雏鸭入稻田,放养量为10~15只/亩。
雏鸭的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密度过大时,天然饵料和生活空间不足,雏鸭就会主动破坏稻田中的水稻,吞食小型的鱼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 ,饲养管理
一、日常管理
鸭-鱼稻田养殖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是养殖成败的关键,要防止重放养轻管理的倾向。鸭-鱼稻田养殖的日常管理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
1.坚持巡田
鸭-鱼稻田养殖过程中要坚持早晚巡田查看水位、水质是否正常,观察鱼类和鸭的活动情况有无异常,检查鱼类有无“浮头”、死鱼、病鱼现象发生,是否受到敌害侵袭,如水蛇、水鸟等。观察水稻长势和病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傍晚检查鱼和鸭的吃食情况,检查是否所有鸭都回归鸭舍休息,同时检查鸭舍是否整洁和有无破损。检查田埂有无坍漏,进出水口是否通畅,如有问题要及时修复。
巡田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点观察水质、饲料、摄食情况,以及进排水系统及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在恶劣天气来临前,提早做好预防措施。
2.清理环沟和暂养池
环沟和暂养池是鱼类生长与活动的主要场所,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应特别注意环沟和暂养池的情况。应及时清除环沟内多余的淤泥,打捞过剩和死亡的水草,以及未被鱼和鸭摄食的饲料。尤其需要注意田块和田埂是否出现垮塌、堵塞环沟,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修补和疏通环沟。
适时清理和疏通环沟、暂养池,以利于鱼健康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
3.调节水位
正确处理水稻浅灌与养鱼矛盾。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适时调节水位。秧苗生长前期田水要做到薄水栽秧、活水返青,返青后水深控制在5厘米左右促进水稻分蘖。注意选择连续晴天保持水面比垄面低10厘米时放水晒田。晒田结束后加深水位至10~15厘米,满足逐渐长大的田鱼活动和生长所需。水稻收割前10~15天,降低田水,以环沟水面低于田面10厘米为宜,让鱼类集中在环沟内生活,并便于水稻机械收割。
4.水体消毒
坚持每15天加注1次新水并使用氯制剂或生石灰对稻田水体进行消毒。方法是计算好稻田水体,按规定用量(氯制剂按照使用说明使用,生石灰的用量为7.5~15克/米2),兑水全田泼洒。水体消毒后2~3天后,施用光合细菌或EM菌培养水体藻相,调节水质;使用时计算好稻田水体,按使用说明用量对水泼洒,以晴天施用为宜。
坚持水体消毒是防止病害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5.防洪抗旱
当天气干旱时,雨水较少,稻田周围可能会出现缺水的情况,为了不影响鱼的生长和水稻的生长,在干旱气候来临前应注意蓄水和保水,尽可能保证稻田的正常水位。同时干旱期间应加大排查进出水口及田埂是否有漏水情况,并节约用水。当雨季来临时也要提前做好准备,及时检查和疏通排水口和排水沟,防止田水满溢逃鱼。
干旱或雨季来临前,应及时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避免天气灾害带来损失。
6.防逃和防御敌害
检查防逃设施,特别是下雨刮风天气应特别注意,要经常检查进排水设施是否通畅,并注意检查田埂有无垮塌危险。如与相邻稻田放养的鸭子发生混群,不要人为追捉,强行分群,待其摄食和嬉水之后,能各自识别自己的鸭群,结伴休息,并在傍晚各自返回其固定宿营地。鸭-鱼稻田养殖有鸟、鼠、蛇、水生昆虫等多种敌害,对鱼危害极大,要做好敌害防御。鸭易离群丢失,应不定时检查鸭的数量,出现丢失情况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饲料管理
为了使鱼吃好吃饱,生长迅速,饲料系数低,投饲量应按田鱼总重的3%~5%投喂,投喂专用浮性料到食台。一般在8:00~9:00或16:00~17:00投喂1次,具体视田鱼吃食情况和天气情况增减。每15天在10千克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5克、鱼用多维20克和三黄粉1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3天,可预防多种疾病。投饲必须坚持“四定”原则。
定时: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投饲时间要相对固定,从而使鱼养成按时摄食习惯。
定质:饲料要新鲜、卫生,不霉烂变质,以免发生疾病及其他不良影响。
定位: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食场,使鱼养成在固定地点摄食习惯。
定量:投喂的饲料要适量,防止过多过少,以免影响消化和生长。投饲数量多少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气情况、水温情况等。
为给鸭子足够的辅助营养,促进成长,建立人鸭间的交流,可每天进行一次辅助饲喂。饲料种类宜根据条件而定。饲料量根据稻田内的杂草和水生动物数量来判定。
高温的夏季,鱼类饲料需求大,此时应注意饲料的投入量,切莫过多投喂,使得水质在短时间内急剧破坏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
三、水质管理
水是养鱼的基本条件。田水浅不但影响鱼种放养量,降低产量,而且容易受水鸟等敌害侵袭。因此要防止田水过浅,影响养殖效益。有条件的稻田可将水位保持在1.3米以上,利于鱼类生长,但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能深则深,具体管理方法见前面的日常管理的内容。此外,稻田的田水还应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有利于水稻和田鱼的良好生长。如水质过老,要及时更换新水;水质过清瘦,每亩可施发酵有机肥50~100千克,改善水质。此外,还要不定期施生石灰,一般每亩每次用量10~15千克,全田泼洒,调节水质。有条件的养殖户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效果更佳。
五, 疾病防治
一、赤皮病
1.症状特征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离群独游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充血、尾部烂掉,形成“蛀鳍”。在鳞片脱落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寄生,加重病势,发病几天后就死亡。
2.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在捕捞、运输后。
3.预防措施
田鱼的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勤换水,定时用生石灰消毒。每15天在10千克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5克、鱼用多维20克和三黄粉1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3天,可预防疾病。
养殖期间勤用生石灰可以有效调节水体水质、增加钙质、杀灭有害病原体等,且生石灰低价易得,是养殖过程中消毒不错的选择。
4.治疗方法
1)含氯石灰(漂白粉)(也可使用20%二氯异氰脲酸钠、30%三氯异氰脲酸粉或8%二氧化氯)一次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1.5克(20%二氯异氰脲酸钠0.3~0.6克、30%三氯异氰脲酸粉0.2~0.5克或8%二氧化氯0.1~0.3克)。疾病流行季节,全田泼洒,每15天1次。
2)8%溴氯海因,一次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疾病流行季节,全田泼洒,每15天1次。
3)10%聚维酮碘溶液,一次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5~1毫升,疾病流行季节,全田泼洒,每15天1次。
二、细菌性烂鳃病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暗,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腐烂,形成一个圆形的不规则小区,俗称“开天窗”。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黏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溃烂缺损。
本病从鱼种至成鱼均受害。本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病,在水温为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容易暴发流行,致死的时间也短。一般流行于4~10月,尤其在夏季。
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勤换水,定时用生石灰消毒。每15天在10千克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5克、鱼用多维20克和三黄粉1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3天,可预防疾病。
1)硫酸庆大霉素,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2)含氯石灰(漂白粉)(也可用20%二氯异氰脲酸钠、30%三氯异氰脲酸粉或8%二氧化氯)一次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1.5克(20%二氯异氰脲酸钠0.3~0.6克、30%三氯异氰脲酸钠0.2~0.5克或8%二氧化氯0.1~0.3克),疾病流行季节,全田泼洒,重症可连用2~3天。
三、车轮虫病
寄生在鱼体表和鳃上,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体表的车轮虫在鱼体表来回滑动,剥取宿主皮肤组织细胞和鳃组织营养,破坏皮肤和鳃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和正常活动。
病原为车轮虫和小车轮虫,主要危害多种鱼类的鱼苗、鱼种阶段,流行的高峰季节为5~8月,水温为20~28℃。
彻底清塘,晾晒塘底,杀死寄生虫卵;发病高峰季节,定期使用车轮净等杀虫剂抑制虫体繁殖。
1)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一次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5克和0.2克,配制成合剂后全田泼洒1次。
2)车轮净(苦参碱醇溶液),一次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5~1克,全田泼洒。
六, 鸭、鱼收获
收获的时间根据各自的情况而定,成鱼一般在收割稻谷时就可上市。收获前先疏通环沟,缓缓放水,让鱼慢慢游到暂养池中,等待暂养池水位达一定的深度时,再用小网起捕。
若捕捞在水稻收割前进行,为了便于把鱼捕捞干净,又不影响水稻生长,可进行排水捕捞。在排水前先要疏通环沟,然后慢慢放水,让鱼自动进入环沟随着水流排出而捕获。如一次捕不干净,可重新灌水,再重复捕捞一次。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田塘结合,将起捕后的成鱼集中到池塘中,要求8~10亩稻田搭配1亩池塘;如果稻田地势落差大的地方,收获时可将地势低的稻田加深水作为成鱼集中饲养的池塘,这样可避免成鱼集中上市(图6-2)。
图1-2 田鱼收获
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可加深稻田水位继续养殖,有池塘配套的农户可将田鱼转入池塘继续养殖或与低洼冬休田结合,可以延长水产品的上市时间,错峰上市。
鸭的捕捞方法主要为水稻灌浆时,将鸭一次性赶出田地,集中捕获。
鸭子要在水稻抽穗扬花前上市,经过约75天的田间生长达到1.5~2.5千克,即可上市。
七 ,鸭-鱼稻田养殖高产高效实例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目前水稻种植面积为270万亩,其中有宜鱼稻田50万亩以上。成都历来都有稻田养鱼的习惯,起步较早,曾经是渔业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受技术、观念等影响,成都市稻田养鱼发展一直相对平缓甚至滞后,2014年全市有稻田养殖面积仅5310亩,2016年发展到了55700亩,全市实现稻田综合种养增收1.4亿元,其中“稻-鸭-鱼”养殖面积9009亩,该模式每亩收入2500元以上。
一、选择适宜的稻田
稻田选择阳光充足、保水性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水质清新、交通运输便利的壤土土质田块,并能防洪、防旱,每块稻田面积在2000米2以上。以自然田块为单位,以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选择标准化农田区,进排水系统健全,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田周规整、田块平整,沟渠配套,灌排设施完备。
二、田间工程
1.田间工程建设
以机械挖方为主,人工修整为辅助,主要是修建环沟和暂养池,整个环沟和暂养池面积占整田面积的8%~10%,田埂夯实不漏水。紧挨田埂在田内挖一条宽1.5~2米的环沟,深度为1~1.5米,环沟约占整块田面积的7%,环沟截面为梯形,上宽下窄,边坡适度并夯实,有条件的可在田中开挖“十”字形田沟和暂养池。在田块的进出水口挖两个暂养池,面积占整田面积的3%,长4~6米,宽3~5米,深1.5~2米,与环沟相连,形状因地而异,以长方形最宜。
2.进排水设施安装
每个田块进排水设施均独立成系统,开挖环沟时在稻田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呈对角,进、排水口要用双层密网片扎好,一方面防逃跑,同时也可避免注水时野杂鱼进入。进排水设施均采用PPR管,排水管呈“L”形,一头埋于田块底部,另一头可取下,利用田内水压调节水位,进排水设施均做好防逃措施。
3.鸭棚建设
水稻插秧后,将稻田四周围起来,防止黄鼠狼、猫、犬等进入,并在稻田一角为鸭修建一个简易的栖息场所。配套的鸭舍搭建在稻田和鱼塘相邻的位置,并且地势较高、阳光充足,远离污染源、居民区和村庄。
4.防逃设施建设
进排水口用网片过滤以防敌害进入和鱼种逃跑,网片孔目视所养鱼规格而定,以不逃鱼、不阻水为原则。拦鱼栅材料选用木制、条编或网片等材料,孔隙或网眼大小根据所放养鱼种规格来确定,保证不阻水,不逃鱼。
三、高产养殖技术要点
1.稻田准备
稻田清除杂物并清整环沟,多余的淤泥清整还田用于水稻栽培。环沟挖成或清整后,在苗种投放前10~15天,用生石灰30~50千克/亩带水消毒,以杀灭沟内敌害生物和致病菌,防止鱼病发生。稻田底肥的施用根据土壤肥力酌情考虑,一般施用有机肥300~400千克/亩或腐熟粪肥500~600千克/亩以培肥水质,4~5天后可投放鱼种进行饲养。
2.水稻品种选择与栽插
水稻选择株高中等偏上、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较强、抗逆性好的品种,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二级米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如川优6203、宜香优2115等,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播种,4月底至5月底移栽。
3.品种选择
稻田鱼选择适应性好、营养丰富的品种,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等。投放的鱼种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符合有关标准。稻田鸭选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小中体型良种鸭。
4.田鱼和田鸭放养
以放养鲫鱼为例,每亩放养50克左右的鲫鱼400尾,搭配混养250克的草鱼10尾、鲢鱼和鳙鱼共20尾。鸭的品种在成都本地主要放养畅销的麻鸭为主,放养15~20日龄,每亩放养10~15只。
5.放养时间及要求
用3%~5%食盐水浸泡鱼种5~10分钟或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放养时细致、快速、不伤鱼体,运鱼水温和稻田水温温差不大于3℃。秧苗返青后,暂养池暂养的鱼苗放入稻田开始成鱼养殖。待秧苗返青后,选择晴天的中午,把清晨空腹不喂的雏鸭运到所选固定宿营的田埂上,放上饲料,饲喂后任其自由入田活动和觅食。
四、日常管理
1.控制水位
秧苗生长前期田水要做到薄水栽秧、活水返青,返青后水深控制在5厘米左右促进水稻分蘖。注意选择连续晴天保持水面比垄面低10厘米时放水晒田。晒田结束后加深水位至10~15厘米,水稻收割前10~15天,降低田水,以环沟水面低于田面10厘米为宜,让鱼类集中在环沟内生活,并便于水稻机械收割。坚持每15天加注1次新水并使用氯制剂或生石灰对稻田水体进行消毒。水体消毒2~3天后,施用光合细菌或EM菌培养水体藻相。
2.饲料投喂
坚持“四定三看”原则投喂,投饲量为田鱼总重的3%~5%,投喂专用浮性料到食台,具体视田鱼吃食情况和天气情况增减,做到定时、定量、定位、定质。田鸭可辅助投喂玉米、小麦等粗粮,促快速成长,可每天进行一次辅助饲喂。投喂量根据稻田内的杂草和水生小动物数来判定。
3.病害防治
苗种放养前,彻底清塘,消灭病原。运输过程中,避免对苗种造成损伤,下塘前要充分消毒。后期强化饲养管理,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抗逆能力,可每15天在10千克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5克、鱼用多维20克和三黄粉1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3天,可预防疾病。
五、效益
四川省成都市,在传统稻田养鱼的模式上,放入麻鸭,形成了新的鸭-鱼稻田养殖模式。该模式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效益,除了传统的稻米和稻鱼外,稻鸭还能额外增加一部分效益。在邛崃市,单单一只处理后的稻田鸭即可卖到80元,经济效益甚为可观(表2-1)。
表2-1 鸭-鱼稻田养殖效益实例(亩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