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推动实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总结推广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高产高效技术及模式,农业农村部农垦局会同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面向农垦系统企业、事业、科研等机构,开展了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高产高效技术及模式征集推广活动,评选出20项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高产高效技术及模式。
东北大豆宽台大垄匀密高产技术模式
主要适用于东北春大豆一年一熟区,目前已在黑龙江垦区推广应用,主要着眼于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旱涝灾害频发、肥料利用率低、群体抗逆能力弱、比较效益低等问题。与常规技术相比,东北春大豆平均亩产可增加10公斤以上,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亩均增收60元以上。
大豆根瘤菌应用技术模式
主要适用于东北春大豆一年一熟区,目前已在黑龙江垦区推广应用,有大豆根瘤菌喷淋和大豆根瘤菌拌种两种技术模式,通过提高根瘤菌应用作业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扩大大豆根瘤菌技术覆盖面,推动大豆产量再提升。与常规技术相比,大豆根瘤菌喷淋技术增产2.6%至7.4%,大豆根瘤菌拌种技术增产3.1%至9%。
大豆大垄三行密植高产高效技术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东北春大豆一年一熟区,已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推广应用,主要着眼于解决生产中存在的作物产量低、肥料利用率低、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技术集成程度低等问题。与常规技术相比,平均亩产可增加15公斤以上,肥料利用率提升5%以上。
半干旱区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吉林省西北地区、松嫩平原腹地和风沙干旱盐碱区,主要着眼于解决半干旱区域农作物产量低、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与常规技术相比,平均亩产增加200公斤左右;每亩节水26吨,水分利用率提高4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耕层厚度增加60%以上。
河南垦区夏玉米全程绿色生产栽培技术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黄淮流域一年两熟区,目前在河南垦区等黄淮流域推广应用,主要着眼于解决耕地质量不高、生产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于把控、肥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益低等问题。与常规技术相比,平均亩产可增加30公斤以上,农药、肥料使用量降低10%以上,种植成本降低10%左右,亩均增收100元以上。
河西灌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河西玉米一年一熟区,目前已在甘肃农垦黄羊河集团公司等农场推广应用,主要着眼于解决玉米生产中水资源紧缺、肥料利用率低、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技术集成程度低等问题。与常规模式比,该技术节水100方/亩以上,节约化学肥料12.5公斤/亩,亩节约滴灌带175米,节省地膜1.1公斤;机械化除草作用明显,较人工除草亩节约成本20元。亩均节约成本162元。
玉米滴灌覆膜密植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本技术适用于具备滴灌条件的区域,目前在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解决生产中水肥利用效率低、出苗不整齐、空杆率高、集中成熟机械粒收、生产成本高、产量低、比较效益低等问题。与常规技术相比,平均亩产可增加150公斤以上,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降低人工成本150元,亩均增收120元以上。
寒地水稻温汤浸种和暗室叠盘育秧技术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寒地粳稻生产区,目前已在黑龙江垦区部分农场推广应用,主要着眼于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春季气温低、出苗速度慢、出苗整齐度低、劳动力紧张等问题。与常规技术相比,该技术催芽周期短,与常规相比缩短7至8天;可减少胚乳养分消耗20%以上,提高了秧苗的抗性;漏插率比常规降低4个百分点,出苗率、成苗率高于常规6个百分点,亩均增收100元以上。
水稻节水抗旱轻简化(旱播水管)栽培模式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沿淮淮北砂浆黑土低产田地区、江淮分水岭灌溉缺水地区、长江中下游易发生涝害地区,主要着眼于解决水稻生产中需水量大、季节性灌溉用水矛盾大、沿淮淮北砂姜黑土漏水漏肥造成水资源浪费大、江淮分水岭严重缺水、水稻生产中甲烷气体超标排放、大型农场插秧难等问题。应用该技术水稻产量可达到650公斤以上。
虾稻共作中稻绿色种植技术
本技术适用于湖北省虾稻共作区中稻生产,目前已在潜江市各农场及周边乡镇推广应用,主要着眼于解决虾稻共作中水稻产量和质量不高、水稻秧苗被小龙虾啃食以及秧苗僵苗迟发等问题。2022年,潜江市农垦虾稻共作面积21万亩,年产水稻131.5万吨,小龙虾42万吨,亩均净收入4456元。
寒地水田规模化格田改造技术
本技术适用于黑龙江省寒地稻区,位于地球北纬43度以北,11月至第二年7月季节性冻土层地带,最深冻土层1米以上。目前已在黑龙江垦区推广应用,主要着眼于解决单个水田格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问题,以实现水田格田土地平整和合理布局,进一步激发土地潜力。
河南垦区冬小麦高产优质绿色生产技术模式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黄淮流域一年两熟区,目前在河南垦区等黄淮流域推广应用,主要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耕地质量不高、生产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于把控、肥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益低等问题。与常规技术相比,应用本技术平均亩产可增加20公斤以上,农药、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种植成本降低10%,亩均增收100元以上。
稻茬小麦机械化播种高产栽培技术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鄂西北小麦水稻轮作区,主要着眼于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小麦播种时前茬稻田水分含量大、土质粘重、难耕难整、整地及播种质量差,影响小麦一播全苗、壮苗早发,制约小麦高产等问题。与常规技术相比,平均亩产可增加小麦50至100公斤,茅台酒原料小麦每亩增收500至700元。
稻茬小麦高产优质技术模式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长江中下游稻麦连作区,目前已在上海农垦的崇明岛和江苏大丰地区推广应用,主要着眼于解决稻麦周年高产矛盾、播种质量差、雨水多、作物抗灾能力弱等问题。应用本技术平均亩产可增加50公斤以上,减少用种量8%,亩均增收140元以上。该技术2022年在上海农垦推广运用16万亩,累计增效2200万元。
滴灌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本技术适用于具有滴灌条件的区域,目前在新疆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解决生产中水肥利用效率低、出苗不整齐、成本高、产量低、比较效益低等问题。与常规技术相比,平均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降低人工成本150元,亩均增收120元以上。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油菜主产区,目前已在湖北省荆门市各农场及周边乡镇推广应用,主要着眼于解决生产中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油菜品质和产量。与常规技术相比,平均亩产可增加10公斤以上,种植成本降低10%以上,亩均增收100元以上。
油菜智能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东北春油菜一年一熟区,目前已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推广应用,主要着眼于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旱涝灾害频发、肥料利用率低、群体抗逆能力弱、比较效益低等问题。与常规技术相比,平均亩产增加13至25公斤以上,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土壤团聚体增加5%左右,亩均增收50元以上。
机采棉全程化学调控高效应用技术模式
本技术适用于西北干旱半干旱棉花种植区域,目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农业等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着眼于解决生产中出苗不整齐、塑造合理株型、促早栽培、化学脱叶、优质高产等问题。2019年至2022年,该技术累计推广2300万亩左右,累计新增经济效益11.5亿元。
甘蔗生产农机与农艺、品种、信息融合技术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广东粤西、粤东和广西北海、玉林、南宁等地区连片的缓坡旱地甘蔗种植区域,主要解决甘蔗机械化生产农机与农艺不匹配、品种适机性差、农机作业监管难、效率低等问题。机种工效是人畜作业的5倍,机收工效是窄行种植的5倍,降低机收损失率4.5%。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制度
本技术主要适用于土壤类型为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的地区,目前在黑龙江垦区推广应用,主要着眼于解决黑土地质量退化问题。该技术集成与创新,有效提升了肥料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农机作业效率、耕地产出率。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数据显示,2014年黑龙江垦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3.8克/千克,2021年达到45.9克/千克,比2014年提高2.1克/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