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塘养殖要求。塘角鱼对池塘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一般的养鱼池塘只要塘基坚实,无渗漏,稍加修整后即可作为塘角鱼单养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面积以0.13~0.2公顷为宜,水深应保持在1~1.5米。池底的游泥厚度应保持在20~30厘米,以利于塘角鱼的活动与觅食。由于塘角鱼具有群居和穴居的习性,应在池底设置一些石块、瓦罐、竹筒等,既供其栖息,也便于捕捉。
2.放养前准备。鱼种放养前,将池水排干曝晒3~5天,经过简单修整后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每667平方米用量为50~75千克,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3天后注入新水50~60厘米,此时,为了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便为鱼种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需要向水中施人禽畜粪便,每667平方米用量为200~300千克。
3.饲养管理。①投喂技术。投喂要遵循定时、定位、定量、定质的"四定"原则。塘角鱼食性偏向动物性饵料,特别喜食新鲜的动物饵料,活饵投喂效果更佳。投喂饲料应从投放鱼种后的第三天起,以活饵或新鲜动物内脏为主,如蝇蛆、水蚯蚓等活饵消毒后可直接投喂。动物内脏需要清洗干净投喂。每天投喂3次,持续1个月,此后即可转入到投喂颗粒饲料阶段。投喂的饲料一定要保持新鲜,蛋白质含量在15%~30%,每天的投饵量占鱼体总重的5%~8%,可视天气变化、鱼的吃食情况而酌情增减,以后每15天调整一次投饵量。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上午8~9时,下午3~4时。
②水质管理。要及时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每隔3~5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厘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每个月用生石灰浆泼洒2次。每次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0~15千克,以改善水质,防止鱼病发生。
4.常见鱼病的防治。塘角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新品种,但这种鱼在鱼苗培育阶段病害较多,影响鱼苗成活率和鱼产量。现将其常见的几种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①黑体病。病鱼体色发黑,消瘦,头向下竖直于水面,吻部和头背有时有白色绒毛状斑块,形似水霉,胸鳍内侧有一圆形红色血斑。此病由细菌感染所致,多发生在鱼苗阶段。间接原因是饵料不足或水质不好,造成鱼因体质差而发病。该病发病急,传染快,易引起大量死亡。治疗方法:用1毫克/千克漂白粉全池泼洒,用药后更换池水,再施药一次。治疗期间保持水质清新,投喂鲜活饵料,避免水质污染。
②气泡病。发病鱼的腹部有一气泡,鱼体浮在水面,不能下沉,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量死亡。该病多发生在幼鱼体长1厘米左右的时候,往往是由于育苗地遮荫不好,池水中氧气和氨气过于饱和,或直接使用井水以及饵料不足时幼鱼误食气泡所致。治疗方法:不用肥水孵化、培育鱼苗;井水要经曝晒处理;培育鱼苗阶段喂饵要充足,发病时每667平方米可用3~4千克食盐,对水泼洒全池。
③肠炎病。病鱼肠道充血发炎,体腔充满黄水,腹部膨胀,鱼体发黑,不久便死亡。此主要由投饵不均衡或长期缺饵料所引起。防治方法:做到定时定量投喂饵料。发病时,每50千克饵料拌17克呋喃唑酮投喂,每天2次,连续治疗2~3天,即可痊愈。
④水霉病。病鱼体表有成丛水霉,游动失常,疲弱而死。此病多发生在越冬期间,多因捕捞受伤而引起。在鱼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防治方法:鱼卵用1%食盐水浸泡3~5分钟。鱼种或成鱼用0.1~0.2毫克/千克孔雀石绿对水泼洒,也可用400毫克/千克小苏打加400毫克/千克的食盐溶液泼洒。治疗时,应先降低水位.使鱼群适当集中后再用药,用药后观察9~10小时再加新水。
⑤寄生虫病。塘角鱼的寄生虫病主要有车轮虫病、小瓜虫病、三代虫病等。治疗方法:车轮虫病可用0.7微升/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泼洒。小瓜虫病用0.1~0.2毫克/千克硝酸亚汞溶液全池泼洒。三代虫病可用90%晶体敌百虫面碱合剂(比例为5:3),以0.1~0.24毫克/千克的浓度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