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季,草长莺飞,耕耘播种,万物萌发,生生不息,新一年的水产工作也即将开始。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青蛙养殖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其一就是养殖地区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南至海南省,北至山东省。由于南北方气候差异显著,各地青蛙的繁殖、生长、冬眠节点都不甚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的养殖方案,因地制宜地做好区域性的养殖模式设计、生产程序、操作流程以及管理工作。现阶段,华东、华中大部分地区只需要做好青蛙出洞的准备工作,而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气温较高的地区已经早早孵化出蝌蚪,则需要根据天气做好蝌蚪管理工作。
一、做好青蛙出洞准备工作
1、种蛙池积水
天气渐渐回暖,青蛙冬眠也即将结束。现阶段需要将场地内的积水及时清理出去,避免因水淹至青蛙死亡。同时防止短时间高温产卵。
2、消毒清池
青蛙出洞后很快就会交配产卵,蛙场需要提前准备好产卵池、孵化池以及育苗池。在青蛙出洞半个月以前,实施产卵池、孵化池以及育苗池的清池工作,一是杀灭积累的病原菌、寄生虫,为后期养殖提供优良环境;二是清除肉食性鱼类、虾蟹,以及大型昆虫等敌害生物,避免蝌蚪被敌害偷食。
清池方法:生石灰(300-500斤/亩)或者漂白粉50-60公斤/亩带水消毒,浸泡5-7天后排水晒池。对于去年冬天已经清池的场地,生石灰和漂白粉的用量可以减半。清池之后的池子不能直接使用,需待药效消失之后,各项水质指标检测正常后方可使用。
3、水源
再一次确认蛙场水源使用方案,使用蛙场外部水源的场地要保证水源供应充足、水质洁净,使用井水的场地需要提前抽水备用。另外还要检查场地的进排水管道,确保水路畅通。
4、场地设施
准备繁育早苗的场地建议搭建孵化棚,有利于遮风挡雨、防冻害。
二、早春苗管理工作
1、预防虫害
水温上升后,水生动植物开始复苏,寄生虫大量繁殖,大型昆虫虫卵也开始孵化。蝌蚪容易受到车轮虫、肠肾虫、蛙片虫等寄生虫的侵袭。培育早春苗和反季节苗的场地在开春后内外驱虫一次(江渔∙驱虫方案),以后每个月驱虫1次。如果有大型昆虫敌害,可酌情使用吡虫啉等杀虫剂进行杀灭。
2、提高抗应激能力,准备登陆
很多南方场地的早春苗和反季节苗已经到了蚕豆期,很快进入登陆阶段,而海南的蝌蚪已经到了登陆期。现阶段而言,早春苗需要快速补充免疫营养(江渔∙提免抗应激方案),提高抗应激能力来应对登陆期间的各种变化。特别是反季节苗,整个冬天都没有摄入充足的营养,抗病抗应激能力非常低下,更需要提高整体体质。
三、青蛙养殖盈利模式
养蛙要赚钱,模式要先行,江渔•盈利三模式提供给大家做参考。
1、早蛙模式
早蛙模式养殖周期110天卖蛙,赶端午,时间短,病害少,成本低,回报高。建议选择整个场地30-40%养殖面积。快速资金回笼,尤其是大场地减少全场的劳动强度。
早蛙模式要成功,谨记江渔∙早蛙三字经:
孵化棚 早春苗
肥好水 蝌蚪大
投好料 强免疫
驱好虫 关键防
选头蛙 早上市
2、高产180-34模式
通过180天的养殖周期,赶在9-10月之前卖蛙,产量3000-4000斤模式,做好优养的固定流程,全程重防关键点防控技术,精细化管理。建议70-60%养殖面积,以产量创收效益。
3、越冬450模式
高产模式的改进模式——当年生产的成蛙经过越冬管理,赶在端午节高价位出售大规格商品蛙的模式。该模式技术要求高,如果管理不善越冬损耗较大,建议养蛙新手谨慎选择。而且随着早蛙和反季节蛙的不断突破,这种模式的盈利情况将受到冲击。
江渔生物,立足于水产绿色实效殖技术研究,依托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水产养殖实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构建了完整而专业的特种水产(青蛙、龟鳖、颡鮰、鳜鲈、虾蟹)和大宗淡水鱼实效养殖技术体系。该体系以中医“上工治未病”为理论基础,创新性的提出“外养生态,内养生理”的健康养殖理念,首创以“优养、重防、精管、严控”为要点的新八字“平衡精养法”。
携手江渔 丰收富余
湖南江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省鱼病研究室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长榔路8号
技术老师:伍老师 186-7311-7355
技术专员:18727727798 吕老师
15116260905 小伍老师
订单热线:15344407110 0731-8680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