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为您报道:>
他从最初的300亩水面起家,只用了短短6年时间,养殖水面就扩张到了18万多亩,成了江西养殖面积最大的水产大户。他到底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本领,又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
在江西水产养殖行业,漆昌全是一个让大家非常佩服的人,他从最初的300亩水面起家,只用了短短6年时间,养殖水面就扩张到了惊人的18万 多亩,成为了江西养殖面积最大的水产大户。而且,同样的水面,他敢花别人三倍的租金承包下来,他到底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本领呢?
这个湖在当地叫小鄱阳湖,原来鄱阳湖的一部分,跟鄱阳湖主体只隔了一条堤坝,面积12.7万亩,这了争夺这个湖里的资源,湖边的大塘乡和康山乡发生过不少冲突。
村民吴家兴:“以前在这个湖里面发生了很多纠纷。”
村民徐仕华:“解放前就是大打。”
员工:“老是打得头破血流的。”
康山乡和大塘乡,都把这片湖视为他们生存的资源。为了减少纷争,近年来,两个乡达到一致,把小鄱阳湖向外出租。2010年2月,听说这里要重新竞标,一个名叫漆昌全的年轻人来到了这里。
漆昌全:“你这样看是看不到边的。”
记者:“是啊。”
漆昌全:“我说了,你在湖里看湖跟岸上看湖不一样,在湖里看就是很大很大,没有承包之前,他们两个村因为界线经常打架,现在他们政府主张包给外来人,本地人不包,包给外来人好管理,这边不用吵了那边也不用吵了。”
为了竞争投标这个水库,来了不少有实力的外地老板,但是漆昌全,最终以一年880万元租金夺标,是前一任租金的三倍。
村支书:“给我们村上带来很大经济,我们村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多得200元钱。”
村民:“家里5个人就是1000,6个人就是1200元。”
以前的租金是240万,漆昌全竟然出了880万,村民都非常高兴,但是这么高的租金不免引起人们的猜疑,甚至有人猜测,他准是富家的公子哥儿,在往水里扔钱。
村支书:“他们就讲他投了那么多钱,他拿什么东西来养,养什么东西,养甲鱼吗,因为我们农村说养甲鱼比较贵。”
员工:“这个经常会问的,说你们这不是要亏死啊?”
然而,对于漆昌全来讲,这个租金并不高,他有把握创造比以往的投资者更多的利润。漆昌全租用水面,从来都是出手大方。
妻子李婷:“我觉得他的水库如果是别人去包肯定不要这么高的价钱。他就是看好的东西,再高的价钱他也会拿下来,就是这样的。”
漆昌全:“有这样的习惯,好像看到东西好就想做,要是原材料不好就不想做,这个鲤鱼,我一看到这个鲤鱼我就想做了。”
6年前经营的小饭店,一年除去各种开支,剩下的也就是五六万元,但善于交际的漆昌全在这期间结交了不少朋友。宜丰县以及附近的上高县、高安 市都以养鱼闻名。他的朋友中很多都是养鱼的。其中,有一个叫李雪华的养殖大户,年纪比漆昌全只大四岁,但当时已经是个百万富翁,李雪华摸索了一套白鲢和花 鲢混养殖技术,产量很高,利润丰厚。
李雪华:“有些水库和湖不一样,我可以投资1元挣2元利润,也就是说200%利润都赚过,现在还在赚。”
每当跟李雪华一起聊天,漆昌全都十分羡慕。
漆昌全:“他那个时候跟我们开过一句玩笑,他说我现在挣钱,就像秋天坐在树底下一样的,用扫把去扫落叶,他老喜欢这样讲话的,我们当时听着心里就好舒服。”
2004年,一次机会降临在漆昌全的头上。宜丰县一个300亩的水库公开竞标承包,漆昌全去凑热闹,没想到以5万元中了标。不懂养殖的漆昌全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李雪华的建议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漆昌全:“中标了,就有人说出点钱转让过去,我这个朋友他就说你自己来养,自己养比卖给人家划得来。”
李雪华:“我就认为转让的话不会赚多少钱,我说你自己赚也能赚十万八万吧,少说一点不转让,它十多年的合同,品尝一下不更好,品尝有味道了,发展规模大一点,这样我就不支持他转让。”
就这样,厨师出身,只有做菜技术的漆昌全在小水库里养起鱼来。养殖的品种主要是白鲢和花鲢,在李雪华等一些朋友的指导下,第一年就丰收了。
漆昌全:“产量很高这个水库建库以来,可能我第一年养鱼的产量是最高的,但是到了年终多少,产量一共是17万斤。”
300亩水库出了17万斤鱼,创了这个水库的纪录。漆昌全想承包更多的水面,但是宜丰县的养殖业发达,想承包水面很困难,而且租金比较贵。2005年,漆昌全联合李雪华开始到外面闯荡。
漆昌全:“然后我们就照着那个地图,江西地图,地图上有好多水库嘛,我们就挑大一点的,挑离我们家乡近一点的,找了好多水库。”
第一次体验到了水库养殖的财富诱惑,漆昌全便想扩大面积。在离宜丰县500公里的鹰潭市,漆昌全看上了一处8000亩水面的水库,为了得到 这个水库的承包权,他不惜重金投入,但这个举动让他差点倾家荡产,也是因为这个举动,他掌握了大水库养殖的窍门,让他从此走上了养殖面积快速扩张的道路。
漆昌全:“他见我们面的时候是无心要卖,没有要卖的心,然后我们就说,你们一年能挣多少钱,是不是我们多给点钱给你能谈得好呢。他当时也本着好玩一样,跟我们谈着玩的样子,也不知道我们能出这么多钱。”
这片水库,找桂建清要出钱转包的人很多,桂建清都没舍得卖。
桂建清:“他们跟我谈,我跟他们谈,从来没谈成,他们讲给我100万,50万,我说你们谈都不要跟我谈。”
靠这个水库桂建清一年能挣四五十万,是棵摇钱树。他开玩笑似的对漆昌全开价250万,本想吓走这个年轻人。没想到,漆昌全竟然接受了。
桂建清:“一年50万,还有六年300万,他拿250万,又没有风险是吧,我钱都到了口袋了,没有风险,我说好,卖掉。”
李雪华:“人家都说疯了,碰到了几个傻瓜。”
桂建清的水库一年利润也就是50万左右,还剩下6年承包期,漆昌全转包费出了250万,相当于桂建清不用经营就白得到剩下6年的利润。除了 这笔转让金,漆昌全每年还要交纳6万元租金,这么大的投入,桂先生认为这个小伙子肯定会亏本。2005年9月,漆昌全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跟李雪华共同凑 了400万元,用于转让费和前期投入。8000亩湖面,放下了100万尾鱼苗,他们预想,这些鱼苗到了几个月后应该能出300万斤鱼,鱼苗投进去最初一段 时间,漆昌全每隔十天左右就要观查一下鱼的长势。
记者:“有吗?”
漆昌全:“有一条,哎呀好,长得很漂亮,这条鱼漂亮,鞋子都湿了。”
漆昌全经常用丝网捕上来一两条鱼,抽样观察鱼的长势。
记者:“给它剖开干什么?”
漆昌全:“看着它吃得很饱,每根肠子都吃得饱饱的,鱼泡大大的,这鱼很健康,很健康,它生长得就很舒服,就是要看他生长得好不好,对对对,长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这个。”
最初一段时间,鱼苗长势不错,一个月,重量就翻了一番,然而很快漆昌全发现这些鱼的长得越来越慢。
漆昌全:“看那鱼总是那么大,个子长不大,鱼又不肥很瘦。”
几个月后,漆昌全请来了捕捞队,这鱼能捕上来多少,他心里真没底。
漆昌全:“打了20多天才打了4万斤,这个小万师傅,就发现这个问题就跟我们讲。”
记者:“当时就是他捕的?”
漆昌全:“对。”
记者:“就是您捕的,是吧?”
捕捞队员:“是啊。网下去了捞不上来大鱼。都是小鱼,然后我就跟他们反映,如果不抓掉一批小鱼,鱼就不会长大,那鱼密度太大。”
记者:“小鱼能卖上价吗?”
捕捞队员:“那没办法,卖得再便宜有人要,反正鱼再小也有人要,就是价钱问题,本来是卖3元钱的一斤的,你跌到1元多一点,人家乡下的老表,小的只要便宜就大量买。”
本来想一年翻本,哪成想本没捞回来又损失了100多万,漆昌全非常失落,自己原本寄很大希望的8000亩水面,不但没有挣到钱,还让家人一起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漆昌全姐姐漆群英:“因为他当时自己是没钱,我们家里没钱,都是借来的。”
漆昌全母亲:“不成就讨饭去了,亏了本怎么办。”
为什么换了个水库养鱼,鱼就养不起来了呢?漆昌全跟别的养殖户交流,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漆昌全:“我们水库大,我们投鱼种按小水库的比例投的,我们投肥料呢,就跟不上,把肥料没有按照小水库那么投,鱼就不长嘛。”
2007年,漆昌全吸取前一年的教训,减少了鱼苗密度,一亩投放不超过60尾,8000亩水库一年的利润达到200多万,一年就收回了转让费。这时漆昌全又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个发现让他再一次挖掘了大水面养殖的潜力。
漆昌全承包的水库面积都在千亩以上,每个水库一年至少要捕三次,分捕上市,要请专业的捕捞队来操作,那么这么大面积的水库,一亩只有几十尾鱼,怎么把鱼捞上来呢?原来,捕捞队要在卖鱼前一天,把一个大网箱放入水中。
记者:“我们想看到过程。”
漆昌全:“我让他们慢一点操作,你就看得到。”
记者:“这里嘛,你身后,一个网袋,你身这个方形的这个长方形的。”
捕鱼工人:“这块都是个网箱,这全部是,现在鱼已经在里面了,在里面它进了袋子,进了口袋。”
记者:“进了口袋怎么能让它上来呢?”
捕捞队员:“我们把网一拉,这底就上来了,我们中间一拉,这鱼就翻进这个排里。”
记者:“师傅,现在拉网了,是吧?”
捕捞队员:“嗯,你们可以看看啊,竹排踩下去,把那个网拉起来,那鱼就全部往这边走了,就全往排里走了,你看。”
用这种方法,95%的鱼都能捕上来,只有5%左右的漏网之鱼。
漆昌全:“把这条花鲢抓起来拍个照。”
记者:“这条好大,这有十几斤吗?”
漆昌全:“有十多斤,有,漏网之鱼,有三年了。”
运输鱼的工具是个竹筏子,用它在水里运出几公里不成问题。
捕捞队员:“为什么要用竹排?用竹排这鱼不会缺氧,有缝隙中间漏水的,有缝,这鱼不会缺氧。”
漆昌全:“他那鱼的质量很好,鱼卖的鲜度,质量都搞得很好,这对于我们来讲就是成功的捕捞,抓上来之后鱼的皮毛特别好,皮毛特别好,那种鱼到市场特别好卖。”
水库里面养殖的都是白鲢和花鲢,花鲢又叫鳙鱼或者大头鱼,白鲢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而花鱼则主要吃浮游动物。2006年,一直合作紧密的漆昌全和李雪华在投放两种鱼的比例上产生了分歧。李雪华按照以往经验,坚持这两种鱼的比例是一比一。
李雪华:“那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普通的,你单养花鲢产量更低,花白鲢,同时养产量更高,这是简单的理由,你不养白鲢,只养殖花鲢的话那肯定产量更低,白鲢养殖下去,成本一样大。”
一比一的比例,产量最高,而此时漆昌全坚决要打破这个比例。他要让花鲢的比例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他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漆昌全:“它们两种鱼也都是上层鱼,白鲢性子更凶猛一点,花鲢温和一点,它抢食抢不过白鲢,所以白鲢吃得多,长得也快点,我是这样理解的。”
记者:“不是说它们两种鱼的食物不一样吗?”
漆昌全:“它们一个是吃浮游植物,一个是吃浮游动物的,但讲是这样讲,花鲢浮游植物它也吃。”
为此两个人争论了很多次。
闻德辉:“李总就听不进,他想我是师父你还是徒弟,他不听他的。”
原来,随着市场的变化,花鲢的价格节节攀升,漆昌全的鱼主要销往浙江,当时从浙江客户那里反馈的情况来看,原来跟白鲢价格差不多的花鲢价格已经涨到白鲢的两倍。
客户:“这条是白鲢,是白鲢,这两条鱼看长相也差不太多,不这鱼头形不同这头大这头小。”
记者:“师傅现在白鲢多少钱一斤?”
客户:“3元多一斤外面市场价。”
记者:“这种大头鱼呢?”
客户:“6元多一斤。”
记者:“像这么大的,这有多少斤?”
客户:“这条至少5到6斤,这鱼头有2斤多,我专卖鱼头的是吧,有,杀开卖的。”
村民:“涨水,鱼就涨得快,因为它是活水嘛,没有涨水就是呆水,寸水寸鱼啊,水涨一寸鱼就会涨一寸,面积大了取食的范围就广了。”
记者要离开时,正好碰上捕捞队进驻漆昌全新承包的12万多亩的小鄱阳湖,经过4个月的养殖,这里迎来了第一次收获,执行这么大面积的捕捞任务,对于这支捕捞队来说还是第一次。
捕捞队长:“我担心就在这个湖中间打到鱼,运过去很困难,拉到岸上要几个小时,成活率不高,拉的鱼要毛。”
漆昌全:“不要紧,我这次卖鱼不打算卖很多,卖个一两百万斤,捕得好,三百万斤我也卖,就在靠那边,边上捕。这边我就不准备捕了,这边就下半年捕,下半年就围网围过去,全部围到那边去就好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