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200年前,唐朝大诗人李白写下千古绝唱《蜀道难》,在四川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中,国家级贫困县南江、通江、万源和金阳因大山阻隔,发展滞后,多少年来一度贴着“穷困”的标签,乡亲都盼着早点过上富裕的日子。

响应国家号召,中国工商银行跨越2000公里,与南江、通江、万源、金阳4县市结对帮扶。自1995年开始帮扶到现在,总分行102名骨干力量前赴后继,一锤接着一锤干扶贫,解决了扶贫路上一个又一个难题,让乡亲们朝着美好生活的梦想大踏步前行,谱写了一曲坚韧不拔、人定胜天的动人乐章,描绘了一幅将贫瘠山区变成秀美乡村的优美画卷。

贫困山区来了远亲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1995年3月,工商银行郭东征、吕伯逵、荆仁、张奇、马俊胜、潘华、罗锋、赵爱华、柳杨等9名干部分别来到了南江、通江、城口县,成为首批扶贫干部。来自大城市的他们,被贫困山区的景象惊呆了。在给总行的报告中,扶贫干部这样写道,“平时,我们在大城市、沿海看到的是一片繁荣景象,到处是现代化,而这里的老百姓真苦,吃不饱、穿不暖的还不是个别人。”1994年末,三县贫困人口67万人,占总人口的近一半,失学儿童有上万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只有区区200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很多人甚至没有房屋住,仅通江就有200多户人家住在山洞里。

扶贫干部顾不上车马劳顿,很快投入工作,在短短2个月时间,行程3万余公里,跋山涉水,走村串乡,他们沉到老百姓中间,摸实情,听情况,研究帮扶对策。“城口国营食品公司车间扩建”“南江水泥集团技改”“通达公路改造”等6个项目通过总行审批,3900万贷款支持为贫困县发展注入了活力。“通达路”这条通江第一条柏油路,到今天仍为沿途5个乡镇近十万群众提供便利,被通江人民亲切地称为“致富路”。

扶贫路上的接力奋斗者

1997年,坐落在南江县康家岭村凉水河畔的凉水希望小学还只是百余人规模的小学校,教学硬件环境差,更谈不上有活动、看书的场地,课间小学生们大多聚在交通干道旁的土路边活动,冯志、李湘林、杨志学等扶贫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先后多次到学校了解情况,主动对小学进行定点帮扶。这些年来,从爱心食堂到学生住宿楼,从电化教室到水泥操场,处处留下了工商银行援建印记,凉水小学成为了南江县最好的学校之一,也成为了工商银行凉水希望小学,至今这所学校第一块门牌和当时的照片还保存在总行行史馆里。

20多年来,按照党委要求,历届扶贫干部都将教育扶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扶贫干部的奔走下,工行共投入捐赠资金超过8000万元,累计援建希望小学17所、中小学宿舍楼和教学楼12座,建教室、修操场、捐图书,很多孩子看着工商银行捐赠的图书一步步走进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2003年扶贫干部张运庄、张军、庞述刚首次提出设立“烛光计划-优秀山村教师表彰”项目,2004年扶贫干部白聪、刘东华、黄志又提出开展“启航工程-优秀学生表彰”项目,截至今天,累计表彰教师2800人,资助贫困大学生超过3000名。

1999年,城口县划到重庆后不再由工商银行定点帮扶。2002年,工行又按照国务院安排,对万源市开展定点帮扶。刘欣是万源首任扶贫干部,“没有哪个扶贫干部是离开前不哭几场就能安然离开的。”谈到扶贫,他总是无限感慨。最让他放不下的,就是当地老百姓的淳朴情谊。有一次,他在农户家调研,路过家门口的小水塘时,一不小心滑了进去,全身都打湿了。农户看到,赶紧把他拉出来,又找来自己儿子的衣物给刘欣换上。第二天一早,农户提着一只大公鸡来看刘欣,刘欣坚决不收。谁知,第三天早上,农户又把大公鸡送来了,如此反复三次,才把这只大公鸡还给了农户。作为唯一一个在万源、通江两地挂职扶贫的干部,扶贫成了刘欣人生永恒的牵挂。在挂职结束回行后,他又发动亲友持续资助了20多名特困学生,凭借挂职期间的优异表现,刘欣荣获了国家“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通江县陈家坝村与村小之间有一条山溪,每逢下雨,溪水上涨,孩子们就无法过河。到了丰水期则更是“人从河中走,畜从水中游”。曾被评选为“最美乡村教师”的李佐英在村小任教的20年多年,只要下雨,山溪里发水,她就挨个背孩子们过河上课、蹚水回家。扶贫干部杨亮、李政等了解到情况后提出“爱心溪桥”计划,2011年以来我行共修建了30余座“爱心溪桥”,极大方便了孩子上学和村民出行,李佐英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挨个背学生过河上课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广大扶贫干部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为总遵循,把握精准大方略,牢记工行党委嘱托,与帮扶县市干部群众甘苦与共,协调推进近百个扶贫项目,惠及贫困人口超过3万名。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只有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脱贫攻坚才能真正破局。2015年起,通江扶贫干部李伟借鉴经验,摸索提出“工行 政府 村两委 农户 企业”的产业扶贫模式。这种模式搬掉了产业扶贫的“五大拦路虎”,我行购买仔猪、种羊、鸡苗等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没资本”的问题;龙头企业技术指导、疫病防治,解决“养殖难”的问题;扶贫部门立项监督,驻村第一书记日常管理,解决“监管难”的问题;农户自主申请,主动认养,解决“没动力”的问题;龙头企业兜底回购,解决“卖货难”的问题。扶贫干部们还积极发挥金融的撬动作用,在万源挂职的文州多次往返万源与北京,亲自为黑鸡产业下游餐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争取供应链融资支持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激发起自力更生、致富奔康的信心。南江黄羊、通江土猪、万源黑鸡、金阳花椒陆陆续续走出山区,有了知名度,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国家级深度贫困县金阳,地处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凉山州,彝族人口占81%。2015年,我行新增金阳为定点扶贫县,属于“三区三州”连片特困地区的金阳就是人们常提的“三苦”地区,即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金阳首届扶贫干部韩建设刚到金阳的时候,水土不服,连续一个月拉肚子发烧,但两年的扶贫时光过去了,韩建设不仅学会唱彝语的迎宾歌,还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致富路。金阳县有古法种植青花椒的传统,韩建设发挥县里盛产花椒的优势,用我行扶贫资金100万元打造出500亩“青花椒高产高效林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和林下套种白魔芋等经济作物,每亩增收90%,惠及700余人,彝族乡亲高兴得夸赞“瓦吉瓦”(好得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加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2016年,我行在“扶贫日”当天,宣布实施贫困大学生招聘计划,提出用5年时间招聘1000名贫困大学生。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向符合条件的学生宣传我行的招聘政策。金阳彝族学生俄底么里杂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口多,经济一直比较困难,因为专业不是金融,担心不符合我行的招聘条件,扶贫干部反复做工作,鼓励她复习准备,最终被四川凉山分行录取。目前里杂已经成长为一名业务技能熟练的柜员,不仅带动了全家脱贫,更点燃了贫困家庭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之光。截至18年末工行已招聘了1427名贫困大学生,提前两年多完成了招聘计划。

在贫困山区,还有近40%的贫困群众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娄可伟、顾欣等扶贫干部详细摸底,掌握大量详实数据,向总行申请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扶贫项目。2018年,我行捐助的“健康快车”首次开进四川巴中,为1219名当地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手术。很多贫困患者住在大山深处,扶贫干部主动上门,打消贫困患者顾虑,协调解决往返交通等实际困难。不少患者手术复明后不禁喜极而泣,一名叫朱国荣的患者还写下“拔掉眼雾观天下,健康专列扬美名”的赞美之词。

看得见的梦想成真

“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喝上自来水。”来自万源市的聂继合老人动情地说。为解决村里“吃水难”问题,来自四川分行的80后挂职干部常艺螣和村里的党员立下军令状,经过40多天的奋战,建好了400立方米的蓄水池。在担任万源市茶垭乡老洼坪村第一书记两年后,常艺螣选择了继续挂职扶贫,担任万源市副市长,他说,要看着万源摘掉贫困的帽子,这一天马上就会来。

在万源李家沟村的总行派驻第一书记李兴柯专心当起了卖鸡书记,放弃北京优越生活的他,带着老婆和3岁多的孩子“全家扶贫”,今年两会期间,他的扶贫事迹入选人民日报《我们都是追梦人》微纪录片并被“Xi’s Moments”脸书政务形象账号转发,全网浏览量超过3000万次,有网民称赞道,工行的扶贫干部“好样的!”。

如今,4县市贫困人口已经由2015年脱贫攻坚战启动时的30万人下降到8.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8.7%下降到7.7%,4县市中贫困程度最深的金阳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8700元,通江早已超过1万元。南江于2018年底正式申报脱贫,并通过省级验收,通江、万源即将于今年底脱贫,金阳计划于2020年脱贫,4县市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工商银行24年来的一贯支持,是工商银行扶贫干部跨越2000公里的一贯坚守。纸短情长,大爱无疆,无法一一点到他们的姓名,他们当中,有的人已经退休,有的人已经离开工行,有的人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还有的人依然坚守在扶贫一线,无论身处何方,无论人生际遇,扶贫经历都是扶贫干部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都是他们一生的牵挂。在创造人类减贫史上最好成绩的伟大实践中,有他们的泪水、汗水、坚持、奉献……值得永远铭记与骄傲。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