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孟州市赵和镇党委政府瞄准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机遇,把植桑养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植桑养蚕步伐, 目前全镇已发展植桑养蚕1500余亩,亩收入达4000余元。

全镇耕地面积7万余亩,农业人口3.6万人,是孟州市最大的农业乡镇。镇党委政府选择交通便利,积极性较高的中临泉村首先发展桑蚕养殖业。并迅速辐射周边璩沟、南临泉、青龙沟等村,根据发展需要,在中临泉村成立了孟州市兴荣桑蚕养殖合作社,为广大蚕农提供一条龙服务。目前,全镇蚕茧年产量27万公斤,主要销往山东、山西、济源、沁阳等地区。为使全镇桑蚕养殖业得到健康发展,更好地建设新农村。近日,抽调专人对全镇桑蚕养殖业进行调查,得到二个情况、三点建议、四个盼望。

(一)二个情况,即热情不减和农民高兴。

先说热情不减。

在原来发展植桑养蚕面积的基础上,去年冬天中临泉村又引进桑苗 58 万株,新发展植桑面积 120 亩,同时他们还针对本地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育苗工作,大面积发展。目前全镇养蚕村主分布在北临泉、坡掌、下坡、上坡、西冶等8个村,广大群众植桑养蚕的积极性很高,桑蚕养殖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南方的一名顺口溜也得到应验“勤养猪,懒养蚕,二十几天见现钱。”植桑养蚕具有投入劳动力较少,蚕病较小,市场风险不大等优势,全镇目前全年能养蚕四茬,每茬养蚕800万头,四茬产鲜茧10万公斤,按现行价格每公斤7.5元计算,全镇蚕家总收入为750万元,再加上每年其它8个月外出打工或其它劳作收入,每个蚕家家庭年收入超过10000元,这样形势的发展必将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全镇经济的发展,是全镇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镇今年桑蚕养殖有望突破2000亩。

再说农民高兴。

在璩沟村有这样的说法:“大棚养蚕,四季来钱。一劳永逸,节省劳力。”它指的是一次植桑,多年受益,劳力投入不大却能年年得到回报,在家的家庭妇女干此活特别适合。植桑养蚕受到了多数家庭的认可。中临泉一户桑蚕养殖户大棚上有这样一幅对联:“ 东桑西移政策好,种桑养蚕效益高。”横批:“发家致富”。

通过调查,农民用发自内心的语言说道:“一年养蚕、四季来钱。我们感谢党,一要感谢总理免了农业税。二是盼望在国家东桑西移惠农工程的指引下,得到更多的实惠”。

围绕植桑养蚕业的发展,该镇农民经济人赵保才、璩智广等已与浙江、福建等厂矿企业多次接触,待全镇植桑面积超过3000亩时,将会在我镇建设蚕茧深加工项目,让广大种植户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产、供、销一条龙的优质服务。市兴荣桑蚕养殖合作社还积极采纳群众意见,有组织、有目的地认真探讨、研究集约化种植模式,努力提高生产效益,他们计划组织桑农在桑园套种韭菜、蒜苗、香菜等,在养蚕之余利用蚕棚种植蘑菇、黑木耳、金针茹等食用菌,有组织地组织桑农搞好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蚕沙加工药枕芯,利用品外蚕茧加工优质蚕丝被等,提高桑农收入,做大做强桑蚕养殖业。并打算自育桑苗,满足广大群众需要。

(二)对桑蚕养殖业的三点建议

一是紧紧把握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及时引导广大桑农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桑蚕养殖业,避免无节度地盲目发展,防止“蚕多必贱,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影响全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二是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结合,争取支持,帮助广大种植户摆脱目前缺乏技术、资金、市场的困境,选择适合实际的、农民乐于接受的利益连接机制,使桑蚕养殖由零星分散型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尽快地引导广大桑农发家致富。

三是合理布局,按宜桑则桑、宜粮则粮,宜菜则菜的原则,做好做大产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正确引导广大农民发展新产业。全镇计划充分利用岭旱地大力发展桑树面积5000亩,引进大型缫丝厂一个,实现蚕茧就地加工,就地增值,提高当地群众就业率和技术水平。

(三)四个盼望

充分利用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政策,大力发展桑蚕养殖业,广大群众有四个盼望:一是国家“东桑西移”政策能早日照顾到全镇桑农,给广大桑农一个扶持,吃下定心丸;二是国家银行能给广大群众一个优惠贷款利率,解决广大种植户缺乏资金的实际困难;三是保持市场稳定和保证技术指导;四是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周边县市要相互协调,在飞播施药的同时要周知广大养殖户,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