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史上,温氏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从7-8个农户凑了8000块钱搞养鸡场,到温氏股份上市,最高市值达到2400多亿。
今年,温氏(温鹏程)家族以120.9亿元身价位列201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16位。温氏的成功不仅仅是温氏家族的成功,也是参与温氏“公司+农户”联结模式的养殖户的成功,更是中国传统养殖业转向专业化、产业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从8000块养鸡场到1700亿市值上市公司
1983年,温氏原董事长温北英,当时的他还只是新兴县的一个养鸡技术员。温北英联合其儿子以及周边七户农户,以每股1000元的形式自愿入股,集资了8000元创办了勒竹镇养鸡场。
十年后的1993年7月26日,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为1288万元,经济性质为股份合作制,法定代表人温鹏程。 1994年10月20日,又正式将公司改名为“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随后一直到2010年的16年里可以说是温氏高速发展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几乎每一年温氏集团都会进行一次增资扩股,增加公司注册资本。
1999年4月注册资本11188万元,2001年3月注册资本25669万元,2003年6月注册资本40000万元,2008年8月注册资本156909.54万元,2008年10月注册资本188274.87万元,2009年5月注册资本225909.26万元,2010年5月注册资本248473.81万元,2010年10月注册资本314214.48万元。
从温氏集团这些年的注册资本变化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温氏发展的有多迅速,特别是2008年和2009年注册资本一跃达到22.6亿的规模。
然后,温氏集团又在2015年以借壳大华农的方式实现A股上市,201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正式挂牌深圳交易所创业板交易,发行价16.15元,首日开盘价71.98元,上市首日市值2005.12亿。
截至到2018年财报,温氏实现总营收572亿,实现净利润39.57亿,较2017年同比下降41.38%,这主要是因为行业处于周期谷底的原因。今年前三季度温氏营收483亿,实现净利润60.85亿,同比增长109.84%。
另外,据新牧网、新禽况出版的《2018国鸡产业白皮书》报告,2018年全国出栏商品代黄羽鸡38—40亿只。而温氏销售的肉鸡达到7.48亿只,占全国黄羽鸡出栏量18.7%-19.7%,占全国肉鸡出栏量9.1%—9.4%。
肉猪方面,2018年温氏销售肉猪2229.70万头,占全国生猪出栏量3.2%,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种猪育种和肉猪养殖上市企业。
温氏独特的发展模式
说到温氏的成功就不得不谈它独特的发展模式,1983年温氏还只是一个养鸡场的时候就建立了“公司+农户”的独特经营模式。
勒竹镇养鸡场向养殖户们提出,公司向养殖户们代销鸡苗和饲料,并承担肉鸡的销售,每只鸡收取5分钱的服务费,这便是“公司+农户”模式的雏形。
同时,在与农户签订养殖合约时即确定了领取物资和成本的价格,保证农户平均收益约为3元/羽,从而使农户收益与市场价格脱钩,让农户实现“旱涝保收”。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温氏把大量分散的农民统一起来经营,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第二,因为农户在与温氏合作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建养殖场,且在领取养殖物资前需要交一定的保证金,这样保证了温氏能够低成本快速扩张。
从温氏的这个“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上可以看出,实际上农户只需要负责把鸡、猪养大就可以了,而鸡苗、猪苗培育以及肉猪、肉鸡的销售全由公司完成,最后,公司在完成销售之后再与农户按照之前合同约定的价格结算收益。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温氏为了保证养殖质量不仅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养殖,还形成了一套对农户的激励机制。合作的农户若生产的成绩优于该范围,就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若差于该范围,则获得较低的收益。
过去三十多年来,温氏一直坚持这套“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只是现在这套模式已经发展的更加成熟,有些合作农户还配备了智能化的养殖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喂料、自动清粪、自动控温等自动化操作。
综上来看,无论是温氏的快速发展还是实现公司上市,温氏能够成功的核心就在它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这一模式才是温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