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习性
二、人工饲养池建造
三、鳝苗生产
人工繁殖:用作人工繁殖的雌雄鳝鱼中亲鳝。亲鳝最好用鳝笼捕捉,或从人工养殖的商品鳝鱼中挑选,切忌使用钓鳝。雌雄选留的比例一般为1:3
亲鳝培育:亲鳝催产前需精心培育,使性腺达到成熟。培育亲鳝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养雄鳝7-8条,雌鳝2-3条。饲料以投喂优质活饵料蚯吲或蝇蛆为宜,水深保持20-30厘米,经常加入好水质。在池中放些水生植物,如水浮莲,凤眼莲等,起遮荫和保护作用。
亲鳝的催产:通过一段时间培育后,至6月下旬到7月上旬,亲鳝的性腺发育已趋成熟,此时可以进行产前选择。雌鳝要求个体较大,腹部膨大纺锤形,用手摸有柔软弹性。腹面有一条透明卵带,有明显的卵粒轮廓,生殖孔红肿;雄鳝体重200-500克,腹部较小,腹面有血丝状斑纹,生殖孔红肿,用手轻压腹况且白色透明状液流出。
四、苗种培育
培育前的准备:鳝苗培育前,先清除塘底淤泥,修补塘埂漏洞,疏通进排水道,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生石灰的用量为每平方米100-150克,杀灭青蛙、蝌蚪及有害小杂鱼类。清塘式作须在放苗前10-15天进行,一周后将池水排去,然后注入新水备用。
鳝苗放养:刚孵化的鳝苗,体长17毫米左右,身体纤嫩,不能摄食,依靠吸收卵黄囊的营养维持生活。经过7天后,卵黄囊消失。此时将煮熟的鸭蛋黄,用纱布包好,浸在水中轻轻搓揉,将流出的蛋黄液,喂养鳝苗。
饲养与分养:无论是人工繁殖的鳝苗,还捕捞的野生苗,入池头两天,均撒喂丝蚯吲碎片,以训练鳝苗养成集群摄食的习惯,三天后,开始投喂整条丝蚯蚓,使鳝苗增加摄食量。丝蚯蚓的投喂量约占鳝鱼总体重的10%-15%,一天分4-5次投喂。
六、病害防治
发病原因:黄鳝在天然水域中具有很强抵抗力,染病机会很少,但在高密度饲养时,会导致病害发生,甚至造成大量死亡,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鳝病原因有:一是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发生伤害,使致病细菌侵袭;二是在运输和注水时,不注意水温调节,或天气骤变,温差骤然达到5以上;三是寄生虫所致;四是投饲料管理不当引起。
鳝病预防:针对发病原因,防病式作宜注意以下事项:采购与捕捞鳝种时,注意操作,免伤鳝体,特别要严禁钓鳝入池;做好鳝池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放养时进行鳝种消毒,方法是行在3%-4%食盐水或10ppm浓度的漂白粉液浸洗5分钟;在饲养管理中注意水温、水质控制、并严格执行“四定”投饲原则。
腐皮病:鱼体受损后引志细菌寄生所致。病状:体表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糜烂,尢以腹部两侧更为严重,故又称打印病。严重时,可看见骨骼及内脏,尾部经常烂掉。
防治方法:放养前,鳝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流行季节,用红霉素全池泼洒,用量为每立方水体25万单位;每50千克黄鳝用磺胺噻唑0.5克掺入饮料中投喂,每天1次,5-7天为一疗程;直接在病灶上涂抹高锰酸钾液。
水霉病:由水霉菌寄生于鳝体或鳝卵所致。病状:此病流行于春秋两季。霉菌孢子吸取鳝鱼或鱼卵的养料,向外长出棉毛状菌丝,在体表、卵表迅速蔓延扩展,形成肉眼可见了的“白毛”。
防治方法: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每立方水体100-150克,化水后全池泼洒;用3%-5%卵10-15分钟,连续2天;各用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和食盐配成混合液后,全池泼洒。
毛细线虫病:因毛细线虫寄生肠道引起。症状:毛细线虫白色,长1厘米左右,头较细,向后逐渐变粗,头部钻入肠壁粘膜,破坏组织,并形成胞囊,使肠壁发炎、红肿、大量寄生时,鳝体消瘦,伴有水肿、肛门红肿,严重时使病鳝致死。防治方法:按每千克黄鳝用90%的晶体敌百虫0.1克,拦入蚌肉、蝗蚓或鳗鱼配合饮料内投喂,连续6天。
蛭病:由水蛭寄生头部引起。症状:水蛭破坏表皮组织,吸取鳝鱼血液,引起细菌感染,病鳝活动迟滞,食欲衰退,影响生长,严重时致死。防治方法:用2%%晶体敌百虫溶液(25千克水加25克敌百虫)浸洗15分钟;或用100ppm硫酸铜溶液(25千克水加2.5克硫酸铜)浸洗5-10分钟。
发烧病:黄鳝养殖密度过高,体表粘液在水中积聚发酵,使水温骤升,溶氧降低引起发病。症状:病鳝在池内表现不安,相互缠绕,体有粘液脱落,池水粘性增加,头部膨胀,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降低养殖密度,更换池水或在当内拱养少量泥鳅,以便吃掉残饵,防止鳝鱼缠绕,维持良好水质。发病后可用0.7%浓度的硫酸铜液,按每立方米水体5毫升的用量泼洒全池。
敌害防治:有鼠、鸟、蛇、猫和某些凶犯鱼类(鲤鱼等)及家禽、家畜。一般采用捕捉或驱赶的办法清除。
七、捕捞技术
捕捞方法比较简单,少量捕捉,可用鳝笼诱捕;大量捕捉,可用夏花网牵捕,牵捕时将水生植物和淤泥一起围在网内,起网时先将植物取出,再将淤泥洗净,一般牵捕1-2网,即可将大部 分鳝鱼捕出。如若冬季捕捞,先将池水放干,待池中淤泥干硬后,翻耕底泥,将鳝鱼翻出拣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