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筒井镇通过发展油桃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梦”

编者按

春日遂宁的乡村,处处生机勃勃,一条条如“玉带”般的通村公路上车辆往来穿梭;田地上地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群众辛勤劳作的身影……一幅农村美好图景诠释着精准扶贫、产业脱贫取得的成果。

扶贫产业搞得好,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才扎得牢。随着6日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会议在遂宁市的召开,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脱贫致富故事正在遂州大地上演,这些故事的背后,是农民、土地与技术、品牌的有效对接,并合奏出一曲干群凝心聚力、合力攻坚的精彩旋律。

桃子树结出“致富果”

■位置:大英县卓筒井镇 ■致富经:壮大油桃产业 发展乡村旅游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上万亩桃花竞相绽放,将3月的卓筒井镇笼罩在一片粉红的烟霞之中。从2006年发展至今,卓筒井镇通过发展油桃产业,吸引了上千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种桃。特色产业的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梦”。

本月10日,第二届乡村旅游节暨大英县首届桃花美食节将在这里隆重开幕,油桃产业的发展为卓筒井的乡村旅游铺平了道路,也为村民增收添上了“新柴”。

桃林扩至万余亩

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

走进卓筒井镇三兴村,新修好的水泥道在桃林间穿梭。在一片桃林旁,三兴村5组村民胡付菊正在摘葱。就在几天前,一位老板租下了她的桃林办农家乐。

“想不到这桃林不仅可以卖桃子,还能出租。”胡付菊满脸高兴。10年前,胡付菊将自家的田地全部种上了桃树。去年仅靠卖桃子,胡付菊就收入3万余元。除了卖桃,胡付菊还养了50头猪,一年下来,她和老伴靠着卖桃、养猪和种粮食,收入就达到了10万余元。

“我比儿子和儿媳妇在深圳打工还强。”说到这,胡付菊很自豪。

记者了解到,卓筒井镇的桃林已扩大至万余亩。2016年,卓筒井镇产桃3850吨,总收入达1450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卓筒井桃林覆盖7个村,核心区位于三兴村、为干屏村、安乐村。”卓筒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军告诉记者,去年该镇贫困村蓄金村700亩桃树实现了初挂果,该村人均增收600余元。油桃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

农产品与市场精准对接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7日早上,为干屏村村民代自然的农家小屋正忙着“装修”。

“未来6年,这里将不再是我的家,因为我已经将它租给别人办农家乐了。”代自然说,每年3200元的租金让他相当满意。

越来越多的人嗅到了旅游节的商机,仅今年卓筒井的农家乐便开了10家。“现在这里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政府不仅拓宽了道路,还修了停车场。届时,山上赏桃花,树下吃农家乐,将别有一番风味。”农家乐老板白前位非常看好卓筒井镇未来的发展。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油桃产业的壮大。2006年,为带动农民发展油桃产业,卓筒井镇成立了翠口香油桃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引导村民发展油桃种植。目前,合作社的社员已发展至3000余户。

就在今年,该镇又成立了大英县翠口香桃农旅产联式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政府+职能部门+村两委”的方式,通过工商资本入股,形成产联结合,分工明确的多元共同体,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精准对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发展。

“产联式专业合作社运行将更加规范,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药、分户管理,让卓筒井的油桃产业发展得更好 。”翠口香油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万兴说。

(遂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朝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