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惠风和畅。走进莘县俎店镇杨安洲村的西甜瓜种植大棚,一片勃勃生机。“五一前后,我的西甜瓜就能卖了,幸好有段书记。”种植户杨明池高兴的说。
杨明池口中的“段书记”正是省科技厅派驻莘县俎店镇杨安洲村第一书记段卫东。
2019年4月28日,段卫东初次来到杨安洲村,尽管提前思想有所准备,但现实还是让他大吃一惊:这个仅有166户、508口人的小村庄,建档立卡贫困户却达25户、55人之多。17名党员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10人,年轻党员又外出务工4人。村民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不剩钱。
怎么办?怎样才能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这位带着扶贫资金和先进农业技术来扶贫的第一书记首先想到了向土地“要”效益。“这个村比我想象得的要落后的多。群众思想墨守成规,难以打破。”段卫东指着眼前已经建成的两个育苗大棚说,“这里原来是村头荒,杂草丛生,零星的长棵树苗,百姓象征性的种点儿农作物。但是把它征用过来,百姓又各打自己的小算盘儿,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甚至故意为难。”
“为这事,他当初甚至偷偷哽咽。堂堂七尺男儿如此,个中艰辛可想而知。”莘县县委县委副书记(挂职)、莘县省派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书记王伟感叹道。
面对现实,这位年近六旬,头发花白的第一书记,最终选择了逆水行舟,迎难而上。群众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只有村里党建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牵住支部这个“牛鼻子”,才能改变村民的传统思想观念。段卫东和村两委一班人秉着“事事有人问,件件有着落”的原则,加强党员的培训与管理,广泛吸收积极分子,培养后备干部,壮大组织力量,切实解决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服务能力弱化的问题。发动党员义务劳动,进而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人心齐,泰山移。”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团结一心的群众力量,经与村“两委”集体研究,征得群众意见,段卫东多次带领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同时借助“娘家”的信息资源优势,选择与当地资源相配套、具有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的特色西甜瓜产业为发展方向,投资300万元注册成立聊城鲁蔬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实施“俎店镇西甜瓜繁育推广示范基地项目”,形成“企业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农户”的管理模式,组建了“莘县俎店镇科技扶贫服务队”和“杨安洲村农科驿站”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将先进的技术及优质的服务送到村民身边。在科技扶贫服务队成立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已培训200余人次。
“看着这满棚圆溜溜的甜瓜,想着再有一个月就能鼓起来的钱袋子,我做梦都能笑醒。”种植户杨代祥笑容满面地说,“从幼苗定植、棚膜覆盖、悬吊瓜秧、人工授粉、幼瓜管理直到现在长大成瓜,多亏了段书记和科技服务队。”
“这瓜卖销路好吗?”面对记者的询问,杨代祥答道:“我们种之前都和育苗的公司签好合同了,由他们按市场价回收,我们也可以拉到附近市场去卖。”
“我们村将再调整土地60亩,用来建设现代西甜瓜产业科技示范园,目前正在进行地上物清理,马上可以动工。”杨安洲村支部书记杨明银介绍,示范园将分三期开发,涵盖蔬菜商业化育苗、良种示范推广、标准化种植展示和农产品电子交易四大功能区。全力打造以西甜瓜工厂化育种育苗、高科技标准化种植为主的现代产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园区引领发展现代西甜瓜产业,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亢慧芳 任瑜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