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
越南结缘
黄权是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人,1964年到钦州汽车配件厂工作,1984年,他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出外闯荡江湖。他对养殖野生动物比较有兴趣,曾养过山龟、山瑞,后来又到凭祥养蛇。
他30多岁时患上腰痛病,腰肌劳损,疼痛难忍,行动困难,曾多次到大医院治疗,但效果都不佳。
一次,黄权从凭祥进入越南某地,看见一农民养有许多蛤蚧,他在养殖场里买了几瓶蛤蚧酒回来,还未吃完,腰痛就消失了。他十分高兴,便翻开书本,查找到蛤蚧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具有益精壮阳、润肺利脾、定喘止咳之功能,对肾亏所致的腰膝冷痛有明显疗效。于是他从救助众生出发,下决心养殖蛤蚧。他把多年养殖野生动物积得的钱,在钦州城西明珠巷买一块屋地,2002年夏投资18万元,盖起一幢5层共400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又制作800多个木箱,砌了700多个砖头垌,开拓他养殖野生动物的新篇章。
探索前行
黄权开始养殖时,先到东兴、凭祥等地购买健康的蛤蚧回来养殖。但因技术不过关,死了不少,特别是到冬天,气温持续下降时间较长的季节死亡最多。他初步算了一下,仅2003年他从外地买回的蛤蚧几乎“全军覆没”,损失了25000元。但他不灰心,不丧气,他坚定地对家人说:“万事开头难,失败乃成功之母,我总会探索出一条路子的。”
黄权就是这样不怕失败,不怕困难,他分析了养殖蛤蚧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蛤蚧过不了寒冬这一关。他利用鸡场开灯取暖的原理,一到冬天寒冷季节,他把野外养殖的蛤蚧捉回主场,放进木箱里,在箱下放水,把灯泡压进水中一半,让水发生蒸气,温暖湿润了木箱的蛤蚧。
这一改进,果然成功。2004年,黄权的蛤蚧养到了6000多条。
蛤蚧规模养殖
黄权采取多年养蛇的经验,到外地选购一些健壮的蛤蚧种苗回来饲养交配,产蛋、孵化,进行自繁自养。黄权从2005年起,他自繁自养的蛤蚧超过10000条。
为了提高养殖蛤蚧的成活率,黄权还进行大、中、小分箱养殖。大的公母蛤蚧同放在一类箱,以容易交配产蛋;中等大的蛤蚧,放在中等箱房养殖;小的蛤蚧放在小的同类箱房养殖;刚孵出几天的蛤蚧,还要格外看管好,特别是破壳爬出来的幼小蛤蚧,还不会吃东西,需亲手把一条一条的黄粉虫放进小蛤蚧的嘴里喂养。
由于黄权的精心护理,每次孵化出来的小蛤蚧成活率很高,一般都达到90%以上,2006年的养殖量达到12000多条,比2005年增加2000条。2006年7、8月间,中国动物学会理事、广西动物学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李丕鹏,博士黄乘明、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罗永魁等先后到黄权的蛤蚧养殖场参观指导,对黄权的科学养殖、规模养殖给予很高评价。
今年黄权又采取新办法,新做500多个木箱,除继续雇请6位工人养殖外,还叫几名养殖能手帮养蛤蚧8000多条,使他全年养殖蛤蚧的数量增加到20000多条。黄权的养殖场名为:钦州市龙发海蛤蚧养殖场。最近,国家林业局批准为试点。
目前,蛤蚧尚属奇缺的珍稀野生动物,价格越来越高,100克以上的蛤蚧卖到广州、深圳、港澳一带,每条超过50元,而且还供不应求。黄权的蛤蚧从2004年开始,平均每年养有10000条以上,今年数量更多,是历年养殖最成功的一年。他的产品大多数销往广州以及东北的一些制药厂,收入相当可观。屈手指算算一年又一年的收入,一家人发自内心的笑声,常在“蛤蚧楼”上迴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