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黔西南日报 中国黔西南
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册亨县巧马镇锅厂村帮扶干部 李红
我叫李红,是一名基层帮扶干部,在我看来:扶贫路上最美丽的风景是群众的一张张笑脸,群众的幸福指数是一张最好的“民生答卷”。
我的帮扶对象是锅厂村坪上组的群众,刚刚接触扶贫工作,为了尽快了解包保户的致贫原因,理出帮扶措施,我冒着近40℃的高温天气到所包保的锅厂村坪上组王国志家进行走访,内心激动又忐忑。
“王叔,你好,我来你家坐两分钟哈,我是你家的包保责任人李红,很高兴见到你,我想跟你核实一下你家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一些基本信息。”王国志说:“我现在忙很,你要问什么嘛,我一样都晓不得,我家老火很,什么都没有,要问什么你自己问村里面啊,你不要再烦我了……”
第一次到王国志家进行走访,面对他们一家人的爱答不理、冷漠相待,我有些手足无措,心里也变得沉重起来。
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不管群众怎么想,我一定要把贫困群众最真实的情况作为工作重心,坚持到底,用真心换真情,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王国志家只有他跟他的儿子王昌荣两个人,王昌荣鉴定为视力一级残疾,他虽然是个残疾人,但勤奋好学,他告诉我说:“想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自己在家也自学过几年的盲人按摩技术。”
根据王昌荣的实际情况,我积极对接镇人社中心,了解到浙江省绍兴市盲人推拿店正在招聘盲人按摩师,一个月收入也有两三千元,还能学到许多新的按摩技术,我推荐王昌荣去了,他非常满意,表示一定会干好的。
几个月后,我接到了一个外省的电话,是王昌荣打来的,他告诉我说:“现在生活得很好,有事情做,有交流的圈子,很幸福,特别感谢你。”
王国志本人一直对养殖肥牛非常感兴趣,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后,我给他报名参加镇里组织的养殖培训班,加强理论知识拓展视野,后期还为他家申请了2万元的产业发展项目补助金,通过王国志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养殖肥牛从最开始的几头发展到几十头,现在每年都要售卖4头以上的肥牛,收入上万元,2019年,王国志家脱贫了。
今年年初,王国志打来电话说:“小红,我家今天宰牛过年,有很多牛肉,你过来我家吃宰牛饭哈,我们等你吃饭哈。”当时,接到王叔的这个电话,我内心非常地高兴。
我深有触动,群众态度的改变,幸福指数的提升,都是扶贫工作中的“成绩单”。(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陈州 通讯员 杨欢 整理)
种地瓜过上甜蜜生活
晴隆县光照镇东方红社区村民 伍光辉
我叫伍光辉,52岁,是晴隆县光照镇东方红社区旧哨组村民。
回想到以前的生活心酸不已。当时,村里到处是荒山,道路没通,交通条件比较落后,生活十分辛苦。多年前,父母生重病,花了很多的医疗费,我既要照顾父母,又要给人打零工挣钱养家,家里的负担变重了。后来,两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收入更少,家里加起来的总收入都不够家里开支,常常担心没钱交学费,由于孩子读书,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我家在2013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眼看负担越来越重,我无论如何都要让两个孩子好好读书,安心学习。我正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时,听说村里适合和鼓励种植地瓜,我萌生了种地瓜的念头,决定去试一试。
种植地瓜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种植时由于缺乏种植技术,种出来的地瓜并不好,后来我去翻看相关书籍,跟着书自学地瓜种植技术,科学用肥,一次次摸索,渐渐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一年种植,地瓜就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坚定了我继续种植的信心。
去年,我扩大了种植面积,种植了8亩地瓜,是村里的地瓜种植大户之一。为了多卖点钱,我每天晚上骑着三轮车,拉着三四百斤地瓜,到县城的夜市街去卖。我的地瓜都是当天去地里现挖现卖的,光是靠着这一点,我的地瓜就比别的要新鲜许多,而且很甜、水分又充足,还会经常多送一些地瓜给顾客,所以,现在县城的顾客买地瓜都来找我,完全不愁销路问题。
去年,仅卖地瓜,我家的年收入就达到了2万元。自种植地瓜以来,不仅还清了父母看病所欠的账,也正式脱贫了。
我在脱贫的路上,始终没有停下致富的脚步。今年,我利用自家土地,还种植了4亩甘蔗和板栗,今年甘蔗的长势很好,产量高,收成也不错,生活越过越甜蜜。
如今,我两个孩子已毕业都在贵阳上班,一家人也算过上了幸福生活。新的一年,想发展养殖产业,养点牛、鸡和鸭,打算把房子改建成二层,让家人住得更好、更舒服,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可以一步步走上致富小康路。(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田秋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