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杨天龙就成立了合作社。为了说服村民种植水果玉米,他挨家挨户地找,并承诺提供种子、种植技术、签协议回收,最后终于有30户村民愿意尝试种植,种植面积近100亩。水果玉米每亩产量5000根左右,这意味着110天后,杨天龙要卖出50万根玉米,家里人都替他捏把汗,而杨天龙却只用了一招就成功打开了市场。
2009年7月,水果玉米开始成熟了。杨天龙没有到农贸市场和超市找销路,而是盯上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她的姐姐。
杨天龙的姐姐杨瑞梅:他过来找我说,姐姐,你帮我销售一下,玉米现在出来了。
杨天龙:我的经验不足,需要有经验的人去做、只能是听专家的,专家说的算,我姐的话相比我也算专家嘛当时。
杨天龙的姐姐,开过服装店,做过售货员,当时正在做户外用品生意,而杨天龙看中的是姐姐销售户外用品的地点:小区里。
杨天龙的姐姐杨瑞梅:当时因为我自己也在各个小区有客源,有稳定的客户,我跟小区的物业比较熟悉,在小区一直卖户外产品,杨天龙可能看中了这一点,觉得玉米可能在这个小区里面会销售的很好。
杨天龙招聘了20位销售员,利用姐姐的销售渠道在兰州市的十几个小区同时卖水果玉米。通过品尝的方式,让小区住户了解水果玉米,结果非常受欢迎。
杨天龙的姐姐杨瑞梅:好的时候,有时候像周六周日的话能到七八万。
2个月下来,通过兰州市的小区销售模式,杨天龙当年发展农户种植的100亩水果玉米,全都销售了出去,销售额达到了35万元。这时,大家也有了一个疑问,刚出校园的杨天龙怎么一下子成了大家眼中的销售高手,而这一切都和他在上大学时做的一个调查有关。
2006年,杨天龙有了种植水果玉米的念头之后,因为没有经验,担心对市场判断失误。他就利用学校论坛,集合了20多位大学生,在北京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做起了有关玉米的市场调查。半个月之后,有效问卷就收回了1000多份。
杨天龙:调查结果也很支撑我们的想法,就是觉得这个市场可能是存在潜力很大的空间,只需要我们去做好一点去拓展就可以了。
在收回的那1000多份问卷中,有一项结果引起了杨天龙的注意,就是城市人是水果玉米的主要消费人群,杨天龙想,让水果玉米进商超或是开专卖店,自己一个毕业不久的学生还没有那个实力。若只是在县城农贸市场卖,也只是小打小闹做不大。这才找到了在小区里做户外生意的姐姐,因为小区的住户正是他的目标群体。
2008年6月,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杨天龙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甘肃省榆中县,他要种植水果玉米带动周边致富。5年后的今天,他创办甘肃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了11000多亩种植基地,水果玉米更是被他打造成了榆中县的一个特色农产品销售到了全国30多个城市。2013年上半年,杨天龙建设了新的办公楼和厂房,还和广东的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自主研发了一套专门用来给玉米降温包装的流水线,下半年上线。5年时间,杨天龙从一个大学生转变成村民佩服的创业明星。那么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这里是甘肃省榆中县举办的一个水果玉米采摘节。其中,一个环节,让所有在场的观众都看得很兴奋,那就是生吃玉米的比赛。
在规定的一分半的时间里,吃了六根半水果玉米的游客成了当天的赢家。
接下来,另一个环节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参与,其中一位游客摘到了一个重达543克的水果玉米被评选为当天的玉米王,拍出了1200元。
这些环节都是这个叫杨天龙的人想出来的。他也是这个水果玉米采摘节的主办者。杨天龙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他的水果玉米。
游客:这个水果玉米,我原先以为这个东西只能是煮着吃,今天在这个现场我才知道这个东西还可以生吃。刚刚我也尝了一个,我觉得口感非常好。
说到杨天龙,这个小伙子在周围人眼里是个能成大事的人。
朋友孙金龙:他能全身心的扑在农业上,我觉得他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更多的时候,他不是说是像一个纯粹的商人,他就是想做大事业的那种人。
合作伙伴王全林:我觉得他是具有的知识面和他的思想状况,整个一个知识架构,他的一个综合能力,在我所接触这些人中,确实是一个非常少见的一个优秀的创业者。
合作伙伴何敬煊:我觉得他真的是很有梦想的一个人,其实我也想有梦想,但是怎么去追寻?他有这样的梦想,不断的追寻这个梦想,我觉得很好。
记者:这是蚂蚁窝。
杨天龙:现在它马上采取应急预案,看,速度快不快。
记者:你是不是对小虫啊,小植物什么都很了解?
杨天龙:这个,我养过。我就拿回去以后放在玻璃杯子里面。
记者:在家养蚂蚁啊?
杨天龙:对,养了两年。
杨天龙的母亲王东芳:从小的时候他就把那个蚂蚁他都养上,瓶子里装上,土装上他就看到蚂蚁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写作文都是从这些事上写的。
杨天龙的母亲王东芳:从小他就喜欢这些感兴趣。
杨天龙的姐姐杨瑞梅:他从小就弄这些,向日葵就是苗,他从那面随便用手指头扣一个回去,他手指头弄一个洞,然后把这个放进去,这就活了。
杨天龙告诉记者,在村里长大的他从来没有向往过繁华的都市生活,就是对蚂蚁、青蛙这些小动物和地里的庄稼感兴趣,并且立志将来就要学习农业。
2003年7月的一天,杨天龙家的院子里笑声不断,父亲大摆宴席,庆祝儿子考上了大学,望子成龙的父亲乐开了花,但他没想到,美梦却在不久之后变成了噩梦。
2003年11月的一天,父亲杨水清收到了杨天龙从学校寄来的一封信。父亲纳闷,杨天龙从来没给自己写过信,有什么话不能打电话说呢?这封信至今还被杨水清锁在抽屉里。
记者:您还把它锁上啊?
杨天龙的父亲杨水清:嗯,原来他的一些论文,我都一直收着。
记者:全都保存着?
杨天龙的父亲杨水清:嗯。是。
杨天龙的父亲拿出了那封信,这信长达23页,信的内容是杨天龙请求父亲同意他退学。在信的最后一页,杨天龙写了这样一句话:爸爸,我想问问你,我为什么叫杨天龙?
杨天龙的父亲杨水清:他这个意思我也知道,他就说是,他为什么要叫杨天龙,就是,他就要飞起来,腾飞起来。
信中杨天龙告诉父亲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想回去复读,考一所更理想的大学,以后做一番大事,对得起“杨天龙”这三个字!
杨天龙的父亲杨水清:我就感觉,他这个信是在。到那个时候,真的我就答应他了。虽然答应了。但是作为父亲来说,一种思想这种心里感觉真的不好受。
看完信,父亲已是泪流满面。尽管心里万分纠结,但他还是提笔写下了“我同意我儿子杨天龙退学”的家长意见,短短几行字,杨水清却写了很久。
第二天,杨天龙把父亲传真来的家长意见交给了学校。
杨天龙:我自己好好的把以后的路和我自己要做什么,我好好考虑了一下,最终我选择我自己决定要放弃,重新去选择。
原来,杨天龙当初看到生物工程这个专业名,以为就是研究动植物的。可去了学校一上实验课他发现,研究的都是微生物。跟自己想象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于是他想要退学复读,这才给父亲写了那封信。
几天后,杨天龙真的退了学。
村里最好的大学生居然退学回来了,一下子,周围说什么的都有。
村民王霞:他好像是没事儿干,瞎折腾。那理解不了,谁能理解。我们这里出大学生都不容易嘛你说。
好不容易考上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杨天龙非要退学再复读一年,能考成什么样,谁都不知道,村民都不理解他,但杨天龙对自己的目标却十分坚定。
杨天龙:我想学一个宏观的一个农业方面的,就比如说动植物的这些,能看得见的这些宏观一点的。
朋友杨军:他这个人就是,他自己喜欢的,他做什么都成,他不喜欢的,他特别难受。
2004年7月,20岁的杨天龙以620分的成绩考入了中国农业大学。并选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专业,种子工程。大学刚开始不久,同学们发现,杨天龙好像跟别人有点不一样。
大学同学刘屹湘:他会在他的宿舍那个墙上,然后柜子上、床上,床的前墙沿、床的天花板上,贴上特别多特别多的白纸条,然后在纸条上比如说写上时间等于生命,时间等于金钱,反正他有很多很多的标语,当时我们都特别不理解,怎么能够像比在高中还要更加严格的来要求自己,那样大学还有什么乐趣呢。
杨天龙:右边一个,左边一个,反正你把头往哪拐,不是批评你的,就是让你要做好的。
别人忙着享受大学生活,杨天龙却时刻不忘自己写给父亲的那封信,他下决定必须要有所成就。
2005年寒假,大二的杨天龙带回了一个大塑料袋,打来一看,里面全是玉米种子。在他的家乡榆中县,到处都是成片的玉米地,但杨天龙带来回的却是当地从来没有种植过的水果玉米。
记者:这可以生吃吗?
杨天龙:对啊。生吃口感相当不错,这个时候还稍微嫩了一点点。你试一下。
这水分很大的,你渴的时候,可以把它当像吃西红柿,吃苹果一样可以直接吃。味道更接近于青豌豆里面小籽的那个绿籽的味道。
杨天龙告诉记者,他在读大一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水果玉米的种子。想到家乡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玉米,可种的都是卖不上价的普通玉米,当地人称作老玉米,而水果玉米卖价比老玉米高一倍。杨天龙萌生了要在家乡发展水果玉米的想法。
2008年6月,一个消息在村里传开了,读了四年大学的杨天龙又回来了。这次,杨天龙一回来,就在村里四处转悠,说要带大家种水果玉米,并声称:种多少,他就收多少。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从来没做过生意就敢夸下海口,结果根本没人响应他!
村民杨满仓:哎呀,开始还有些思想的顾虑嘛,对不对。
记者:你们顾虑什么啊?
村民杨满仓:顾虑的就是,一个是种不好,一个是售不出去。
当地人没见过水果玉米,都不敢种,怕的是卖不出,而杨天龙却非常自信。
杨天龙:可能事在人为,如果说这件事情我去做的话,我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的话我不会去做的,但是我的信心可能对于客观条件来说,公正的判断,可能成功率就70%,但是我的信心始终是在百分之一百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