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近年来,镇巴县大力实施乡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着力培养支持本土人才,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他们扎根于农村创业兴业,带头发展符合本村的特色经济,带动自己的父老乡亲一同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走向富裕。
清扫牛棚、喂料蓄水、铡草配料
天刚蒙蒙亮,
在永乐镇核桃树村
金草地农牧专业合作社内,
负责人王林已经开始忙碌不停。
王林是金草地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核桃树村副支书。近年来,他苦干实干,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养牛致富带头人。
“养牛最主要的是保持圈舍干净、防疫做好、草料跟上,说到底就是要勤快。”王林一边工作一边和我分享养殖心得。
合作社内,六七十头牛膘肥体健,最大的能达1200斤。除开40肉牛外,还有20余头能繁母牛。“一般肉牛长大到1000斤以上我才会卖,不用我出去推销,外地老板直接上门来买。去年我卖了50头肉牛,挣了80多万!”说起去年的大“丰收”,王林脸上洋溢着喜悦。
前几年,担任核桃树村副支书的王林,为脱贫致富,经过多方考察,他发现养牛行情不错,加上父辈有养牛经验。就拿出积攒的积蓄注册了合作社,并修建了牛场。刚开始时由于粗心,从外地购买了20头繁殖母牛,由于养殖技术还有所欠缺照料,导致3头母牛流产,直接损失3万多元。
“我赶紧找到村里防疫员手和县、镇畜牧技术人员指导我开展养殖,整天整夜守在牛棚里。”王林说:“还好经过细心照料,其他母牛都顺利产下牛犊,存活了下来”。
提起这几年养牛的过程,王林有辛酸也有开心:“养牛是个精细活,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每天五点多钟就得起床,白天要给他们准备饲料,晚上要清理牛棚,做防疫。最难熬的是母牛下犊的晚上,我得整夜守在牛棚里,生怕有什么闪失。不过当看到牛犊顺利出生的那一刻,感觉又有了新的希望”。
后期养殖时,他积极报名参加县、镇组织的各类养殖培训,也逐渐掌握了繁殖母牛及肉牛养殖技术。
“引进外地牛群发展养殖业,对自己来说,就是新手上路。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就通过微信、电话向县、镇两级的技术员请教,平日里则认真观察种牛和牛崽的成长情况,学习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应急措施,经过几年的养殖,自己也变成了一名养牛的老司机。”王林一脸自信的说道。
得益于政策支持和肉牛市场稳定,王林今年又准备继续扩大规模,继续修建新的牛舍、定位栏等设施。
合作社养牛走向正轨后,作为村副支书的王林,便主动帮助所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截止2021年底,直接带动20户农户社内务工,间接带动45户农户生产创收,实现稳定脱贫。
“接下来我将继续把握住产业发展政策契机,扩大养殖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通过抱团融合发展,降低养殖成本,形成肉牛养殖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王林开心地说道。
谈到未来的规划时,王林说“他想用自己所掌握的养牛技术,让永乐镇符合条件的村民都参与到发展养殖产业中来,共同走养牛致富的路子”。
永乐镇党委书记龙光斌介绍道:“自乡村振兴战略启动以来,永乐镇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将牛产业作为强农富农、群众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来培育,并依托肉牛产业,发展猪、羊养殖产业。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不仅让农业产业做起来,也让群众从中获得利益,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下一步,永乐镇将持续探索“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思路,努力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扎实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党建引领、党员示范、银企互动、农户参与”的产业新格局。(王铭杰)
编 辑:王 辉
审 核:董杰治
总 编:邓飞义
投稿邮箱:4187343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