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为唇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和花穗入药,味辛,性温。有发表祛风,利咽,清热散瘀,破结消疮毒及透疹的功能。主治外感发热,咽喉肿痛,麻疹不出,荨麻疹,产后血晕,炒炭治便血,崩漏等症。目前荆芥种植遍及全国,我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适应性强,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常规农作物,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宜大面积推广。现根据生产实践,将荆芥的大田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地的选择与处理
栽培地应选择平川地,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土质黏重,低洼积水盐碱重的地方不宜种植。整地前多施基肥,每亩施堆肥、厩肥或熏土等有机肥1 500~2 000kg以上,均匀撒于地面。再深耕25cm左右,耕后耙细,使土块细碎,土面平整,然后做成宽1.30m、高10cm的高畦,也可做成平畦。
2播种方法
2.1点播
荆芥在生产中一般采用直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按窝行距17~20cm,挖窝深5cm左右,窝内浇人畜粪水,每亩约1 000kg,用草木灰拌匀的种子(俗称种子灰)撒于窝内,每亩用种250~300g,播后不覆土也不镇压。
2.2条播
在畦面上开横沟,沟距约20cm,沟深5cm左右,施入人畜粪水,均匀地撒入种子灰,播后不覆土,用脚稍踏实,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每亩用种500g。
2.3撒播
在畦面上施人畜粪水,均匀地撒播种子灰,并用木板稍加镇压,每亩用种500~700g,出苗前后保持土壤湿润,7~10d出苗。
3 大田管理
3.1间苗定苗
直播田间幼苗出齐后,苗高4~5cm,及时进行间苗,间去密集苗。苗高7~8cm定苗,按株距5~7cm留拐子苗,如有缺苗,将间出的大苗壮苗带土移栽,栽后浇水,保证成活。
3.2中耕除草
要经常中耕除草,保持田间土松无杂草,一般20d左右进行1次,撒播的不便中耕,只注意除草,一般封行后不再中耕。
3.3追肥
追肥在定苗后进行,可追1~2次.每次追施人畜粪水1 000~2 000kg,也可追施硝酸铵每亩10~15kg或尿素5~8kg。
3.4灌溉、排水
幼苗期需水多,气候或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成株后抗旱力增强,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掉田间积水。
3.5病虫害防治
荆芥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是立枯病、根腐病、茎枯病、黑斑病等;虫害主要是蚜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立枯病用70%敌克松1 000~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2次;防治根腐病要做到清洁田园,防止田间积水,大田发病时用70%敌克松1 000倍液或五氯硝基苯2 000倍液灌根防治;茎枯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是实行轮作,轮作应3年以上,发病初期用0.50%~1%硫酸铜溶液浇灌病区,还可用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或50%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d喷1次,连喷3次;发现黑斑病病株,要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发病期间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7d喷1次,连喷2~3次;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用50%辛硫磷乳油与细土按1:2比例拌成毒土在播种时撒施防治。
4收获
4.1荆芥及芥穗的采收当荆芥大部分花凋谢,花序下部1/3结实,果实呈现黑褐色时收割。收割选择晴天,将花穗剪下,也可同时收割,到场院再分开。芥穗和荆芥其他部分分开,晒至7~8成干,置于通风处,搭架阴干即可,芥穗不宜曝晒,以免挥发损失。
4.2种子采收种子收获必须在植株全部成熟时才能采收,一般比收获全草迟20d,收后晾晒,置通风处贮存。5粗加工
荆芥:将收获处理好的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芥穗:商品上称为荆芥穗。在采收时,摘取花穗,分别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