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养鱼塘调水、肥水技术建议TOC\o"1-3"\h\z\uHYPERLINK\l"_Toc311391169"一、鱼病的根源PAGEREF_Toc311391169\h1HYPERLINK\l"_Toc311391170"二、水质调控有哪些方面工作要做PAGEREF_Toc311391170\h2HYPERLINK\l"_Toc311391171"三、池塘水体调节方案PAGEREF_Toc311391171\h4HYPERLINK\l"_Toc311391172"四、水库湖泊调控方案PAGEREF_Toc311391172\h5HYPERLINK\l"_Toc311391173"五、精养鱼池如何正确肥水PAGEREF_Toc311391173\h5HYPERLINK\l"_Toc311391174"五、整套水质调控预算PAGEREF_Toc311391174\h8一、鱼病的根源随着池塘养殖集约化程度和鱼产量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引起鱼患病的原因有哪些?其实鱼发病最终根本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池塘多年未干塘消毒,病原体及虫卵等发病因子未消除。2.引进的苗种种质退化或带有病原体或寄生虫,体质不佳。
3.投喂营养不均衡的饲料,或投喂时未按“四定”原则,导致鱼体生长不正常。4.不同的养殖阶段未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如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极易因大量投饲导致池塘缺氧,从而使鱼体体质下降,极易发生鱼病。5、投肥不当(1)精养鱼池:在鱼生长旺盛期,6、7、8、9月投肥,从而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变黑最终引发水体环境恶变,爆发鱼类的各种寄生虫病及蓝绿藻的爆发。其原因为:由于该时间段是鱼的生长旺盛期,饲料投放量大,而吃不完的饲料及鱼的排泄物本身就是一种肥料(只需定期用生物制剂进行合理的分解利用更能提高转化成为肥料的利用率)。而此时再用肥显然不科学,直接会导致:A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各类水体问题(如透明度低、水质发黑等情况最终引发鱼病);B如不加强用生物制剂进行分解利用,各类有机物及排泄物耗氧量加大,促使水体溶解氧下降最终引起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影响鱼的生长。(2)水库、湖泊投肥当前水库湖泊主要养殖模式是滤食性鱼花白鲢养殖,而这需要培养大量的浮游生物,目前主要采取投入大量成本低廉的养殖动物新鲜粪便,但这些未经发酵的新鲜粪便带有大量寄生虫和致病菌,且在水体中耗氧发酵,导致水体溶解氧低、PH值偏酸,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积累,一旦水体营养不均衡或天气突变,极易爆发蓝藻或鱼病。
6.水质管理不善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水质是鱼类健康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所以养鱼八字经“水、种、饵、密、混、轮、防、管”中把“水”排在第一位。而目前有很多渔农只重视日常饲料投喂,而忽视了水质管理或未做到位,导致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积累,溶解氧低下,鱼体免疫力大幅下降,如天气发生突变,鱼极易患病甚至死亡。因此在做好日常投喂等工作情况下,如何做好水质调控是渔农养殖过程中重中之重。下面就精养鱼池和湖泊水库水质调控做进步阐述。二、水质调控有哪些方面工作要做(如何把水质指标参数改造好)要做好水质调控,首先要了解养殖水体主要水质参数。而目前渔民不了解养殖水质的基本参数(如溶解氧、盐度、pH、总氮、氨氮、亚硝态氮、磷酸盐磷、硫化氢等),很难给予针对性的水质调控。如果请推广站技术人员采用专用仪器测定,尽管测试数据精确,但他不可能同时为大量的养殖户服务,更不能适应养殖水质不断变化、要按时测定的要求。养殖户采用简易水质分析器,就可及时了解水中溶解氧、盐度、pH、总氮、氨氮、亚硝态氮、磷酸盐磷、硫化氢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1)精养鱼池面对水体状况不好的池塘,为了提高养殖效益最大限底的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我公司根据多年来的生产时间实践经验总结出调水必需遵循:测水、解毒、改底、肥水、稳水的四个原则即检测水质、水体解毒、、池塘水底改造、池塘水体调节,其步骤如下:1、测水全面了解当前水质各项常规物理(温度、PH值、溶解氧、透明度、水色、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硝酸盐、磷酸盐磷等)等综合指标,并做好数据的记录以便做好各项处理措施的提前准备,不要等水质完全变坏在去改水否则成本更高,同时对鱼的生长也会造成影响。
2、解毒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出现投喂式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池塘中大量有机物质的残留、存在,形成了池塘的自身污染。养殖用户大量使用消毒剂及杀虫药剂,在使用消毒、杀虫及灭藻产品的同时,造成了重金属离子及有毒物质的积累,对整个水体环境起到负面影响。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常常会碰到由于水体重金属离子污染而导致春季肥水困难,各类水产动物苗种由于自身应激能力较低,造成放养后大面积死亡,我们认为都与池塘的毒素有关,解除池塘毒素是肥水、调水、稳水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养殖对象应激前提。建议春季在使用消毒、杀虫等化学药剂后,先使用解毒类产品,解除池塘内各类毒素。3、池底水体改造(改底)池塘中的残余饲料、鱼虾的排泄物、浮游生物的残体下沉到池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淤泥过多易导致池水缺氧危害养殖动物。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经细菌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氧,往往使池塘下层水中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一但溶解氧偏低,就会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偏高。如氨、亚硝酸盐、硫化氢是鱼类生存、生长过程中的剧毒物质。浓度小时,能使鱼类处于不安定状态,食欲下降,饵料系数增加,抵抗力减弱;浓度大时,会使鱼中毒死亡等等。
实际在座的各位养殖朋友,都能够理解: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是有毒物质和有害细菌增加的罪魁祸首,是造成整个养殖水体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为达到最大限度分解水底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目的,有必要使用生物制剂类的底改产品,加速有机物质和有害物质的分解及再循环利用。如只用化学底改类产品,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建议要定期使用可沉底的生物制剂类产品。4、上中层水体调节包括絮凝剂净化水质(物理方法)、肥水、微生物制剂(水产专用菌)调节稳定水(生物方法)二部分;具体使用方式建议如下:(1)在提前检测水质基本没有问题时,应定期用液体(除特殊情况下粉剂不建议使用)及颗粒状水产专用菌互相配合调节稳定水质。在养殖池塘这个生态环境中,物质的分解转换是依靠微生物(既我们常说的EM菌等)的活动来完成的。因此水质的好坏与否一定是取决于水体中的EM菌的数量。实际就是菌群数量多,则水质基本良好,反则水质易出现问题。在养殖初期,池塘里生物量小,有机物质不多,溶氧充足,有机物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为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营养,而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养殖动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提供溶氧,并为养殖动物的生长营造良好水色。这时池塘处于相对的良性生态平衡状态。
随着养殖期的增长,池塘中的有机物越来越多,从某种意义上显然,因需要更多的微生物参于分解,否则分解有机物不彻底,易产生氨、有机酸、胺类、硫化氢、低级脂肪酸、醇类、甲烷等中间产物。这些产物对动物有毒害作用,能使养殖动物中毒,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引起致病、死亡。由于分解有机物速度慢,进入池塘中的有机物得不到及时降解,从而在池底淤积,经过一定时间易造成池塘老化,水质易出问题。因为池塘中的残余饲料、鱼虾的排泄物、浮游生物的残体等有机物质是依靠微生物来分解的,但池塘中自然存在的微生物区系前期还可以达到一定的作用效果,但中后期显然不足以分解掉进入水体的大量有机物,造成有机物在池塘中累积,引起池塘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因此添加水产专用菌后,由于水产专用菌中的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共栖,当需氧微生物耗尽了厌氧微生物周围微环境的氧,便为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即使大环境中有氧,而在某一微环境中,由于好氧菌的作用而成厌氧条件,就能使厌氧细菌良好生长。好氧细菌与厌氧细菌多功能的协同作用因此建议: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外界温度,因定期的补充正规厂家的微生物(水产专用菌)。可加快了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能把进入水体的大量有机物质快速而彻底地分解掉,减少或避免有机物质在池底的沉积,保持池底的清洁,达到改善和稳定水质的目的。
同时要注意的是:液体或粉剂菌液对水体上中层效果明显,但对水体底部效果不明显。因此对于底部建议使用颗粒状生物菌直接沉底进行定期分解可有效防止底部老化。如等水质恶变后,在进行调水成本高同时对鱼的生长肯定会很大影响。(2)在水已出现常规问题,首先因采用净化水质,后在采用生物制剂,而不是先用生物制剂;在高密度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水质混浊(泥沙过多、藻类繁殖过剩产生自蔽反应、水体有机质过多),悬浮物过多、透明度低,常常导致水体缺氧、鱼虾浮头,藻类死亡,养殖环境恶化,鱼虾极易发病,因此有必要使用絮凝剂对水体悬浮物进行吸附络合沉降,以改善水体透明度,增加阳光照射深度,提升藻类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解氧。(3)肥水肥水最重要作用之一,是增加氧气。池塘通过肥水,改变了水色和透明度。而水色和透明度主要是由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透明度就越低。浮游植物的作用,是能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浮游植物越多,则放出的氧气就越多。因此保持丰富的藻类是较科学增加水体溶解氧的方式(但不能过量既我们常用的透明度)。至于增氧机、化学增氧剂类产品只能是暂时的应急方式,因此肥水也是重要的调节水质方式之一。
三、池塘水体调节方案1、水质及水色正常情况下日常维护方案适宜鱼体健康生长的水质指标范围:①PH值:6.5-8.5,最适范围在7~8.5为宜。②溶解氧:5-8mg/L。③透明度:20-40CM。④氨氮:浓度0.2毫克/升以下时一般不会导致它们发病;浓度达到0.2毫克/升~0.5毫克/升,则对类它们有轻度毒性,容易发病;浓度超过0.5毫克/升,对它们的毒性较大,极易导致它们中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⑤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0.1毫克/升时,不会造成损害;达到0.1毫克/升~0.5毫克/升,它们摄食降低,腮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含量高于0.5毫克/升时,它们臀部底面呈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⑥硫化氢:不超过0.2毫克/升。⑦硝酸盐:1~2毫克/升。⑧磷酸盐磷:0.1-0.2毫克/升适宜鱼体健康生长水色:以黄褐色、浅褐色、黄绿色、浅绿色和绿色为好。日常维护方案:调水之前建议:对于使用了消毒、杀虫、杀菌的水体中,对水体解毒一次。5、6、10月份,每月至少二次使用水产专用菌(水体中上层)及以上生物底改素改底(底部的分解)调节和稳定水质,同时每隔10天使用专菌剂拌喂饲料,改善鱼体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减少粪便排出,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7、8、9月份,高温季节应增加底改和调水产品使用频率(每月至少三次),每10天使用可沉底生物制剂和水产专用复合菌调节和稳定水质,同时每隔10天使用专门菌剂拌喂饲料。无论水质如何,建议使用特效净水王每月至少一次。可以起到综合预防水质发黑、起泡及解毒、增氧作用。养殖过程中如水质较瘦特别是在中期,可适当加大投喂量及投入部分生物肥同时配合氨基酸肥水(但一定要找出水质瘦的原因如是否水体毒素存在、氮磷比例失调等等)。如按以上方式日常维护,可延长换水时间是普通养殖换水时间二倍及以上时间。可通过肉眼及检测水质理化指标进行日常监控,当限值上升快到极限时,既可换水三分之一。不可一下全换,否则易影起水产起动的对环境的不适。2、水质不正常情况下处理方案简介(其它详见公司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手册)水质出现普通浑浊时,速效底改化水泼洒,每亩用量500克,当水质出现严重发黑发绿起油膜及水泡等情况,特效净水王,每亩用量800克;后均用复合芽孢等微生态制剂产品在第三天进行全池泼洒后;以上二种处理方式后视水色改变情况连续使用一到二次改变后,恢复普通日常调水。3、拌料精华,每天或隔天以1:200比例喷洒到饲料中投喂。四、水库湖泊调控方案由于水库湖泊面积大,一旦水质变坏,处理成本很高,且修复时间周期长,尤其是爆发蓝藻,因此水库湖泊水质调控主要是以预防为主,目前在鱼类快速生长期间每月使用微生态制剂2次,可有效防止水质恶化,抑制蓝藻,减少鱼病尤其是细菌性疾病发生。
如蓝藻大面积爆发,可先用杀藻剂在严重区域杀藻,3-5天后使用已激活的微生态制剂调节藻相。五、精养鱼池如何正确肥水1、高产鱼塘水肥标准判断水质肥浓是否适当,主要是看水色,水色是池水中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组成的反映,是调节、掌握水质的依据。凡是水质符合“肥、活、爽”这三个字,就是好水,这三个字的具体标准是:肥一透明度适中,约25~40厘米,这种透明度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丰富、适宜。活一所谓活是指水质会不断变化,它有三种表现:一是上午水质较淡,透明度大,下午水质较浓,透明度小。除了每天有日变化,每隔几天或更长时间会浓、淡交替出现。二是有水华出现,水华是在无风晴朗之日,水面出现一条条,或一块块浓淡相间的颜色,并不断移动。水华有程度不同之分,条状水华是最理想的水质,水的肥浓适中,浮游生物组成好,可消化种类多;而大片云状水华,是水质过肥的象征,是“转水”的先兆,必须及时注水。三是下风有油膜浮在水面,有粘性,发泡,一般上午呈黄褐色,下午呈绿色,渔民称早红夜绿。爽一水质看起来浓而不混浊,呈油绿色(包括蓝绿、黄绿色)或红褐色(包括茶色),表示浮游生物组成好。2、如何科学合理的施肥。(1)了解肥料种类及特性分为有机肥、无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A有机肥:特点是有机质高、氮、磷含量低,主要培养浮游动物,施用后见效较慢但因营养全面,肥效较好而持久。
未发酵的有机肥料主要有粪肥(猪粪、牛粪、鸡粪、鸭粪、鸟粪等)、绿肥、堆肥等。未经充分发酵的有机肥在水中会腐烂分解,消耗水中氧气,放出有毒气体(硫化氢、氨、二氧化碳等),同时带入大量致病菌及寄生虫卵,对鱼类生长会带来较大影响,不建议使用。生物有机肥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各种畜禽粪便进行生物处理,转化为无公害、高效的生物菌肥。生物有机肥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有机质含量高,可作为基肥使用或花鲢养殖主要用肥品种。②经高温腐熟,杀死了大部分病原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发生。③生物有机肥中添加了有益菌及其分解产物,既可作为鱼类饵料,又具备调节水质的作用,减少鱼病发生。B无机肥:包括氮肥(碳酸氢铵、氯化铵、尿素、硫酸铵等)和磷肥(过磷酸钙、重钙、磷酸一铵等)以及当前厂家以氮和磷源为主要原料添加微量元素配置而成的配方肥,特点主要是培养浮游植物,肥效快但不持久。C有机无机复合肥: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营养较全面,在某个适合温度时间段内,具有有机肥效持久无机肥快速起肥两者优点同时施放简单。(2)根据不同季节科学搭配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对于精养模式(草鱼):施肥应贯彻春秋季根据水温及投料情况,因施生物有机肥料或有机无机复合肥为主、带中间(夏季水温高时施用无机肥料)、重施基肥、巧施磷肥,以磷促氮,通过“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看鱼状况)施肥技巧,采用有机与复合及无机肥结合的方法合理进行施肥,可保持养鱼水体处于“肥、活、嫩、爽”状态。
冬季(11-来年2月)水温低,溶氧高,耗氧低,此时施入一定量生物有机肥作基肥,对来年肥水可起到促进作用(日常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如在冬季施了基肥的朋友,来年肥水特别快。反则,肥水效果则慢或是总是肥不起来。同时对于主养或套养花白鲢用户:水温低鱼体只能说是生长缓慢,并不是完全停止生长。经科学研究证明:即使低于零度的冰层以下,照样有硅藻和轮虫在正常生长。经解剖发现,即使冬季温度再低,鱼体内肠胃中照样会有被大量摄入的食物。这就说明,在相对低温时段向水体补充营养成分还是相当必要的,以促进鱼体保膘,保持健康状态。而当春季(3~5月)水温上升时,水质转浓,池水中饲料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有利于鱼类生长,此时因根据水温情况施肥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为主,对于水体特别瘦的还因配合氨基酸肥水液同时使用,应次少量多,高温季节6月到9月,是投饲量最大的时期,鱼体排泄物多,耗氧量大,此时段不施肥或只补充磷肥,以调水改底为主(因为饲料及鱼体的排泄物也是一种肥料,但一定要定期使用生物制剂进行快速分解利用,否则易造成耗氧最终溶解氧偏低引发氨氮及亚硝酸盐超标。如水质较淡,施肥量也要次多量少勤施肥,保持水质肥活。晚秋(10月中下旬后),由于此时鱼体吃食量已下降,池塘内的排泄物等有机质减少及为了来年做基肥,需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施入相对量的生物有机肥。
在每次施肥时,要根据水质情况而异,水质清淡要适当多施肥,水质肥浓,施肥后要加注新水或及时使用水产专用菌调节水质。(3)施肥技巧池塘施肥技术是一项比投喂技术更复杂的技术,需根据池塘条件、养殖品种、天气、肥料搭配等灵活施肥,下面介绍一些施肥技巧:水体浑浊,含悬浮物及粘土颗粒多时,不宜先施肥,因先施用净水产品使粘土胶粒凝集沉降后再施肥。2、使用无机肥必须注意氮、磷的比例平衡;高温期肥水必须少量多次;精养池及老池塘应注意可能缺乏磷肥(可进行测有效氮及有效磷及氮磷的比例是否正常)。3、天气晴朗多施,阴雨天不施或少施,水色清淡多施,水色浓厚少施或停施,鱼活动正常多施,发现浮头或病害时不施。4、在施用化肥时不能与碱肥混用,目前使用的化肥多呈酸性,一般都忌与生石灰、草木灰或其他碱性肥料混合使用。5、如以滤食性鱼类或套养了此鱼种的池塘,应保持池水肥、活、嫩、爽。重施底肥,巧施追肥。做到看天、看鱼、看水施肥,追肥少量多次,不宜追施农家肥。始终保持池水透明度25cm-35cm,当透明度小于20cm时应停止施肥。6、新池塘、泥砂底应多施有机肥同时前期配合氨基酸肥水液使用。肥水塘和淤泥较多的老鱼塘,可少施不施有机肥,以微生物为主进行有效分解利用。
7、主养投料鱼的精养塘,因注意:前、后期根据水温注重施肥(生物有机肥与益生肥水素),中期根据水色实际情况少施或不施肥(主用生物制剂进行饵料及鱼排泄物肥效的转化)。五、整套水质调控预算精养及水库湖泊水质日常维护方案及预算月份生物有机肥或复合肥过磷酸钙可沉底生物底改制剂中上层日常调水菌剂净水产品120kg/亩1次220kg/亩1次320kg/亩1次45kg/亩3-4次55kg/亩3-4次500克/亩2次1kg/亩2次65kg/亩1-2次500克/亩2次1kg/亩2次800克/亩1次75kg/亩1-2次500克/亩3次1kg/亩3次800克/亩1次85kg/亩1-2次500克/亩3次1kg/亩3次800克/亩1次95kg/亩1-2次500克/亩3次1kg/亩3次800克/亩1次105kg/亩3-4次500克/亩2次1kg/亩2次1120kg/亩1次1220kg/亩1次以上统计每亩用量约:生物有机肥:100公斤;复合肥:52.5公斤;可沉底生物菌剂:750公斤;中上层日常调水菌剂15公斤;氮磷肥(无机肥):30公斤;净水产品:3.2公斤;1、当外界气温在处于10度与20度之间,主施生物有机肥。外界气温达到20度及以上时,主施复合肥;2、、对于特别瘦的水体,因配合氨基酸肥水液2至3次同时使用。3、对于6、7、8、9月,根据实测有效氮及有效磷进行氮磷肥的科学比例施放。水产养殖不复杂,稳定环境应当家。增氧去污应激佳,调水底改不抓瞎。生物稳水节水呀,菌相藻相平衡啦。减少用药抑虫吧,鱼虾舒适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