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龟鳖的生物学知识(二)龟类分科种类特征分述16三、鳖的生物学特征18(一)鳖科常见种类与区分18(二)鳖(中华鳖)的形态与结构21第二章龟鳖晌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昀要求28(二)幼体阶段29(三)成体阶段29(四)亲体阶段30二、龟鳖的年龄识别与寿命30(一)年龄的识别30(二)寿命31三、龟鳖的生长速度33(二)鳖的生长速度34四、龟对生长环境的要求35(三)对温度的适应36五、鳖对环境的需求37(一)温度37(二)水质40(三)鳖与基底的关系4243(五)声音对鳖生长的影响43(六)种内关系44鳖与其他生物的关系44六、龟鳖的繁殖生态45(一)龟的繁殖习性45(二)鳖的繁殖习性47七、龟鳖的食性与摄食49(二)鳖的食性与摄食50八、不同地方群体鳖的差异及其他50(一)太湖群体与台湾群体50(二)江苏南京和浙江绍兴群体51(三)华东群体与山东群体的差异51(四)野生鳖与养殖鳖的有关差异51(五)中华鳖与山瑞鳖的生长差异52第三章龟鳖的营养需求与词料52一、龟鳖饲料的种类53(一)动物性活鲜饲料53(二)植物性饲料53(三)人工配合饲料54二、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55(一)蛋白质55(二)脂肪56(三)碳水化合物57(四)维生素58(五)矿物质59三、龟鳖饲料的配方59(二)稚幼龟鳖鲜活饲料60(三)小龟鳖鲜活饲料61(四)成龟鳖鲜活饲料61(五)亲龟鳖(雌)鲜活饲料61四、有关饲料问题的分析62(一)蛋白质最适需要量的问题62(二)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物质平衡问题62(三)人工配合饲料的原料问题63(五)龟鳖对植物蛋白可受性问题66五、提高饲料效率的其他问题67(一)饲料的黏结度与饲料效率67(二)饲料形态与饲料效率67(三)水温与饲料效率68(四)投饵时间和次数69六、开辟饲料源的途径69(一)在养殖方式上实行混养70(二)可供开发的活鲜饲料71第四章龟鳖的人工繁殖74一、龟的人工繁殖74(一)亲龟的培育74(二)龟卵的收集77(三)龟卵的孵化79(四)孵化设备80(五)龟的胚胎发育82(六)孵化管理84二、鳖的人工繁殖84(一)亲鳖的选择85(二)亲鳖的培育87(四)提高雌鳖产卵量的措施94(五)鳖卵的人工孵化96(六)孵化管理104第五章龟鳖种苗培育109(一)稚龟的饲养109(二)幼龟的饲养112二、鳖的种苗培育113113(二)稚、幼鳖的饲养方式116(三)稚、幼鳖的饲养管理118第六章养殖龟的设施与建设122一、规模化养龟场地及建设要求123(一)场地选择123(二)建场规划要求124二、龟池结构和建设125(一)常规养殖池的结构和建设125(二)加温池的结构与建设128三、家庭庭院养龟的设施与建设132(一)场地选择及要求132(二)龟池的结构和建造133第七章乌龟和绿毛龟的饲养134(一)主要形态与习性135(二)鱼一龟混养技术136140二、绿毛龟的饲养145(一)绿毛龟的品种145(二)绿毛龟的龟种146(三)藻种和材料龟的选择和处理147(四)接种藻类的方法150(五)绿毛龟的饲养管理153第八章黄喉拟水龟等经济龟类饲养155155(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155(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156(三)繁殖技术157(四)人工饲养157159(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159(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159(三)繁殖技术160(四)人工饲养与日常管理161162(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162(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162(三)繁殖技术163(四)人工饲养164166(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166(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166(三)繁殖技术167(四)人工饲养168五、平胸龟169(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169(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169(三)繁殖技术170(四)人工饲养171172(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172(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173(三)人工饲养173174(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174(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174(三)繁殖技术175(四)人工饲养176177(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177(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178(三)繁殖技术与人工饲养179第九章中华鳖的人工饲养181一、鳖的饲养形式182(一)控温集约化养殖182(二)露天常温养殖185二、鳖的放养技术188(一)放养前的准备188(二)放养密度188(一)饲料189190四、鳖池的水质管理191(一)浮游植物与水质的关系191(二)池水温度调节193(三)水深与水体交换194(四)充气与池水消毒195(五)水生植物与水质改良195五、鳖的越冬管理196(一)越冬前强化培育196(二)选择好越冬池197(三)注重越冬池的保温197(四)调节池水水位198(五)补充养分198第十章龟鳖防病技术198一、龟鳖疾病发生的原因199(一)引起龟鳖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199(二)影响龟鳖疾病的内在因素201(三)引起龟鳖疾病的生物因素202二、龟鳖疾病的症状及病理变化特点203三、龟鳖疾病的流行规律204四、龟鳖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205(一)龟鳖对外用药物反应的特点与治疗原则205(一)龟鳖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208(三)龟鳖疾病的几种特殊疗法213五、龟鳖疾病的预防215(一)清塘消毒215(二)免疫预防217第十一章龟鳖疾病与防治219一、龟的疾病及防治219(一)病毒与细菌性疾病219(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224(一)稚、幼鳖阶段疾病的防治228(二)成鳖阶段疾病的防治239第十二章龟鳖的烹调与药用252一、龟鳖的烹调252(一)龟鳖的宰杀方法253(二)龟的烹调254(三)鳖的烹调260二、龟鳖的药用266(一)龟的药用269(二)鳖的药用275第十三章无公害水产养殖与渔药残留控制技术278一、无公害水产养殖278(一)基本概念和客观需要278(二)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技术操作279二、渔药残留的控制283(一)基本概念与必要性283(二)渔药残留的控制技术与健康养殖286第一章龟鳖的生物学知识大部分龟鳖、尤其是可供人工养殖的龟鳖与鱼类一起可概称水生动物。
由于龟鳖的进化程度比鱼类高,在生物学习性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些养殖经营者在没弄懂龟鳖生物学知识的情况下开展一定规模的龟鳖养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事例并不鲜见。这就是说,养殖经营龟鳖必须将掌握必要的龟鳖生物学知识作为重要前提。由于龟和鳖的生物学特性不尽相同,故采取分述的办法进行介绍。 一、龟鳖的分类位置与区域分布 (一)龟鳖的分类地位 龟鳖类动物是恐龙时代就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古生物,他们依靠体外坚硬的甲壳保护,具备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两亿五千万年之久。 龟鳖类在动物分类上地位显著,具体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目。爬行动物分四个目(即四大类),除龟鳖外,还有蛇目、蜥蜴目、鳄目。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体表有鳞甲,体温不恒定,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称为变温动物,通称冷血动物。它们都具有两心耳和两心室,用肺呼吸(鱼是用鳃呼吸),他们与体外受精的鱼类不同,都是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生活在水中。 (二)龟鳖的称谓 龟是龟类动物的统称,它包括淡水龟、海水龟、陆龟等多种,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载:“龟(指繁体字)头与蛇同,古字从它,其下象用足尾形。
它,即古蛇字也。这里说的是繁体字的来历。通常南方人将淡水龟类及陆龟等近二十种龟统称为乌龟,但现代动物分类学上乌龟只是龟亚科中的一员,通常人工养殖的龟类有乌龟、三线闭壳龟、黄喉水龟等,还有从国外引进的鳄龟、七彩龟等一些种类,因此有的介绍龟类养殖的书籍直接冠名《乌龟养殖》就不科学了,“王八”是南方部分地区对龟的俗称。 鳖,俗称甲鱼,有的地方叫团鱼和水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到:“鳖行蹩,故谓之鳖”、“鳖,甲虫也,水居陆生,穹脊连肋,与龟类同类,四缘有肉裙,故日龟甲裹肉,鳖肉裹甲,这说明我们的祖先不但根据鳖的行为方式确立名称,也较好地认识到了鳖的形态特征。“脚鱼”也是南方部分地区对鳖的俗称。 (二)龟鳖的种类数量与分布区域 1.种类数量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龟鳖类动物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现研究表明,全世界现有归类的龟科动物30余属220余种,其下分为3个亚科,有26属80余种,鳖科有6属20余种,我国目前有记录的龟鳖类有30余种,其中水生及半水生的水陆两栖龟约20余种,陆生类的陆龟和山龟有3种,海洋.龟有5种,鳖类有2属4种。 2.分布区域 龟鳖类动物主要分布在临近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偶尔也见于温带海洋。
鳖科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的东南地区和北东北部,龟科动物除大洋洲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外,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陆龟亚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非洲居多。 我国龟鳖资源丰富,这是因为我国有1.8万余千米的海岸线,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河流;有北温带地域,也有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适合龟鳖生长繁衍。龟鳖类种类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华南地区较多,种类也较为齐全,其次为福建、江苏为主的华东地区和湖北、湖南为主的华中地区,再次为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西北各地及华北地区分布较少。目前人工养殖的龟鳖以淡水水栖的种类为主。 (四)龟鳖的营养食用与观赏价值 I.食用与营养龟鳖类可用于药用、食用和观赏。对于龟,通常说“龟有五花肉”,指的是龟肉有牛、羊、猪、鸡、甲鱼等5种动物肉的营养和味道。龟肉、龟卵、龟板营养极其丰富,尤其是龟甲板富有骨胶原、钙、磷、脂类、肽类和多种氨基酸,DHA(二碳六烯酸)和EPA(碳五烯酸)含量高于其他动物。 《本草纲目》载:“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首。龟,介虫之灵长者也。”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孟轲对鳖有较高评价:“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事”。 作为休眠动物,鳖是一种较高级的营养滋补品,其肉质嫩而鲜美,口感极好,它含有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多肽、多糖、氨基酸,尤其是脯氨酸或羟脯氨酸,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我国食用鳖的历史悠久,据史料,早在公元前827~782年周宣王时代,就以鳖为席上珍肴,现在,鳖是上档次筵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尤其是鳖体四周的软肉即鳖裙最为肥美,千百年来皆为席上之珍(表)。 陈瑞等(1999)测定了中华鳖血的生化指标、氨基酸和矿物 鳖肉的营养成分(百克含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分别为人体的24.8和31.0倍,这可能与其长时间适应水底栖息有关,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分别为人体的0.34和0.42。所测定的18种氨基酸中,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均有,8种必须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5%左右,测定的18种矿物元素,与人体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铁、锌、铜、锰、铬等微量元素均含有。因此认为,作为功能食品,鳖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2.观赏价值在作为观赏宠物方面,龟的价值大于鳖。龟在我国古代是吉祥、长寿的象征,还被古人认为是很有灵性的动物。金钱龟、乌龟、闭壳龟等都是古代信佛之人放生的对象,一般庙宇前均有放生池,如武汉市内较大的佛寺“归元寺”大殿前的放生池里上千只大小各异的龟,它们以笨拙的动作爬行在池中央的假山上,使人觉得憨态可爱。《本草纲目》的附图中,有一幅绿毛龟图,据专家考证,这是世界上的最早的绿毛龟图。时至今日,龟以其奇特的形态、稳重的性情、健壮的体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在观赏宠物市场,龟占有较高的地位。一只金钱龟,目前的市场价千元以上不为稀奇,一只绿毛龟在新加坡的国际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