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充分激发和调动各地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22年6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对2021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扩大内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199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
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浙江省杭州市、江西省赣州市、山东省济南市、湖北省武汉市、广东省深圳市、重庆市渝中区、四川省成都市、陕西省西安市9个城市被列为“2021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激励支持。
为宣传推广上述9个城市在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效,促进典型工作经验交流,即日起开设“国务院督查激励支持城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典型经验”专栏。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东洲工业园区里,由闲置厂房改建的CCB建融家园·普坤社区,以低于周边租金的价格提供了近千套小户型房源。目前,已累计入住人员1.4万人次,让园区周边新市民、青年人的租房困难问题得以解决,并为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留住好企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高效推进,像普坤社区一样的住房项目在杭州市逐渐多了起来。为解决好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住房突出问题,杭州市通过“一个方案、两类试点、三项机制、三种支持”,形成了“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多政策支持”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新局面。
定目标、定渠道、定标准 满足多元居住需求
2021年11月《杭州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发布。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筹集渠道和房源标准,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基础制度支撑。
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杭州常住人口接近1200万,相比“六普”,人口增加323.6万,增加量居全国第七,随着人口大量流入,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面临的住房租赁问题也日益凸显。
结合2021年9月针对全市范围内空置存量非住宅房屋、产业园区职工宿舍等存量土地、房屋资源开展的摸底调查情况,杭州从供需两端着眼,科学合理确定“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3万套(间)的目标任务。同时,从满足职住平衡出发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一定区域内无房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供应。
在国务院文件规定5种筹建渠道基础上,新增支持利用村级留用地建设、利用地铁和公交停保基地等上盖物业新(改)建等筹建渠道,有效扩充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来源,推动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分为住宅型和宿舍型两类,住宅型原则上不超过70平方米,宿舍型原则上以20~45平方米的户型为主且该类户型不得少于80%,一般不超过50平方米;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评估租金,并率先将符合“小户型、低租金”要求的蓝领公寓、人才专项租赁住房房源整合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
并轨推进双试点 探索保障新模式
自2016年举办G20峰会以来,杭州城市发展进入快车道,伴随城市竞争力持续提升,大量人口涌入使住房租赁矛盾逐渐凸显。对此,杭州坚决扛起城市主体责任,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租赁市场发展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原政策性租赁住房)双试点契机,通过发展蓝领公寓和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2017年年底,杭州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租金适度控制”原则,明确2018—2020年在全市9个区筹建蓝领公寓4万套目标,房源以建设面积3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评估租金的70%。探索利用将拆未拆建筑改建、闲置土地临时新建、存量安置房源利用等多渠道筹集房源。同时,由区级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简化立项、审批、验收等流程,实行多部门联合会审、联合验收,实现房源纳管;运营房源上线“亲清在线”政务平台,用大数据分析自动筛查人员条件,实现申请企业“在线申请、网上签约、当天入住”的租赁新模式。蓝领公寓自筹建以来,已累计开工建设4.24万套,先后为物业、保安、保洁、餐饮等行业的5万余名杭州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经济实惠的租赁住房。
2018年,杭州市提出2018—2021年在全市筹建人才专项租赁住房5万套的目标,并将市区年度出让商品住宅用地总量的5%确定为人才专项租赁住房供地指标,房源以只租不售的中小户型单身公寓为主,建筑面积70平方米以下住房套数占项目总套数比例一般不低于80%建设,租金按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评估租金的70%执行,用于解决人才过渡性住房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实人才专项租赁住房项目60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93万余套,为杭州吸引新就业毕业大学生、专项人才提供了简约宜居的租赁住房。
部门联动建立新机制 稳步推进任务落地
自方案下发以来,杭州建立市、区两级保障性租赁住房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加快工作进度,明确由市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制定、任务下达、监督考核等工作,由区领导小组牵头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运营监管等具体工作,并多部门联动,搭建目标管理机制、项目认定机制、运营管理机制。
市领导小组围绕“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3万套(间)的目标任务,综合全市各区人口流入、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存量土地和房屋等情况,确定到2022年年底实现累计筹集房源14万套(间)的目标任务,占“十四五”期间总目标任务的42.4%,并将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分季度节点纳入省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力争早谋划、快推进、稳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涵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存量闲置房屋、新供应国有用地、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保障性租赁住房计划项目共238个、房源14.1万套(间)。
研究拟订《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指导意见》,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新建、改建、转化”三项申报类别,建立“企业申报、区级认定、市级备案”三级管理流程,并明确房源备案、项目退出等相关内容。今年1月,经全市统一部署,完成首批48个人才专项租赁住房项目集中认定工作,涉及房源5.9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建筑面积243.6万平方米。此外,构建动态督查机制,通过领导小组成员实地走访、企业座谈等形式及时跟进项目筹建,开展政策解答,指导督促各区抓住各节点,加大筹建力度,确保按时按量完成各项筹建任务。
研究起草《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管理办法》,明确租赁主体、租赁房源、房屋备案、租赁价格、项目监督等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管理要求,并依托市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开发集“计划管理、项目认定、运营管理”等管理功能为一体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系统,实现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运营工作全流程监管。同时,线上利用数字化改革成果,推动蓝领公寓上线“亲清在线”平台“我要租房”版块,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筛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实现申请企业“在线申请、网上签约、当天入住”的租赁新模式。
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提增市场主体信心
根据国务院“政府给政策、市场做主体”的要求,杭州重点从水电气费用、金融支持、资金补助等方面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配套政策,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
建立市住保房管、财政、税务、电力、水务、天然气等部门信息共享渠道,推动实现税费、民用水电气等支持政策落地。其中,蓝领公寓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已按照居民标准执行;通过出让租赁专项用地建设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在商品房小区配建自持商品住房用于租赁,保障承租人享受民用水、电、气价格,并可享受商品房小区相关公共配套资源。
主动对接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6家银行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提供金融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已向开发运营人才专项租赁用房、蓝领公寓项目的29个项目企业授信贷款75.17亿元,涉及租赁房源3.65万套(间);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宁巢·明石公寓获得国开行10.6亿元的长期低息贷款。
延续住房租赁试点城市成果,将蓝领公寓、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纳入资金支持范围,分别给予1000元/平方米、400元/平方米的筹建资金补助,并全部按25元/平方米·年给予运营资金补助,切实减轻筹建运营主体资金压力。下一步,将结合国家、省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各项专项资金,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
据介绍,“十四五”期末,杭州市年度租赁住房用地供应面积占出让住宅用地供应面积比例将达到10%以上,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套数占新增住房供应套数比例将达到30%以上,可有效缓解198万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