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鲁西南的曹县位湾镇王泽铺村原本是个贫穷落后的村子,该村青年农民刘杰经过对市场的多年调查分析,选择了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创汇、脱贫致富的特种动物养殖业。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他先后创办起十几处养殖场,上马了全国首家野味食品生产线和特种动物专用饲料厂,建起了特种动物养殖开发区和批发市场,发展成为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成为闻名全国的特养龙头老大。最近,他又借鉴国际先进的连锁经营模式,面向全国发展养殖,受到了特养界的赞誉。
刘杰和他的百亩蚯蚓繁育基地
进入不惑之年的刘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使他时时感受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他决心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一翻事业,改变家乡面貌,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1988年,他刚满17岁,便只身前往云南、贵州、广东、陕西、黑龙江、上海、北京等20多个省市,边打工边学习技术。在这期间,他饱尝了贫穷的苦涩,体验了创业的艰辛。1989年,他向亲友借款2000多元饲养鹌鹑,不久,价格大迭,头一炮就损失殆尽。面对冷嘲热讽,他全然不理,又高价购回5对哈白兔,当他拿着仔兔交售时,回收单位已无踪影,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
刘杰与国际顶级黑水虻专家Tomberlin. K. J. PhD
失败,使他认识到搞经济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懂市场、会技术、信息灵通。为此,他订阅了大量科技报刊,并与不少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建立了联系。1990年春,经多方考察论证,他投资3500元建起了蛇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收入7万多元,终于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
他并未满足现状,近年来,他先后投资几百万元,搞起了鹧鸪、山鸡、孔雀、土元、海狸等特种动物规模养殖,他还立足本县、面向全国,负责特种动物的推广普及和产品开发工作。
刘杰和他的黑水虻养殖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他以走“公司+养殖户”的发展路子,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刘杰在谈到他特养成功之道时,他总结出了“五招棋”:
一、技术要完善。有句话叫“特种养殖要致富,关键环节在技术”,这句话不无道理。特种动物养殖相对而言,技术性较强,这就要求养殖户在养殖之前,必须掌握有一套过硬的养殖技术才能确保养殖成功,如果不懂技术盲目引进饲养,这可能就是你养殖失败的前奏。
二、信息要吃准。在当今信息满天飞的年代,一些虚假信息也鱼目混珠,这就要求广大养殖户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具有分辩真假信息的能力,应该多渠道多方位掌握信息,尽可能多订一些报刊杂志,同时,要向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请教,以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三、把好引种关。养殖户在引种之前最好先到引种场家考察一下,一看其养殖规模大小,二看其卫生防疫制度是否完善,引种尽可能到一些上规模的场家去,凡是正规养殖场家的养殖品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提纯复壮,卫生防疫也比较正规,所供种源的质量相对较好,抗病力较强,且莫贪图便宜,从炒种贩子手里购种,一则回收无保障,再则购回劣质种源,造成种源大批死亡,以致养殖失败。
四、决策要果断。在确定了养殖品种,找准养殖场家以后,就应该果断出手引进,而不要犹豫不决。跟在别人后而永远难以获得高效益,目前发展前景较好的有芦丁鸡、黑水虻、虫子鸡、山鸡、孔雀、丝光鸡、雪鸡、斗鸡等。
五、销路最关键。销路是特种养殖的最后一环,也是关系到特种养殖能否获得高效益的关键所在。几乎所有的养殖供种场家都承诺包回收,但养殖户一定看准场家是否具备回收能力,有无特种动物深加工能力,以确保您的养殖效益。
中央电视台一位资深记者采访刘杰成功的经验时,刘杰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特种养殖好比一棵长满苹果的果树,有人摘下来尝了以后是甜的,而有的品尝了以后却是涩的,原因很简单,涩的苹果还没有成熟。因此,在吃苹果之前,一定要学会辨认哪些是成熟的苹果,虽然特种养殖市场千变万化,但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把握住了规律,看准熟苹果的某些特征,想信你一定会吃上甜脆诱人的“红苹果”。